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時政>正文

對話丨十二屆全國人大代表張惠:圍繞4大目標建設智慧威海

△十二屆全國人大代表、威海市市長張惠

除了是中國城市資訊化50強的城市, 威海市還是首批國家“智慧城市試點”“寬頻中國試點”“資訊消費試點”“資訊惠民試點”城市。

“智慧城市不僅意味著城市管理更精細, 居民生活更便利, 公共資訊更透明, 還意味著資源配置更合理, 生態環境更宜居, 城市發展更有活力。 ”談及智慧城市的優越性, 十二屆全國人大代表、威海市市長張惠說。

三方共贏

在智慧城市建設起步期, 威海市就注重統籌規劃、建設和運營模式創新。 逐步形成政府主導、社會參與、市場化運營相結合的良性發展機制。

張惠介紹, 採取市場化運作方式, 威海市搭建了“一中心、三平臺”, 構築起智慧城市建設的雲計算框架。 “雲計算中心, 面向智慧城市運營提供資訊化基礎設施和增值服務;電子政務雲平臺, 整合分散在政府各部門的資訊化資源;公共服務雲平臺,

為智慧公共服務專案提供軟硬體支撐;工業設計雲平臺, 為企業提供產品設計和全生命週期管理的線上工業雲服務。 ”她解釋說。

在基礎設施建設方面, 威海市建成山東省第一批光網城市, 城市出口頻寬760G。 據2016年中國資訊社會發展報告顯示, 威海市資訊社會指數在全國336個城市中位列第20位。 在整個智慧城市建設和運營的過程中, 威海採取了PPP模式。 例如, 在利用市場化手段推進智慧城市建設的精神指導下, 北洋集團承擔起智慧威海投資、建設和運維主體的責任, 深度參與智慧威海頂層規劃設計, 參與專案建設和運營服務。

“引進優勢企業共同參與智慧城市建設, 把智慧城市的基礎載體平臺、智慧示範項目以及項目後續運行維護都交給企業,

而政務類和具有公益性質的公共服務以政府購買方式向市民提供;其他公共類和便民服務, 由企業通過市場化運營滾動發展, 從而實現政府惠民、企業發展、市民受益三方共贏。 ”張惠說。

利民惠民

在威海, 通過即時監控路況, 可實現道路交通智慧化指揮調度, 使交通運行變得更加暢通:中心城區工作日早、晚高峰路網平均車速同比提高17.6%和14%, 平均擁堵時間下降17.8%。

這, 得益于智慧城市的智慧交通項目。

“在建設智慧城市的過程中, 我們始終把智慧服務的供給與群眾的實際需求有效嫁接起來, 優先發展民生服務智慧應用, 啟動實施了一批智慧示範項目, 提升城市管理和公共服務的資訊化、智慧化水準。

”張惠說。

威海市用3年的時間全部更換了老舊公車, 新上智慧化的節能環保型公車, 建立了智慧化公共交通調度服務中心, 中心城區電子站牌實現全覆蓋, 所有公交線路實現智慧調度和到站資訊即時查詢, 讓群眾出行更加方便、更加舒適。

實施智慧教育專案。 在威海市, 城鄉中小學校全部配齊遠端錄播教室和互動式多媒體教室, 優質課程實現網路共用, 擴大了優質教育資源的覆蓋面。

威海市還積極推動智慧應用向政務服務領域拓展, 大力推進“互聯網+政務服務”, 努力通過資訊化手段來優化行政服務。 實施的“智慧社保”工程, 建立起全市共用的“大資料”中心和一體化的業務辦理機制, 以前群眾辦事要在不同科室、視窗來回跑,

現在各項社會保障業務實現全市範圍內“通收通辦”, 而且通過設在基層社區的自助服務終端, 大部分業務在家門口就可以辦理。

為了使基層社區、群眾真正享受到公共服務, 威海市運用資訊化手段整合基層基礎管理資源, 切實提升了基層管理服務能力。 目前, 已經建立了數位化城管、安全生產網格化監管、公共安全視頻監控、社區警務資訊採集等資訊化平臺。

張惠表示, “‘互聯網+政務服務’不僅僅局限於政府部門, 與群眾生活息息相關的各項公共服務都有必要納入, 通過資訊化手段整合各類公共服務資源, 給群眾提供更貼心、更便捷的體驗, 努力讓群眾不托人也能好辦事、快辦事、辦成事。 ”

按照這一思路,威海市實施了市民卡工程,市民卡集成了金融IC卡、居民健康卡、城市交通卡等幾十項功能,可以“一卡多用”,居民乘坐公車、計程車,到圖書館、博物館,到公共服務部門辦事,支付水電費,都可以通過市民卡辦理。

威海市還開通了市民網,搭建起網上公共服務平臺,以市民對政務和公共資訊消費為核心,採用雲服務方式聚合政務、公共和便民服務資源,目前網上服務事項達到2122項。切實增強了網上辦事功能,群眾足不出戶就可以享受多元化的服務。

整合資訊平臺資源,建立了政務服務、應急聯動、便民服務3個熱線平臺,以前分佈在各部門88條熱線電話,歸併為12345、110和12349等3個號碼,並配套設計了一套獨立於部門的轉辦督辦機制,實行統一的管理、調度、考核,群眾反映的問題在第一時間就能受理轉辦。張惠說:“威海市還全面推行行政機關首問負責制,打破部門壁壘,推動資訊共用,不分分內分外、台前臺後、責大責小,各部門形成一個整體,讓辦事企業和群眾即便找錯部門,也有人負責到底,從機制上杜絕推諉扯皮。”

“威海模式”

2016年11月23日,“2016中國智慧城市建設50強”名單發佈,威海市連續3年獲此殊榮。

威海市先後獲得5項國家級試點榮譽和18項行業大獎,連續兩年入選中國十大智慧城市,“威海模式”被住建部、科技部作為典型案例向全國推廣。

“除了智慧化的公共服務、高端化的智慧經濟、精細化的城市管理、一體化的智慧政務和示範化的試點建設等‘五大應用行動’外,威海市還將著力強化資訊基礎設施、資訊技術產業和網路安全保障‘三大支撐體系’。”張惠說。

2013年住建部啟動國家智慧城市試點以來,威海市圍繞強基、惠民、善政、興業四大目標,扎實推進示範專案建設,取得階段性成果。此外,威海市還努力打造融合、安全、泛在的通信資訊網路,爭取建成跨部門、資訊資源分享的智慧政務體系,進一步提高政府資料開放率。

“我們不僅要發展高端資訊經濟,使資訊經濟成為威海經濟的有力拉動者。”張惠說,“更要爭取建成一批成熟的智慧應用系統,形成覆蓋交通、教育、醫療、社保、環保等各領域的智慧公共服務體系,讓人民群眾更多更直接地共用智慧城市建設成果。”

談及未來幾年的規劃,張惠說,“威海市將進一步加快智慧城市建設步伐,通過深化資訊技術應用和資源整合共用,構築一個感知化、互聯化、智慧化的新威海,讓城市生活更便利、更美好。”

按照這一思路,威海市實施了市民卡工程,市民卡集成了金融IC卡、居民健康卡、城市交通卡等幾十項功能,可以“一卡多用”,居民乘坐公車、計程車,到圖書館、博物館,到公共服務部門辦事,支付水電費,都可以通過市民卡辦理。

威海市還開通了市民網,搭建起網上公共服務平臺,以市民對政務和公共資訊消費為核心,採用雲服務方式聚合政務、公共和便民服務資源,目前網上服務事項達到2122項。切實增強了網上辦事功能,群眾足不出戶就可以享受多元化的服務。

整合資訊平臺資源,建立了政務服務、應急聯動、便民服務3個熱線平臺,以前分佈在各部門88條熱線電話,歸併為12345、110和12349等3個號碼,並配套設計了一套獨立於部門的轉辦督辦機制,實行統一的管理、調度、考核,群眾反映的問題在第一時間就能受理轉辦。張惠說:“威海市還全面推行行政機關首問負責制,打破部門壁壘,推動資訊共用,不分分內分外、台前臺後、責大責小,各部門形成一個整體,讓辦事企業和群眾即便找錯部門,也有人負責到底,從機制上杜絕推諉扯皮。”

“威海模式”

2016年11月23日,“2016中國智慧城市建設50強”名單發佈,威海市連續3年獲此殊榮。

威海市先後獲得5項國家級試點榮譽和18項行業大獎,連續兩年入選中國十大智慧城市,“威海模式”被住建部、科技部作為典型案例向全國推廣。

“除了智慧化的公共服務、高端化的智慧經濟、精細化的城市管理、一體化的智慧政務和示範化的試點建設等‘五大應用行動’外,威海市還將著力強化資訊基礎設施、資訊技術產業和網路安全保障‘三大支撐體系’。”張惠說。

2013年住建部啟動國家智慧城市試點以來,威海市圍繞強基、惠民、善政、興業四大目標,扎實推進示範專案建設,取得階段性成果。此外,威海市還努力打造融合、安全、泛在的通信資訊網路,爭取建成跨部門、資訊資源分享的智慧政務體系,進一步提高政府資料開放率。

“我們不僅要發展高端資訊經濟,使資訊經濟成為威海經濟的有力拉動者。”張惠說,“更要爭取建成一批成熟的智慧應用系統,形成覆蓋交通、教育、醫療、社保、環保等各領域的智慧公共服務體系,讓人民群眾更多更直接地共用智慧城市建設成果。”

談及未來幾年的規劃,張惠說,“威海市將進一步加快智慧城市建設步伐,通過深化資訊技術應用和資源整合共用,構築一個感知化、互聯化、智慧化的新威海,讓城市生活更便利、更美好。”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