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大唐才子羅隱: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還有後天大後天的苟且

唐宣宗大中六年, 長安城的考生中出現了一張新鮮面孔, 每一個看到這張臉的考生或多或少會有一點開心:因為跟這個人比, 自己還算是蠻帥的。

而許多年後, 這些考生中絕大多數泯滅在歷史之中, 唯有這個他們嘲笑的人留名於青史。 這個人就是羅隱。

或許你沒有聽說過他, 但你一定聽說過他的那句詩:“采得百花成蜜後, 為誰辛苦為誰甜。 ”

羅隱長相醜陋, 性格卻十分偏激, 他原名羅橫, 但因為自己連考十次都沒考上進士, 乾脆改名為羅隱。 羅隱遭受了這樣的待遇, 倒不是因為他沒有才華, 恰恰相反, 他太有才華, 也太過張狂, 一張利口, 一支毛筆, 辛辣諷刺, 把長安城所有他看不慣的現象都狠狠諷刺了一遍, 難免讓老成的考官反感。

他第一次考試未中, 第二次考試唐昭宗想錄用他, 這時朝廷大臣韋貽范站出來勸阻唐昭宗, 他憤憤不平:“這樣的人還能考中進士,

我們這些人豈不就成了垃圾嗎?”

韋貽範為什麼這麼厭惡羅隱呢?按理來說他們兩人不會有什麼交集, 然而羅隱曾和韋貽範同船, 他看不慣韋貽范對船夫指手畫腳的樣子, 便說:“現在朝廷的這些官啊, 我用腳趾縫夾筆, 也可以頂他們幾個寫的文章。

”韋貽範聽了之後暗暗記在心裡, 上班時間也跟同事把這當做玩笑說給了他們聽, 笑著笑著, 不少人討厭了羅隱。

韋貽范對唐昭宗說羅隱狂傲, 又拿出了一首詩給皇帝看, 這首詩是寫唐昭宗的祖先唐明皇的, “樓殿層層佳氣多, 開元時節好笙歌。 也知道德勝堯舜, 爭奈楊妃解笑何。 ”昭宗一看, 覺得這個羅隱太沒有政治覺悟了, 怎麼能說自己的祖先呢, 讓他回去再讀兩年書吧。

第三次羅隱又來了, 這一回他吸取了上一次罵皇帝祖先的教訓, 決定要踏踏實實為君分憂, 恰好那一年發生大旱, 羅隱寫了防治雨旱災害方面的文章, 按理來說命題作文應該不會出差錯, 然而羅隱是個耿直boy, 他隨口就開始批評起唐昭宗求雨事臨時抱佛腳。 唐昭宗一看, 大怒, 對羅隱的政治覺悟徹底死心。

羅隱雖然考不了功名, 但是有一肚子的才華, 長安城裡盛傳他的詩文, 連宰相府的千金都愛上了他, 她的父親鄭畋將羅隱引入相府, 小姐一看羅隱的長相, 從此粉轉路人。 後來有個叫雲英的妓女見到他,

看到他依然落魄, 就笑話他, 而羅隱也寫詩懟她說:“我未成名君未嫁, 可能俱是不如人。 ”

真相帝, 最切合羅隱。

考了十次功名也沒有考中, 羅隱落魄江湖, 倒也體會到更多世情險惡, 在這個充斥謊言虛假的世界上, 羅隱不願意做一個說謊的人, 他不想說那些雞湯話,什麼書中自有黃金屋,什麼書中自有顏如玉,他永遠都在用一首又一首很喪的詩歌去治癒自己,安慰這個在現實世界不斷挫敗的自己。

“不論平地與山尖,無限風光盡被占。采得百花成蜜後,為誰辛苦為誰甜?”

他告訴你辛辛苦苦加班又如何,最後還不是變成被壓榨的廉價勞動力。

“家國興亡自有時,吳人何苦怨西施。西施若解傾吳國,越國亡來又是誰?”

他說醒醒吧,吳國滅亡是因為西施,那越國滅亡是因為誰?

“盡道豐年瑞,豐年事若何。長安有貧者,為瑞不宜多。”

他說瑞雪兆豐年,就是別下太多了,要記得照顧下長安的窮人。

“占得佳名繞樹芳,依依相伴向秋光。若教此物堪收貯,應被豪門盡劚將。”

他說金錢花真美,還好不是真金錢,不然就叫豪門砍光了。

失敗者羅隱,一直苟且生活,五十歲的他一事無成,半生碌碌,卻只能借酒澆愁:“得即高歌失即休,多愁多恨亦悠悠。今朝有酒今朝醉,明日愁來明日愁。”

算了吧,算了吧,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還有後天大後天的苟且,既然如此,就讓我喪一會兒吧。

五十多歲的他在做過乞丐,做過畫師,唐朝滅亡之際,他選擇歸隱九華山,後來又回到故鄉,在吳越王錢鏐手下做官,終於在晚年,他在這個亂世被一個君主接納,能實現自己的價值,那一腔憤懣終於能夠放下。

和失敗戰鬥了半生,誰能說喪男羅隱不是一個勇士呢?

他不想說那些雞湯話,什麼書中自有黃金屋,什麼書中自有顏如玉,他永遠都在用一首又一首很喪的詩歌去治癒自己,安慰這個在現實世界不斷挫敗的自己。

“不論平地與山尖,無限風光盡被占。采得百花成蜜後,為誰辛苦為誰甜?”

他告訴你辛辛苦苦加班又如何,最後還不是變成被壓榨的廉價勞動力。

“家國興亡自有時,吳人何苦怨西施。西施若解傾吳國,越國亡來又是誰?”

他說醒醒吧,吳國滅亡是因為西施,那越國滅亡是因為誰?

“盡道豐年瑞,豐年事若何。長安有貧者,為瑞不宜多。”

他說瑞雪兆豐年,就是別下太多了,要記得照顧下長安的窮人。

“占得佳名繞樹芳,依依相伴向秋光。若教此物堪收貯,應被豪門盡劚將。”

他說金錢花真美,還好不是真金錢,不然就叫豪門砍光了。

失敗者羅隱,一直苟且生活,五十歲的他一事無成,半生碌碌,卻只能借酒澆愁:“得即高歌失即休,多愁多恨亦悠悠。今朝有酒今朝醉,明日愁來明日愁。”

算了吧,算了吧,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還有後天大後天的苟且,既然如此,就讓我喪一會兒吧。

五十多歲的他在做過乞丐,做過畫師,唐朝滅亡之際,他選擇歸隱九華山,後來又回到故鄉,在吳越王錢鏐手下做官,終於在晚年,他在這個亂世被一個君主接納,能實現自己的價值,那一腔憤懣終於能夠放下。

和失敗戰鬥了半生,誰能說喪男羅隱不是一個勇士呢?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