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家居>正文

|有情懷的傢俱長什麼樣?

日本有個叫飛驒的地方, 全是森林。 在大約1300年前, 日本其他地方還在用稻米納稅的時候, 飛驒人就可以去京城建造宮殿寺廟,

用木工來抵稅。 所以一直到現在, 日本還用“飛驒之匠”來形容優秀的木工。 但是後來, 這批匠人的傳人, 不再造宮殿, 改做傢俱了。

飛驒產業複刻的柳宗理靠背椅

在日本小編逛了一下HIDA飛驒產業的店, 傢俱線條極美, 並且美得很有中式精神。 在這裡, 之前一直不太開竅的對中國古典傢俱的欣賞一下GET到了點,

大概就是所謂的“它山之石, 可以攻玉”吧!

與原研哉合作的椅

沒有很多所謂新中式傢俱的“迷之尷尬十八件套”, 反而感覺很像我國古代的明式傢俱, 沒有過多的表達欲, 內斂妥帖又細節豐富。 飛驒產業做出這種效果靠的是一種運用了現代科技的曲木技術,

用蒸汽讓木材變得柔韌, 保留了木紋原貌, 以賦予其更多可能。

那麼與之相似的效果, 中國的古人是怎麼做到的呢?

3月19日, 觀複博物館自主招生的社教課上, 吳老師為同學和家長們講述了《傢俱的文明》,

其中對榫卯結構的展示尤為精彩。

凸出來的榫頭和凹進去的卯眼扣在一起, 兩塊木頭就會緊緊地相握, 不再分離, 從此木頭就有了生命。

榫卯是中國古典傢俱的靈魂, 不用一顆鐵釘, 單憑其中的榫卯結構, 便可以使用多年, 依然堅固美麗。

除了精美、實用等優點, 傢俱榫卯結構透出的內蘊陰陽、相生相剋、以制為衡的道家思想以及我們祖先順應木材本質而製作的與自然和諧共處的世界觀, 逐漸被世人認識。 一件傢俱不但成為使用、鑒賞、收藏的珍品, 更成為中國古典哲學思想和意境的載體。

王世襄先生曾在《明式傢俱研究》一書中提到:“我國傢俱結構傳統,至宋代而愈趨成熟。自宋曆明,又經過不斷的改進和發展,各部位的有機組合簡單明確,合乎力學原理,又十分重視實用與美觀。”幾千年間,榫卯衍生出千百種花樣,派生極多,適用不同的傢俱。明清傢俱的製作幾乎用到了所有的榫卯種類,展現了榫卯結構進化的最終樣式。

榫卯的天衣無縫,體現了中國人對木材的審美哲學:愛木材,愛他本來的樣子,愛曾經吹過那棵樹的風,愛森林裡的鳥鳴蟲語,愛那晦朔交替中形成的結節。所以,我們的祖先就用榫卯將之組合,盡情展現木頭的肌理、“鬼臉”、癭紋……簡練、細緻又意味深長,紋理中見樹木,樹木中見天地。

說實話,這類傢俱小編自己是不打算收藏的。收了做什麼呢?對我來說無非坐在上面刷個美劇吃吃零食,感覺辜負了匠人師傅的一番心意,暴殄天物而已。

而觀複學堂除了使孩子們學會欣賞傢俱本身,更希望傳達的是蘊藏其中的匠人情懷。

清代 紫檀假門官皮箱

觀複博物館藏

中國傢俱的原則

講究對稱

尊嚴第一舒適第二

注重傢俱的結構

不到必要的時候不使釘子

盡可能不用膠

王世襄先生曾在《明式傢俱研究》一書中提到:“我國傢俱結構傳統,至宋代而愈趨成熟。自宋曆明,又經過不斷的改進和發展,各部位的有機組合簡單明確,合乎力學原理,又十分重視實用與美觀。”幾千年間,榫卯衍生出千百種花樣,派生極多,適用不同的傢俱。明清傢俱的製作幾乎用到了所有的榫卯種類,展現了榫卯結構進化的最終樣式。

榫卯的天衣無縫,體現了中國人對木材的審美哲學:愛木材,愛他本來的樣子,愛曾經吹過那棵樹的風,愛森林裡的鳥鳴蟲語,愛那晦朔交替中形成的結節。所以,我們的祖先就用榫卯將之組合,盡情展現木頭的肌理、“鬼臉”、癭紋……簡練、細緻又意味深長,紋理中見樹木,樹木中見天地。

說實話,這類傢俱小編自己是不打算收藏的。收了做什麼呢?對我來說無非坐在上面刷個美劇吃吃零食,感覺辜負了匠人師傅的一番心意,暴殄天物而已。

而觀複學堂除了使孩子們學會欣賞傢俱本身,更希望傳達的是蘊藏其中的匠人情懷。

清代 紫檀假門官皮箱

觀複博物館藏

中國傢俱的原則

講究對稱

尊嚴第一舒適第二

注重傢俱的結構

不到必要的時候不使釘子

盡可能不用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