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數碼>正文

這位學者,1986年開始使用攝像機,1987年家裡就裝了空調,但是迄今不用手機,原來是因為這個原因!

葛劍雄, 圖片來自網路

葛劍雄, 1945年生於浙江湖州, 1983年獲復旦大學歷史系博士學位, 現任復旦大學中國歷史地理研究所教授。 長期從事歷史地理、中國史、人口史、移民史等方面的研究,
曾接受採訪, 今天推送其採訪實錄中《葛劍雄:所有不可抑制的思念都是假的》的片段。 我不用手機, 這樣迫使我及早安排日程, 日常生活比較有計劃, 盡可能減少意外的可能。

日常生活中, 我和家人都沒有時刻彼此方便聯繫的要求。 今天忙, 晚一點回家很正常;出差在外講好回來的時間, 沒必要多此一舉的通報。 有的人上飛機發一個短信——我上飛機了, 到了再發一個短信——我到達, 一切都是很正常的事, 何必如此多事?手機傳遞的90%的資訊都是廢話。 通過這些資訊彼此牽掛?整天牽掛來牽掛去還做什麼事情呀。

現代人缺少真摯的感情, 恰巧是因為很多感情都無從體驗了。

我們小時候, 突然之間一個在外地的親人出現了, 確實是激動得不得了。 現在, 一路過來, 可能已打過好幾次電話, 發過好幾條短信。 古代文學裡那種鄉愁的千回百轉是真的。 現在哪裡有鄉愁, “隨時保持聯繫啊”, 即使遠在美國, 真的想你, 就回來了, 飛機票總買得起吧;還可以打電話, 10美元打 200分鐘, 講故事都可以了。 所有不可抑制的思念都是假的。

一個人總不能老是為了牽掛而分散精力吧。

瑣事的牽掛用時髦的話講也許算是“溫馨”, 但是溫馨本來就是存在的, 感情已經在那裡了, 不需要人為地製造和提醒。 手機的所謂傳情達意功能就是把一種沒有感情的感情製造出來, 讓人回到感情的初級和幼稚階段。

常態下, 我們不需要過多的資訊、過多的擔心,
更不需要過多通過電話來傳達關懷。

過多的關心就是形式。 夫妻之間、父子之間整天在說“我愛你”, 沒有必要, 浪費時間。 恰恰因為人的感情是很脆弱的, 才要靠這些形式的東西來支撐。 把很多人成熟以後不再需要的東西製造出來, 這是讓人幼稚的感情。

我女兒喜歡旅遊, 她愛一個人出國玩, 我們約好, 如果可能就發一下郵件報平安, 其他方面我們都不聯繫。

斯里蘭卡爆炸現場, 圖片來自網路

有一次她在斯里蘭卡的小鎮正好碰上大爆炸, 我知道這則新聞, 但是一點都不擔心, 我對女兒有充分的信任, 相信她能夠處理好。 如果和女兒資訊交流頻繁, 我們隨時能知道她的情況, 也許一時聯繫不上我們會焦慮;可是我們的焦慮又能幫她什麼忙呢?

大學生不用手機會被人家瞧不起, 我不怕, 沒有人懷疑我沒有這個錢。

但我並不拒絕現代文明, 而是按需使用, 為我服務。 1987年我家裡就裝了空調, 1986年我開始使用攝像機……我希望自己永遠保持選擇的獨立性,

大家都能有這個判斷的話, 社會就不至於被那些廠商、那些新產品牽著鼻子走。

南山枰傾情推薦:讓我們和導師一起聽聽嘮嗑:正確世界觀人生觀的磨礪(馬克思主義著作精要研究) ¥45.5 購買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