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順治與董鄂妃:權力壓迫下的叛逆愛情

等待著, 等待著, 人憔悴, 終不悔。

第58天, 粉絲突破1萬, 從0到10102, 難言飛速, 卻也難得。

我會找個時間專門寫篇文章, 列入最感人肺腑的50個粉絲留言, 現在大家仍然可以發表對這個公號的看法, 力求精彩簡潔獨到, 歡迎批評意見。

我會逐一收集, 在某個時間發文, 同時附上你們的名字, 以及對各種評價的回復。

繼續完成順治的故事。

很多人在後臺問, 莊妃和多爾袞滾床單沒有, 作為一個非資深、半專業的歷史研究者, 我只能尷尬地回答, 不知道。

300多年前的床闈之事, 我未曾親眼見到, 莊妃和多爾袞又沒有告訴我, 我絕對不能胡言亂語,

造古人的謠。

否則發生詐屍成者托夢那樣的事, 我受不了。

我只能進行合理的推測, 在皇太極突然去見他老爹努爾哈赤以後, 他們, 莊妃和多爾袞, 確實在一起了, 包括政治立場上和身體上。

這下你們滿意了嗎?

孝莊, 包辦婚姻的受害者和提倡者

人生就象茶几, 上面擺滿了杯具。

在順治短暫的一生中, 分野為兩個階段--做皇帝前, 他無憂無慮;登上皇位後, 他處處受限, 等到青年階段, 這種痛苦明顯加劇了。

我非常驚歎于順治的早熟, 6歲登基, 12歲親政, 13歲結婚……除了處理國家大事, 他還好好玩了一把叛逆青春。

他痛恨多爾袞, 一方面是因為這位攝政王霸氣外泄, 自己成了提線木偶;另一方面, 有朋友也提醒過我, 順治小時候很不容易:父親皇太極屍骨未寒, 母親便與小叔子攝政王出雙入對, 情何以堪(即使是真愛, 也請務必注意社會影響, 特別是要考慮未成年人的感受)。

順治對多爾袞的這種複雜感情, 在歷史上並不鮮見, 比如贏稷對義渠王、秦始皇對呂不韋,

他們一旦掌權就要置後者於死地, 好像只有如此對付那個強勢的老男人, 才能維護母親的名節。

莊妃一直在等順治長大, 等待也許並不容易, 傷害卻輕而易舉。

儘管順治早熟, 但在莊妃和攝政王眼裡, 他還是那個剛會走路的孩子, “嘴上無毛, 辦事不牢”。

孝莊很明白, 女人固然脆弱, 但母親卻應堅強。

為了幫助兒子成長, 穩固蒙古和滿清的姻盟關係, 孝莊一輩子為順治指定了兩位皇后, 都來自蒙古, 其中一位是孝莊的侄女、蒙古科爾沁部卓禮克圖親王吳克善之女博爾濟吉特氏。

但很不幸, 孝莊挑中的這個女人, 從小嬌生慣養, 尖酸刻薄, 跟順治沒有什麼共同語言, 兩人經常吵架。

每當順治看到這位被指定的皇后, 整個人都不好了。

從小即被母親嚴管的順治, 根本不敢違抗這種安排, 他難受, 他想哭, 卻無處吐槽。

博爾濟吉特皇后在進宮後, 努力愛上這個陌生的男人, 她認為, 只要付出, 一定有收穫, 她哪知道愛情這事, 強求不得, 更何況她是孝莊姑媽介紹的, 叛逆的順治怎麼可能喜歡她?

對於這些, 博爾濟吉特從來沒有仔細思考過, 所以她也沒有認清自己的角色——生命中最難的不是沒有人懂你, 而是你不懂自己。

由於個人感情生活極其不幸, 順治內心甚是苦悶崩潰, 暴躁、猜忌的極端情緒, 開始與他為伴。

對他來說, 母愛曾像座山一樣令他有安全感, 像巨大的火焰一樣讓他溫暖, 如果說世上有一種最美好的聲音, 那就是母親的呼喚。

但現在, 以前的那種感覺完全不在了。

我是親生的嗎?有時候, 他會這樣問自己。

他擁有世界上最大的權力, 自身卻被剝奪了愛的基本權利。

他開始反叛, 皇后在時, 他會故意跟陌生的女子親熱。

偏不喜歡你, 他心裡恨恨地想。

莊妃也曾糾結, 但她很快說服了自己。

她經歷過殘酷的權鬥, 她信奉:只有手握權力, 才有安全可言。

在權力的流轉和瞬息萬變中, 她熬成了一個女漢子。

儘管她自己也是權力婚姻的受害者, 但在兒子的幸福和權力的穩固之間, 她選擇後者。

深冬, 紫禁城又下了一場大雪, 孝莊徘徊在御花園, 想想因為包辦婚姻, 兒子跟自己冷戰已3年, 不由得歎了口氣。

宮殿, 本來就是泯滅自我的地方, 只有御花園這樣的區域, 才帶有一點生命的氣息。

親情,一旦被權力和欲望的毒刺所傷,就無法回到從前。

正當順治以為自己要苦悶一輩子、感覺不會再愛的時候,董鄂氏出現了。

遍查史料,我可以用三個詞來評價董鄂氏:絕色、善良、薄命。

董鄂氏有多美呢?據說,她肌如白雪,腰如束素,齒如含貝。又據說,她以花為貌,以柳為態,以玉為骨,以冰雪為膚。很多文學家流著口水讚美過她。

總之,畫面太美,令人不敢直視。

這樣的人,一點也不比西施王昭君們遜色。

最關鍵的是,她無比美麗,還無比低調。低調,才是最 NB的炫耀。

作為王朝的第一高富帥,順治是什麼時候,在哪裡第一次見到董鄂氏,史料沒有提及,很可能是董鄂氏按祖制到紫禁城服侍太后和妃子們的時候,與順治偶遇。

只有一點可以肯定,董鄂氏的美麗和溫婉象一道強烈的陽光,震憾了這位少年天子。而巧合的是,董鄂氏也是他的粉絲。

現在問題來了,順治該怎麼辦?

喜歡一個人的表現是,一見面就尷尬,不見面就相思。

他每天盼著董鄂氏入宮,斷斷續續糾結了一整個夏天,他終於做出了一個艱難的決定:他要婚外戀。

順治相信緣分,但他認為緣份不是上天安排的,而是自己的主動。

有一次,董鄂氏從內宮請安出來,剛好遇到順治,他走上前去,對董鄂氏說,晚安這兩個字,我想對你說一輩子。

皇帝喜歡董鄂氏的消息,很快後宮皆知。

雖然他是一國之君,但董鄂氏是有家室之人,她是襄親王博穆博果爾(皇太極十一子,生於1641年)的福晉,也就是說,她是順治的弟媳。

襄親王在皇族裡是比較內向的那種人,平常沉默寡言,習慣潛水,性格懦弱。他並非沒有察覺到異常,但挖牆角的小三,居然是自己的皇兄。

他痛苦,他恐懼,他內心抓狂。

他無法去阻止,由此也痛恨自己象爛泥一樣糊不上牆。

家有萬貫,不如出個硬漢。可對方是皇上,他硬不起來。

董鄂氏是完美的,他深知自己配不上,所以這位親王每天都在鏡子面前提醒自己:我真的很不錯。

他變自信了嗎?

沒有。

一次酒後,他斗膽批評了自己的妻子。當這個消息傳到順治耳朵裡的時候,這位皇帝居然召他入宮,親手打了弟弟一個耳光。

1655年,襄親王以15歲的低齡離世,有人說他是怨憤而死,也有人說,他是自殺身亡。

順治在這方面比較不厚道,弟弟才死幾個月,他就迫不及待地將董鄂氏接到內宮,不久封為賢妃,又過了一個月,順治便以“敏慧端良、未有出董鄂氏之上者”為理由,晉封她為皇貴妃。升遷速度之快,中國歷史上少見。

那個時候的囚犯應該感激董鄂妃——1656年年底,不差錢的順治皇帝為董鄂妃舉行了十分隆重的冊妃典禮,並頒詔大赦天下。

在帝國近300年的歷史上,因為冊立皇后妃嬪而大赦天下的,這是絕無僅有的一次。

董鄂妃非常討人喜歡,《清史稿》說她“上眷之特厚,寵冠三宮”,不是沒有理由的。

除了絕色,她極會處理人際關係,她的格言是:以德服人。

她是真的以德服人,絕不是做做樣子。

她跟前文所述的孝惠章皇后是競爭對手,但當這位皇后病危的時候,她親自服侍,五天五夜沒有合眼,她給皇后講歷史故事,開闊她的視野,有時候還講些小笑話來解悶。

還有一次,永壽宮的一位普通妃嬪生了重病,董鄂妃又親自前去服侍,三個晝夜沒有休息,還安排這位妃嬪的家人來看望她。

當這位妃嬪去世的時候,董鄂妃哭得非常傷心,甚而超過了她的親屬。

我經常想,如果條件具備,像扶老太婆過馬路,勇救落水兒童這樣的好人好事,董鄂妃絕對做得出來。

這個善良的女人很喜歡孩子,她曾在宮中撫養承澤王、安親王的三個女兒,視如已出。

有時候順治在深夜堅持工作,她常在一旁服侍。一次,在看到一道秋決的奏摺時,她流淚道,“民命至重,死不可複生,陛下幸留意參稽之”,大意是:寧可留錯,不可殺錯。順治果然將奏摺打了回去。

1657年,這位深受寵愛的貴妃生下了自己的兒子。

順治欣喜若狂,不顧其它兒子的不滿,執意頒詔天下“此乃朕第一子”,祭告天地,接受群臣朝賀,慶典之後更是大赦天下。

然而這個孩子生下不過數月就夭折,順治追封其為和碩榮親王,為他修建高規模園寢,並親筆寫下《皇清和碩榮親王壙志》。

善良重情的董鄂妃非常思念這個逝去的兒子,時間不長便積思成疾,絕代風華,終告不治。

順治傷心欲絕,他當著母親孝莊太后的面,恍惚中,竟欲拿刀自刎。

作為一個活人,他的生命實際上已經終止,日日想著與董鄂妃團聚。

你走後,良辰美景虛設。我願用三生煙火,換你一世魂歸。

他想去當和尚,但在太后的授意和威脅下,寺廟住持以死力勸。

1661年正月,在董鄂妃死去一年後,一場天花襲擊了萬念俱灰的順治,太后下令救治,但無力回天。

他的屍體虛弱地躺在養心殿,年齡永遠定格在24歲。

三天后,在孝莊太后的主持下,順治不到8歲的兒子玄燁即位,是為康熙皇帝,一段帝國歷史上最強盛的時期拉開帷幕。

親情,一旦被權力和欲望的毒刺所傷,就無法回到從前。

正當順治以為自己要苦悶一輩子、感覺不會再愛的時候,董鄂氏出現了。

遍查史料,我可以用三個詞來評價董鄂氏:絕色、善良、薄命。

董鄂氏有多美呢?據說,她肌如白雪,腰如束素,齒如含貝。又據說,她以花為貌,以柳為態,以玉為骨,以冰雪為膚。很多文學家流著口水讚美過她。

總之,畫面太美,令人不敢直視。

這樣的人,一點也不比西施王昭君們遜色。

最關鍵的是,她無比美麗,還無比低調。低調,才是最 NB的炫耀。

作為王朝的第一高富帥,順治是什麼時候,在哪裡第一次見到董鄂氏,史料沒有提及,很可能是董鄂氏按祖制到紫禁城服侍太后和妃子們的時候,與順治偶遇。

只有一點可以肯定,董鄂氏的美麗和溫婉象一道強烈的陽光,震憾了這位少年天子。而巧合的是,董鄂氏也是他的粉絲。

現在問題來了,順治該怎麼辦?

喜歡一個人的表現是,一見面就尷尬,不見面就相思。

他每天盼著董鄂氏入宮,斷斷續續糾結了一整個夏天,他終於做出了一個艱難的決定:他要婚外戀。

順治相信緣分,但他認為緣份不是上天安排的,而是自己的主動。

有一次,董鄂氏從內宮請安出來,剛好遇到順治,他走上前去,對董鄂氏說,晚安這兩個字,我想對你說一輩子。

皇帝喜歡董鄂氏的消息,很快後宮皆知。

雖然他是一國之君,但董鄂氏是有家室之人,她是襄親王博穆博果爾(皇太極十一子,生於1641年)的福晉,也就是說,她是順治的弟媳。

襄親王在皇族裡是比較內向的那種人,平常沉默寡言,習慣潛水,性格懦弱。他並非沒有察覺到異常,但挖牆角的小三,居然是自己的皇兄。

他痛苦,他恐懼,他內心抓狂。

他無法去阻止,由此也痛恨自己象爛泥一樣糊不上牆。

家有萬貫,不如出個硬漢。可對方是皇上,他硬不起來。

董鄂氏是完美的,他深知自己配不上,所以這位親王每天都在鏡子面前提醒自己:我真的很不錯。

他變自信了嗎?

沒有。

一次酒後,他斗膽批評了自己的妻子。當這個消息傳到順治耳朵裡的時候,這位皇帝居然召他入宮,親手打了弟弟一個耳光。

1655年,襄親王以15歲的低齡離世,有人說他是怨憤而死,也有人說,他是自殺身亡。

順治在這方面比較不厚道,弟弟才死幾個月,他就迫不及待地將董鄂氏接到內宮,不久封為賢妃,又過了一個月,順治便以“敏慧端良、未有出董鄂氏之上者”為理由,晉封她為皇貴妃。升遷速度之快,中國歷史上少見。

那個時候的囚犯應該感激董鄂妃——1656年年底,不差錢的順治皇帝為董鄂妃舉行了十分隆重的冊妃典禮,並頒詔大赦天下。

在帝國近300年的歷史上,因為冊立皇后妃嬪而大赦天下的,這是絕無僅有的一次。

董鄂妃非常討人喜歡,《清史稿》說她“上眷之特厚,寵冠三宮”,不是沒有理由的。

除了絕色,她極會處理人際關係,她的格言是:以德服人。

她是真的以德服人,絕不是做做樣子。

她跟前文所述的孝惠章皇后是競爭對手,但當這位皇后病危的時候,她親自服侍,五天五夜沒有合眼,她給皇后講歷史故事,開闊她的視野,有時候還講些小笑話來解悶。

還有一次,永壽宮的一位普通妃嬪生了重病,董鄂妃又親自前去服侍,三個晝夜沒有休息,還安排這位妃嬪的家人來看望她。

當這位妃嬪去世的時候,董鄂妃哭得非常傷心,甚而超過了她的親屬。

我經常想,如果條件具備,像扶老太婆過馬路,勇救落水兒童這樣的好人好事,董鄂妃絕對做得出來。

這個善良的女人很喜歡孩子,她曾在宮中撫養承澤王、安親王的三個女兒,視如已出。

有時候順治在深夜堅持工作,她常在一旁服侍。一次,在看到一道秋決的奏摺時,她流淚道,“民命至重,死不可複生,陛下幸留意參稽之”,大意是:寧可留錯,不可殺錯。順治果然將奏摺打了回去。

1657年,這位深受寵愛的貴妃生下了自己的兒子。

順治欣喜若狂,不顧其它兒子的不滿,執意頒詔天下“此乃朕第一子”,祭告天地,接受群臣朝賀,慶典之後更是大赦天下。

然而這個孩子生下不過數月就夭折,順治追封其為和碩榮親王,為他修建高規模園寢,並親筆寫下《皇清和碩榮親王壙志》。

善良重情的董鄂妃非常思念這個逝去的兒子,時間不長便積思成疾,絕代風華,終告不治。

順治傷心欲絕,他當著母親孝莊太后的面,恍惚中,竟欲拿刀自刎。

作為一個活人,他的生命實際上已經終止,日日想著與董鄂妃團聚。

你走後,良辰美景虛設。我願用三生煙火,換你一世魂歸。

他想去當和尚,但在太后的授意和威脅下,寺廟住持以死力勸。

1661年正月,在董鄂妃死去一年後,一場天花襲擊了萬念俱灰的順治,太后下令救治,但無力回天。

他的屍體虛弱地躺在養心殿,年齡永遠定格在24歲。

三天后,在孝莊太后的主持下,順治不到8歲的兒子玄燁即位,是為康熙皇帝,一段帝國歷史上最強盛的時期拉開帷幕。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