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國際>正文

“特工”普京:從小想進克格勃 在德國工作感覺不錯

【俄羅斯龍報網】28日是俄羅斯對外情報局S局, 也就是原蘇聯國家安全委員會“克格勃”第一總局秘密情報局成立95周年, 俄羅斯國家電視臺24頻道為此專門製作了一期特別節目。 而在這期節目中最受人矚目的一位嘉賓非俄羅斯總統普京莫屬了, 而在這期節目中, 普京親口承認自己在東德工作期間就是一名“間諜”!

關於“間諜”普京的"江湖傳說":從未失過手、曾是“孤膽英雄”

說起俄羅斯總統普京的工作經歷, 普京曾經是克格勃駐東德德勒斯頓辦事處官員一事早已不是什麼秘密。 普京本人也一直以自己曾是一名情報人員為榮。

綜合北京《環球時報》、廣州大洋網報導, 1975年普京從列寧格勒大學國際法學系畢業, 第二年完成克格勃的訓練, 兩年後進入列寧格勒(現稱聖彼德堡)情報機關機要部門。 普京在該部門工作到1983年, 隨後到直屬克格勃的莫斯科安德羅波夫紅旗學院受訓,

1985年普京受訓結束後被派往東德德累斯頓市從事諜報工作。 據悉, 當時普京的公開身份是萊比錫“蘇德友誼之家”主任。 而普京的特工生涯一干就是六年, 直到“柏林牆”倒塌後普京才被召回了列寧格勒。 1991年, 在克格勃策劃推翻蘇聯總統戈巴契夫期間, 普京辭去在克格勃的工作。 而關於普京的這段在東德當“間諜”的歲月有各種各樣真假難辨的“江湖傳說”。

據悉, 俄羅斯坊間一直盛傳1989年12月的一個夜晚, 當遊行抗議民眾搗毀東德國家安全部機關後聚集到了普京所在的辦公大樓外, 是普京一人保衛了克格勃的辦事處。

據武漢《長江商報》報導, 當時在德國當“間諜”的普京和一名德國特工間建立了一套接頭程式:這名德國特工每晚都會在易北河的一條小路上慢跑, 他會把一個壓扁的啤酒罐或香煙盒扔在事先約好的地點或將情報藏在水泥塊中等普京去取。 還有傳聞說, 一旦普京的辦公室內的電話響三聲就掛, 那就是這名德國特工緊急求見,

而普京則會在一個小時內抵達接頭地點。 而普京當年的一個同事還說, 他和普京還幹過“科學盜竊”, 當年一些西德科學家常向東德科學家寄科學論文, 這些論文會在海關被東德安全部門“斯塔西”扣留並送到克格勃分部。 而有俄羅斯媒體報導稱, 據說, 當年在東德執行克格勃任務時普京從未失手過!

“間諜”普京的真實感受:從小想進克格勃、在德感覺還不錯

這些傳聞有真有假, 除了普京本人外, 今天人們其實很難判定其真假。 不過, 其實早在2009年, “柏林牆”倒塌二十周年之際, 時任俄羅斯總理的普京就在接受俄羅斯電視臺採訪時公開了他當年作為克格勃特工在德國的歲月。

據中新社報導, 普京當時回憶了在德國工作時的一些細節。 當時外界一直盛傳1989年12月的一個夜晚, 當遊行抗議民眾搗毀東德國家安全部機關後聚集到了普京所在的辦公大樓外, 而普京一人保衛了克格勃的辦事處。 普京對這樣的“英雄壯舉”予以了否認, 他說, 當時群眾確實靠近了他們所在的大樓, 但並沒有發生衝突。普京說,“包括我在內,我們向他們解釋說,這個建築屬於蘇軍駐地,根據相關條約我們有權在這裡工作居住。過了一會,人群就散去了。” 不過,他也承認當時的情形確實非常激烈和混亂。

而說起自己的“德國歲月”,普京說懷舊是人之常情,而當時在德國的日子並非糟糕甚至可以用“好”來形容。普京說自己在德國和同事們相處很好,用德語和人們交談,孩子上德國幼稚園,他不僅和情報機關的同事交往還和其他圈子的人交往。與鄰居的日常交往讓他瞭解到了當地人的生活狀態和思想,對當地人的友好熱情也是記憶猶新。

而在今年六月,當普京在克里姆林宮接見優秀中學畢業班班主任時,普京還講述了自己當年進入“克格勃”的經歷。普京回憶說,講述偉大衛國戰爭期間情報戰線故事的蘇聯電影《劍與盾》對他未來的職業選擇產生重大影響。他說,中學時看完這部電影就希望到情報部門工作。當時出身普通工人家庭、毫無關係科研的他直接去了克格勃接待室,接待室的工作人員告訴他最好先考上大學,最好學法律。當時在化學中學就讀的普京暫時放棄了數理化轉而學習文科,並最終烤上了法律系。

事實上,普京在接受美國導演奧利弗·斯通採訪時也曾談起過自己的“間諜”生涯,他當時表示,蘇聯的高等教育體制是分配工作的,自己是被分配到克格勃工作,而這也正是他自己的願望,他說自己去讀法律系就是為了進克格勃。

“間諜”普京的煩惱:曾有“電話病”、情報未被採用

不過,普京在德國的“間諜”生涯中也有過煩惱。比如,普京在2016年10月的一次與戰略倡議署專家委員會一名委員的交談時回憶起自己的間諜生涯時透露自己在德國工作時有過“電話病”。

據中新網報導,普京解釋說“電話病”是指“每當有電話進來,你拿起聽筒,而那頭傳來的是一串嘰哩咕嚕的外語時。年輕的情報人員每次都被對方快速流利的德語弄得暈頭轉向而掛掉電話。”普京說自己當年花了兩個月的時間,直至德語水準完善為止才戰勝了“電話病”的痛苦。而戰勝了德語障礙造成“電話病”的普京現在德語可以說非常流利。早在2001年9月,剛當上俄羅斯總統的普京就在德國議會用“歌德、席勒和康得”的語言發表了一篇演講,震驚了在場的德國政治家。而2016年4月7日在聖彼德堡舉行的“真理與正義的區域和地方媒體”上,當德國政治家維利·維梅爾試圖闡述他對俄羅斯民族意識的觀點時,普京就自告奮勇充當起了臨時翻譯。普京的德語水準可見一斑。

除了當年為德語困惱外,普京還曾透露過自己當間諜時的另一個煩惱--情報未被採納。據《西安晚報》援引英國《每日電訊報》報導,2011年3月俄羅斯國家科學院的一次會議中,普京透露,當年在德勒斯頓他工作的一部分內容時在東德搜集西方國家掌握的敏感科技和工業資訊以期為蘇聯經濟注入活力,他對在場的俄羅斯科學家和學者說:“我非常清楚地記得,上世紀80年代末我在另外一個部門(克格勃)工作時,我們和外國同事通過特殊手段獲得的成果未能貢獻于蘇聯經濟建設。”普京對自己和同事們搜集到的情報絲毫沒有派上用處而感到沮喪,他感歎說自己不明白為什麼蘇聯科學家不利用他們辛苦搜集回來的情報。

但並沒有發生衝突。普京說,“包括我在內,我們向他們解釋說,這個建築屬於蘇軍駐地,根據相關條約我們有權在這裡工作居住。過了一會,人群就散去了。” 不過,他也承認當時的情形確實非常激烈和混亂。

而說起自己的“德國歲月”,普京說懷舊是人之常情,而當時在德國的日子並非糟糕甚至可以用“好”來形容。普京說自己在德國和同事們相處很好,用德語和人們交談,孩子上德國幼稚園,他不僅和情報機關的同事交往還和其他圈子的人交往。與鄰居的日常交往讓他瞭解到了當地人的生活狀態和思想,對當地人的友好熱情也是記憶猶新。

而在今年六月,當普京在克里姆林宮接見優秀中學畢業班班主任時,普京還講述了自己當年進入“克格勃”的經歷。普京回憶說,講述偉大衛國戰爭期間情報戰線故事的蘇聯電影《劍與盾》對他未來的職業選擇產生重大影響。他說,中學時看完這部電影就希望到情報部門工作。當時出身普通工人家庭、毫無關係科研的他直接去了克格勃接待室,接待室的工作人員告訴他最好先考上大學,最好學法律。當時在化學中學就讀的普京暫時放棄了數理化轉而學習文科,並最終烤上了法律系。

事實上,普京在接受美國導演奧利弗·斯通採訪時也曾談起過自己的“間諜”生涯,他當時表示,蘇聯的高等教育體制是分配工作的,自己是被分配到克格勃工作,而這也正是他自己的願望,他說自己去讀法律系就是為了進克格勃。

“間諜”普京的煩惱:曾有“電話病”、情報未被採用

不過,普京在德國的“間諜”生涯中也有過煩惱。比如,普京在2016年10月的一次與戰略倡議署專家委員會一名委員的交談時回憶起自己的間諜生涯時透露自己在德國工作時有過“電話病”。

據中新網報導,普京解釋說“電話病”是指“每當有電話進來,你拿起聽筒,而那頭傳來的是一串嘰哩咕嚕的外語時。年輕的情報人員每次都被對方快速流利的德語弄得暈頭轉向而掛掉電話。”普京說自己當年花了兩個月的時間,直至德語水準完善為止才戰勝了“電話病”的痛苦。而戰勝了德語障礙造成“電話病”的普京現在德語可以說非常流利。早在2001年9月,剛當上俄羅斯總統的普京就在德國議會用“歌德、席勒和康得”的語言發表了一篇演講,震驚了在場的德國政治家。而2016年4月7日在聖彼德堡舉行的“真理與正義的區域和地方媒體”上,當德國政治家維利·維梅爾試圖闡述他對俄羅斯民族意識的觀點時,普京就自告奮勇充當起了臨時翻譯。普京的德語水準可見一斑。

除了當年為德語困惱外,普京還曾透露過自己當間諜時的另一個煩惱--情報未被採納。據《西安晚報》援引英國《每日電訊報》報導,2011年3月俄羅斯國家科學院的一次會議中,普京透露,當年在德勒斯頓他工作的一部分內容時在東德搜集西方國家掌握的敏感科技和工業資訊以期為蘇聯經濟注入活力,他對在場的俄羅斯科學家和學者說:“我非常清楚地記得,上世紀80年代末我在另外一個部門(克格勃)工作時,我們和外國同事通過特殊手段獲得的成果未能貢獻于蘇聯經濟建設。”普京對自己和同事們搜集到的情報絲毫沒有派上用處而感到沮喪,他感歎說自己不明白為什麼蘇聯科學家不利用他們辛苦搜集回來的情報。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