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洪洞饊子背後竟藏著這麼一個故事,許多洪洞人沒聽說過

饊子, 是洪洞縣獨有的一種油炸食品。 據《洪洞縣誌》載:每年農曆二月二, 洪洞、趙城兩縣要在廣勝寺進行祭水廟會。 逢此日, 廣勝寺人山人海,

兩縣縣令及地方紳士都來參加。 但見廟會中有敲鑼打鼓的, 有放三眼沖的, 還有賣油糕、豆腐菜、羊雜燴等各種風味小吃的。 在這眾多的攤點中, 最引人注目的是兩縣來的烹飪高手, 在此架起油鍋炸饊子。 這既是一場技術表演比賽, 又是祭水前的必要準備。 待炸出的饊字在大方桌上堆成了“山”, 人們便開始祭水。 祭水由“水神廟”的高僧主持, 主要內容是向蓮花池投饊子。 說來奇怪, 每投進10個饊子, 到了分水亭, 必然分成北面7個, 南面3個。 經過測量, 北面的水流量之比為7:3 。

為什麼三、七分水, 民間流傳著這樣一個故事:很早以前,

洪洞、趙城兩縣人為爭奪霍泉水經常發生爭鬥, 甚至出了人命。 後來兩縣達成協議, 在滾沸的炸饊子的油鍋裡, 放10個銅錢, 每縣推選出一個代表用手撈, 依據撈出的銅錢數分水。 結果趙城代表撈出7枚, 洪洞代表撈出3枚, 於是便修築了這個三、七分水的亭子。

油炸饊子用上等麥子磨的麵粉, 加少許食鹽和調料, 用水調和, 揉成面坯。 然後再搓成條狀, 環繞排滿盆中, 上面灑抹一些菜籽油。 待麵條在盆中回透, 彈拉力恰到好處時, 將麵條繞在手上, 用手來回抻開, 粗細均勻一致, 折疊造型, 放入油鍋, 用筷子輕輕翻動, 掌握火候, 炸成大把或小把的, 便是金絲套環的黃脆脆的金饊子。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