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此人是高考狀元,北大才子,有望成歷史泰斗,卻是英年早逝

最近又是高考之時, 每個省份都是有著高考狀元, 這些人都是各省的翹楚人才, 而今天說的這個人也是一位高考狀元, 而且是一位有著大才的青年才俊, 他年少意氣風發, 深得大師讚賞, 卻是令人惋惜的英年早逝。

他就是沈元, 一個有望成為中國史學界泰斗級別的人物, 被郭沫若、範文瀾等人大為讚賞其文學才華, 不幸的是, 這樣一位才子, 卻是因為陷入政治動亂當中, 英年早逝。

1938年, 沈元出生在上海, 父親是沈昌, 曾任鎮江縣縣長, 在抗日戰爭中戰功卓著;母親是何天予, 是一位元漢語言文學家、書法家。 可以說, 沈元是一個出生在書香門第的孩子, 從小受到父母的薰陶, 文化造詣從小就很深。

沈元在高考的時候, 以總分第一名的身份進入了北大歷史系, 致力於古代史, 專攻秦漢史, 在北大的圖書館, 他寫了十萬字的歷史論文, 獲得當時史學界的認可, 這樣耀眼的功績, 同樣引來了很多人異樣的眼光。

沈元會俄語, 所以他在那個背景下, 他經常性的翻譯一些關於赫魯雪夫批評史達林的文章, 很顯然, 他關心政治問題有些過了, 也就是犯了大忌, 在1957年, 凡是涉及這些問題的, 都被打成了右派。

沈元在這一年被開除學籍, 發配勞改, 後來因為沈元的出眾, 被破格進入中國社會科學院工作, 他在社會科學院如魚得水, 被郭沫若等大家讚不絕口, 他發表很多的文章, 得到業內十分高的評價。

不過, 就是這樣一位天縱奇才, 在十年動亂, 年僅28歲的他和其他九位史學界內的大師被聯合打壓, 一年的時間內, 珍愛的學術研究被迫停止, 受盡了折磨, 他在給老師寫的信中寫道:

“我們祖國藝術的偉大特點, 不僅在於其通體之雄渾壯麗, 而在於每一個細節, 每一個常人視為無關緊要的地方, 都是花費了無數的心血和精力的。

我就是這樣體念的, 我們今天要繼承的, 正是這樣的精神。 ”

1970年4月18日, 這樣年輕的, 有才的, 還懷有宏圖大志的沈元在北京含冤而亡, 本是人中龍鳳, 卻是就這樣埋沒在歷史的洪流中, 可是現在, 還有多少人記得這樣一位博才的高考狀元呢?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