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若無樣式雷,哪有北京城

你看過《盜墓筆記》嗎?

跌宕起伏的情節, 妖魔鬼怪的世界, 古老深遠的秘密, 懸疑叢生的佈局, 隱匿其中的哲學, 痛徹心扉卻又無可奈何的愛恨情仇, 宿命的強悍, 執著的毅力, 對追求的鍥而不捨……

這是一本精彩絕倫的奇書, 但是, 生活永遠比小說精彩……

《盜墓筆記·張家古樓》裡面提到的“樣式雷”, 其實是歷史上真實存在的家族, 他們的故事遠比《盜墓筆記》更為精彩

若無樣式雷, 哪有北京城

這是一個執掌清朝皇家建築工程的“神秘家族”, 跨越260年創造出了無數榮耀與輝煌;這是一群才華橫溢的能工巧匠, 用幾代人的勤勞智慧將北京變成了北京城, 這就是傳奇建築世家——樣式雷

世守之工

“罷黜百家, 獨尊儒術”, 中國的傳統歷史中, 文人政客都是主角。 而建築、音樂, 雕塑, 木工手工藝等皆被視為“雕蟲小技”、“奇技淫巧”, 中國傳統上對“奇技淫巧”往往有深惡痛疾的表述, 事實上又難以掩飾對於技巧的好奇與崇拜

這樣造成的結果是, 出色的匠人在主流社會很難獲得仕途上的上升, 卻在野史筆記或傳說故事中演繹著驚世傳奇。 遠者如東周魯班、隋唐宇文愷、北宋喻浩, 近者如元初劉秉忠、明初蒯祥, 都進入了這一傳奇序列

大清的皇帝們跟之前的歷代皇帝一樣,喜歡大興土木,造迷樓、建奇器,盡豫游之樂,康乾盛世時的數次南巡,圖寫江南園林再造于北方宮苑,與隋煬帝、宋徽宗並無二致。樣子匠們終日伏案,圖畫著盛世的飛甍廣殿,勾勒出帝國的天際線

古代管設計叫“起樣”, 雷氏家族前後七代負責皇家建築的設計,並且有六代擔任樣式房掌案職務,從康熙到光緒,時間跨度達兩百多年。雷氏家族累世從事此業,可以算是設計世家。現在常說他們是建築世家“樣式雷”,倒局限了。近代之前,我們並沒有西方所謂“建築師”的職業,而樣子匠的設計涵蓋極廣,從風水選址、景觀設計、建築組群、房屋構造、內簷裝修到舟車傢俱等無所不包。西方早期也一樣,希臘的菲迪亞斯既是雕塑家又是建築師, 文藝復興三巨匠橫跨數個藝術和設計領域

雷氏家族的祖籍是江西永修。明末清初的時候,雷氏家族居住在南京。樣式雷的第一代是雷發達,康熙年間從江甯(南京)來到了北京,在海澱定居下來。康熙二十二年,雷發達被招募參與了皇家宮禁的營建,因技藝精湛,被授予了官職,從此開始了雷氏家族一代代為皇帝服務的履職歷程。

一家樣式雷,半部古建史

第二代·雷金玉

其中這個家族中名聲最大、聲譽最好的是第二代雷金玉。雷金玉參與修建圓明園,這個時候開始執掌樣式房,此後,雷氏家族都是樣式房的一把手

雷金玉跟隨父親雷發達進京之初,在國子監讀過書,後“棄文從工”,跟隨父親一起參加皇家宮殿的營造。雷發達死後,雷金玉留在了營造所。他的“出場”是從挽救一場危難開始的。那時,紫禁城太和殿正在修繕,因缺少大木頭,官員們便從明代殿陵中,拆取一根金絲楠木換作太和殿大樑用料

太和殿(又稱金鑾殿)工程竣工之日,要舉行上樑典禮。這一天,康熙帝親臨現場觀看。沒想到這個節骨眼卻發生了意外,脊檁怎麼也合不上榫,工部官員嚇得滿頭大汗。幸好一位官員機敏,趕緊找來雷金玉。雷金玉持斧而上,啪啪幾下,大樑轟隆一聲,穩落到位,絲絲入扣。康熙大喜,封雷金玉為內務府總理欽工處掌案。“賞七品官,食七品俸。”

雷家七代都是樣式房掌案成為欽工處掌案後,雷金玉的才華便有了用武之地。他把自己獨特的工藝化作魯班再現,對宋代以來沿用的“斗拱”進行改進,以卯口寬度為基本尺寸,形成由“斗拱”變“鬥口”的新模式,讓設計與施工能夠更加科學地銜接。從此,建築所用柱子梁枋的粗細、高低,都是以“鬥口”為基本單位來計算。直到現在,這項木工技藝仍無人撼動

“京師第一名園”暢春園,康熙大多時間駐蹕於此隨後,康熙開始修建暢春園。在暢春園修建中,雷金玉以高超技藝,在設計、計算、組裝等環節,以各種創新征服了眾多工匠,聲名鵲起。就連康熙帝也被震動,在《暢春園記》中對雷金玉點贊。雍正即位後,開始大規模修建圓明園。而此時,雷金玉已年過六旬。但雍正爺不嫌其老,命其擔任圓明園樣式房掌案,也就是圓明園總設計師。雷氏家族從此迎來了掌控皇家建築的樣式雷時代

圓明園鳥瞰圖

圓明園最大特點是平地造園,即使按現在人的眼光,也不得不佩服當年樣式雷的設計智慧。圓明三園所在區域都在如今的海澱,那時這裡是一片平地,既無山也無水,但海澱的地下水相當豐富於是,挖出的土變成山,冒出的水成為湖,平地起了樓閣,山上現出亭台,水繞三園處處景,山水連接座座橋。西方人把圓明園稱為“萬園之園”,足見其在世界園林史上的至尊地位

圓明園一角因對圓明園設計建設作出了卓越貢獻,雷金玉70大壽那年,雍正命皇太子乾隆,書寫了“古稀”二字匾額,賜予雷金玉。1729年11月,雷金玉病逝,雍正特命內務府賞黃金100兩,並派沿途驛站護靈回鄉,歸葬原籍,一位工匠能享如此禮遇,極其罕見

樣式雷世代心血之作——紫禁城

樣式雷繪製的紫禁城宮殿設計圖

第三代·雷聲澂

雷金玉去世後,雷家失去樣式房掌案職位,於是,便舉家遷回了原籍。但只有一個人堅決不肯回去,就是雷金玉第六位夫人張氏,她帶著三個月大的兒子雷聲澂留在了北京。不顧禮教束縛,懷抱幼子在工部泣訴,終於為雷聲澂爭得成年後重掌樣式房的資格,樣式雷的輝煌這才得以延續。後來,雷氏後人在老祖墳上立了一塊德政碑。褒揚張氏在家族史中不可磨滅的功德

西苑,即現在的中海南雷聲澂成年後,接掌樣式房,成為第三代樣式雷傳人,雖然他執掌了樣式房工作,但由於缺少行家的指點幫助,因此技藝平平,並沒大的建樹。為了重振樣式雷的輝煌,他把精力用在教育兒子上,終於培養出雷家瑋、雷家璽、雷家瑞三個大師級人物

第四代·雷家璽

承德避暑山莊樣式雷傳至第四代,雷家璽、雷家瑋、雷家瑞三兄弟,成為當時設計界強大的鐵三角。

三兄弟生活在乾隆盛世,這是清代皇家建築最興盛的時代,乾隆曾六下江南,江南旖旎精巧的園林景致讓他難以忘懷,便想用北京西郊山水再現柔婉明麗的江南風光,於是三山五園工程熱熱鬧鬧地開工了。雷家三兄弟便成了其中最閃亮的角色

頤和園佛香閣

頤和園佛香閣平、立樣圖(樣式雷史料)三兄弟中,雷家璽尤為出色,所以便做了樣式房掌案。三兄弟最擅謀篇佈局,設計了萬壽山、玉泉山、香山等園庭工程,並擴建了著名的承德避暑山莊。而頤和園,更是三兄弟的代表作。

當時頤和園叫做清漪園,1750年,乾隆為慶祝母后六十大壽,啟動清漪園工程,讓樣式雷負責設計。一開始,乾隆下令在園中心建一座9層寶塔。建到第8層,風水先生提出異議,認為北京的西北方向不宜建塔。乾隆便下令把塔全部拆除。拆後怎麼辦?乾隆把難題交給樣式雷,要他們在廢塔之上重建一座建築。三兄弟苦思冥想,後依照武漢黃鶴樓,設計出了一座八方閣的建築物,這就是今天遊客不絕的佛香閣

樣式雷繪製的室內外裝修圖

內簷裝修百壽圖式天然罩立樣為皇帝設計陵墓也始于雷家璽。這是樣式雷的又一次新發展。嘉慶“昌陵”成為樣式雷第一個陵寢傑作。由雷家璽設計,地點位於清西陵太平峪。清西陵位於河北易縣,距北京120公里。這裡葬著4個皇帝,9個皇后和27個嬪妃。昌陵地宮結構宏大、四門九券雕刻精細。

陵寢券頂是用一塊塊磚砌築的,合攏這樣的券項是相當困難的,但雷家璽成功將金券合攏,堪稱奇跡。雷家璽還有一項絕活——裝修設計,他的園林及陵墓裝修設計,可謂集古典裝修藝術之大成

陵墓琉璃影壁尺寸畫樣

樣式雷繪製的室內外裝修圖

第五代·雷景修

樣式雷故事到了第五代,又出現了一個意外插曲。雷家璽61歲時猝然去世,當時,兒子雷景修只有22歲。雷家璽覺得雷景修經驗尚乏,就把樣式房掌案交給了同事郭九。好在雷景修深知父親臨終用意,從此潛心技藝,誠心接受郭九指派,在經過24年臥薪嚐膽後,終於以高超技藝爭回了樣式房掌案。遺憾的是,雷景修雖技藝高超,但鮮有用武之地,他生活的道光、咸豐年間,清廷內憂外患,國勢衰微,大規模園林宮殿建造紛紛停下腳步。直到咸豐帝病故,他修建定陵時,一身絕技才得以施展和發揮

西陵萬年吉地總樣——樣式雷家族繪製正因為鮮有用武之地,雷景修幹了另一件大事,他開始整理祖上傳下來的設計圖紙和燙樣模型,並建了三間屋子來收藏,英法聯軍焚燒圓明園時,雷景修又把工部樣式房的圖紙和燙樣,迅速轉移到自己家中妥善收藏,樣式雷圖檔才得以保存下來

正陽門設計圖

樣式雷繪製的施工平樣樣式雷留下的各種珍貴圖檔,僅國家圖書館就收藏了兩萬多張。涵蓋了眾多類型,如正立面、側立面、旋轉圖、等高線圖等,工程每個細節,結構每個尺寸,全有記載。此外,樣式雷還畫了“現場活計圖”,即施工現場進展圖,從圖樣中可以清楚看到陵寢從選地,到基礎開挖,到修建地宮,直到最後屋面完成的整個過程

樣式雷全程參與惠陵踏勘和營造工程

遵照慕陵地宮券座立樣長久以來,由於史料的缺乏,沒人能說清中國古代建築究竟是怎麼一步步完成的。以至於很多國外專家一直認為,中國古代建築完全是靠工匠經驗修建的,不需要設計圖,更不需要施工圖。樣式雷圖檔的留存於世,徹底推翻了這種說法,在繪圖以平面為標準的時代裡,雷家就創造性地繪製建築物透視圖,用來反映建築構造之間的複雜關係,證明了中國古代建築水準遠遠超越了同時代。2007年,樣式雷建築圖檔經過評選,入選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記憶名錄》,成為我國第五個世界記憶遺產項目

圓明園天地一家春燙樣制做燙樣又是樣式雷的絕活。樣式雷完成建築設計方案後,會按1/100或1/200比例製作模型小樣,然後進呈內廷,供皇帝審定。之所以叫燙樣,因為是用紙板、秫秸和木頭為原材料,再用剪子、毛筆、蠟版、烙鐵熨燙成型。燙樣不僅是效果展示,還是施工參考模型

樣式雷製作的燙樣有多牛呢?所有燙樣均可層層拆卸,打開燙樣屋頂,便可看到內部梁架結構、彩畫式樣,上面還貼著一個個尺寸標籤。如今連縮微模型製作大師見了也自歎不如。所以建築專家說:“一家樣式雷,半部古建史。”可惜的是,燙樣工藝後隨雷家的衰落而失傳

雷景修,其女兒女婿在火燒圓明園時殉難1860年,英法聯軍入侵,皇帝拋下皇宮、子民逃跑了,官員丟下忠君愛國之心逃跑了,軍人扔下刀槍、榮譽逃跑了。英法聯軍火燒圓明園時,一個工匠世家卻站了出來!為保護祖先耗盡心血建造的花園而奮起反抗。雷景修女婿被侵略強盜亂刀刺死。女兒帶領全家老幼14口,自焚殉園

樣式雷作品,建築和環境緊密結合,是真正的“天人合一”

第六代·雷思起

1866年,雷景修病逝。40歲的雷思起,順利接過父親掌案之職。他一生經歷道光、同治、光緒三帝,主持修建了定陵、定東陵、惠陵和西苑,及許多王公、貴胄的府邸、園林、陵寢。定陵更是雷思起的曠世之作。定陵建築層層疊落,不僅韻律感十足,更由此形成了跌宕起伏的豪華氣勢,不論俯視還是仰視都讓人震撼不已。因建陵有功,雷思起被欽封五品職銜

樣式雷定陵地形咸豐帝定陵完工後,慈安慈禧兩位太后開始著手準備自己的陵寢,於是,雷思起又挑起重擔。費勁周折,才在定陵東邊找到兩處風水佳穴。但開工前,雷思起測量發現,兩處陵寢的志樁不平准,這是一個敏感問題,因為慈安和慈禧兩人處處攀比爭勝。得罪誰,那都是殺頭之罪。雷思起抓耳撈腮後,推出一個絕妙設計,兩位太后各用一個地宮,共用一套祭殿

工程好不容易完工了,慈安去世,慈禧開始獨攬大權。為了體現身份和地位高於慈安,她下令將建好的陵墓內部全部重新修繕,為了讓慈禧滿意,雷思起數次更改設計,耗盡心血,積勞成疾,從此不振。慈禧陵寢許多裝飾,大量使用貼金,豪華異常,在清帝陵中僅此一例

慈禧陵寢採用名貴的黃花梨木1866年,太平天國被鎮壓,1868年,北方撚軍被消滅。經此兩役,清廷元氣大傷。但1873年,慈禧竟然異想天開,想重修被英法聯軍燒掉的圓明園,她想把四十壽辰放在圓明園舉辦。對於重修,同治帝一開始很反對,但慈禧頻頻施壓,同治只好遵了太后懿旨。因時間太緊,同治給下的工期僅一年。要求雷思起一個月內完成全部畫樣和燙樣。於是雷氏檔案中出現了大量印有“趕緊辦”“趕緊燙樣”“趕緊進呈”等字的催辦加急文書。雷思起率人不分晝夜地幹,終於在一月內完成圓明園所有圖樣

圓明園四十景之一的方壺勝境重修圓明園,但根本撥不出款。同治帝便命王公以下官員報效捐修,但遭到文祥、李鴻藻、寶廷等大臣反對。最後,費勁力氣才籌了23萬兩銀子,對於重修,這只是杯水車薪。同治只好下令把京西皇家園林中。塌倒的宮殿舊木料拆卸下來使用,但這些木料不足工程所需的十分之一。同治又下令中南各省採辦大件木料,此時,便出現了一個戲劇性事件

雷思起一名叫李光昭的候補知府,竟打著收購木材的旗號,想騙錢自肥。他向法國商人訂了三船木材,價值五萬兩。然後向內務府謊報花了三十萬兩。哪知木材到了,李光昭還沒湊足五萬兩。便耍賴稱木材尺寸與原議不合,拒付款。法商一下火了,上告直隸總督李鴻章。

李鴻章本就不贊成修園,便奏報同治帝。同治大怒,將李光昭斬了首。十餘名朝廷重臣隨後聯名上奏,請求停修。1874年9月,同治帝被迫發佈上諭:“圓明園工程,均著即行停止。”工程雖停,但雷思起卻累垮了,不久便撒手西去,終年50歲

第七代·雷廷昌

天壇祈年殿6雷思起去世後,兒子雷廷昌成為新掌案。他主持重建了天壇祈年殿、紫禁城太和門,以及慈禧太后萬壽慶典的點景樓臺等。因惠陵金券合攏和隆恩殿上樑有功,他被朝廷賜為二品,樣式雷家族榮耀達到巔峰。圓明園重修停工後,為顧全慈禧顏面,大臣們又提出修葺三海的建議。三海,即紫禁城南面的北海、中海、南海。其中最大工程就是修建富麗堂皇的儀鸞殿。毫無疑問,重任又落到雷廷昌肩上

頤和園萬壽山排雲殿儀鸞殿建成後,慈禧立馬遷入居住,召見群臣,成為清廷的實際政治中心。辛亥革命後,這裡更名為懷仁堂,解放後,成為中共中央舉辦重大會議的場所。1897年,慈禧再度啟動圓明園重修工程,雷廷昌兒子雷獻彩,做了圓明園樣式房掌案。然而,1900年八國聯軍再次入侵,北京城內外各類皇家建築再度罹劫。事後,雷廷昌、雷獻彩又進行了大規模修復重建,1907年,雷廷昌去世。清末崇陵、攝政王府等重大工程,則由雷獻彩主持完成

第八代·雷獻彩

雷獻彩參與的攝政王府、北京正陽門等工程1911年,辛亥革命爆發,帝制結束。樣式房差務消失,樣式雷從此退出歷史舞臺。雷獻彩曾先後兩娶,卻皆“無出”,他在失業的憂愁和沒有子嗣的悲哀中辭別人世。傳承八代的樣式雷建築傳統就此終結。在接踵而至的亂世中,雷家迅速衰敗,迫于生計,他們開始變賣樣式雷圖檔。由於聲名顯赫,這些圖檔十分搶手,在地攤上就可買到,致使部分圖檔流落海外

圓明園遺址幸而,這引起了建築專家朱啟鈐的注意。他急忙向文化基金會提出購存建議,文化基金會便委託北平圖書館進行收購。1930年,雷家以4500塊銀圓的價格,將大部分圖檔賣給了北平圖書館。據說當時 圖檔足足裝了10卡車。一個傳承了二百多年的建築世家,就這樣隨著10卡車圖檔如風飄去

誰都知道北京是文化古都,誰都知道皇家建築是北京極其重要的文化遺存,但卻很少有人知道,圓明園、頤和園、景山、天壇、北海、中南海,乃至京外的承德避暑山莊、清東陵、清西陵,這些後來成為世界文化遺產的著名建築,竟然都出自一個家族之手。如果,你有幸再遊覽這些建築,請記住一句話:“一家樣式雷,半部古建史。”

大清的皇帝們跟之前的歷代皇帝一樣,喜歡大興土木,造迷樓、建奇器,盡豫游之樂,康乾盛世時的數次南巡,圖寫江南園林再造于北方宮苑,與隋煬帝、宋徽宗並無二致。樣子匠們終日伏案,圖畫著盛世的飛甍廣殿,勾勒出帝國的天際線

古代管設計叫“起樣”, 雷氏家族前後七代負責皇家建築的設計,並且有六代擔任樣式房掌案職務,從康熙到光緒,時間跨度達兩百多年。雷氏家族累世從事此業,可以算是設計世家。現在常說他們是建築世家“樣式雷”,倒局限了。近代之前,我們並沒有西方所謂“建築師”的職業,而樣子匠的設計涵蓋極廣,從風水選址、景觀設計、建築組群、房屋構造、內簷裝修到舟車傢俱等無所不包。西方早期也一樣,希臘的菲迪亞斯既是雕塑家又是建築師, 文藝復興三巨匠橫跨數個藝術和設計領域

雷氏家族的祖籍是江西永修。明末清初的時候,雷氏家族居住在南京。樣式雷的第一代是雷發達,康熙年間從江甯(南京)來到了北京,在海澱定居下來。康熙二十二年,雷發達被招募參與了皇家宮禁的營建,因技藝精湛,被授予了官職,從此開始了雷氏家族一代代為皇帝服務的履職歷程。

一家樣式雷,半部古建史

第二代·雷金玉

其中這個家族中名聲最大、聲譽最好的是第二代雷金玉。雷金玉參與修建圓明園,這個時候開始執掌樣式房,此後,雷氏家族都是樣式房的一把手

雷金玉跟隨父親雷發達進京之初,在國子監讀過書,後“棄文從工”,跟隨父親一起參加皇家宮殿的營造。雷發達死後,雷金玉留在了營造所。他的“出場”是從挽救一場危難開始的。那時,紫禁城太和殿正在修繕,因缺少大木頭,官員們便從明代殿陵中,拆取一根金絲楠木換作太和殿大樑用料

太和殿(又稱金鑾殿)工程竣工之日,要舉行上樑典禮。這一天,康熙帝親臨現場觀看。沒想到這個節骨眼卻發生了意外,脊檁怎麼也合不上榫,工部官員嚇得滿頭大汗。幸好一位官員機敏,趕緊找來雷金玉。雷金玉持斧而上,啪啪幾下,大樑轟隆一聲,穩落到位,絲絲入扣。康熙大喜,封雷金玉為內務府總理欽工處掌案。“賞七品官,食七品俸。”

雷家七代都是樣式房掌案成為欽工處掌案後,雷金玉的才華便有了用武之地。他把自己獨特的工藝化作魯班再現,對宋代以來沿用的“斗拱”進行改進,以卯口寬度為基本尺寸,形成由“斗拱”變“鬥口”的新模式,讓設計與施工能夠更加科學地銜接。從此,建築所用柱子梁枋的粗細、高低,都是以“鬥口”為基本單位來計算。直到現在,這項木工技藝仍無人撼動

“京師第一名園”暢春園,康熙大多時間駐蹕於此隨後,康熙開始修建暢春園。在暢春園修建中,雷金玉以高超技藝,在設計、計算、組裝等環節,以各種創新征服了眾多工匠,聲名鵲起。就連康熙帝也被震動,在《暢春園記》中對雷金玉點贊。雍正即位後,開始大規模修建圓明園。而此時,雷金玉已年過六旬。但雍正爺不嫌其老,命其擔任圓明園樣式房掌案,也就是圓明園總設計師。雷氏家族從此迎來了掌控皇家建築的樣式雷時代

圓明園鳥瞰圖

圓明園最大特點是平地造園,即使按現在人的眼光,也不得不佩服當年樣式雷的設計智慧。圓明三園所在區域都在如今的海澱,那時這裡是一片平地,既無山也無水,但海澱的地下水相當豐富於是,挖出的土變成山,冒出的水成為湖,平地起了樓閣,山上現出亭台,水繞三園處處景,山水連接座座橋。西方人把圓明園稱為“萬園之園”,足見其在世界園林史上的至尊地位

圓明園一角因對圓明園設計建設作出了卓越貢獻,雷金玉70大壽那年,雍正命皇太子乾隆,書寫了“古稀”二字匾額,賜予雷金玉。1729年11月,雷金玉病逝,雍正特命內務府賞黃金100兩,並派沿途驛站護靈回鄉,歸葬原籍,一位工匠能享如此禮遇,極其罕見

樣式雷世代心血之作——紫禁城

樣式雷繪製的紫禁城宮殿設計圖

第三代·雷聲澂

雷金玉去世後,雷家失去樣式房掌案職位,於是,便舉家遷回了原籍。但只有一個人堅決不肯回去,就是雷金玉第六位夫人張氏,她帶著三個月大的兒子雷聲澂留在了北京。不顧禮教束縛,懷抱幼子在工部泣訴,終於為雷聲澂爭得成年後重掌樣式房的資格,樣式雷的輝煌這才得以延續。後來,雷氏後人在老祖墳上立了一塊德政碑。褒揚張氏在家族史中不可磨滅的功德

西苑,即現在的中海南雷聲澂成年後,接掌樣式房,成為第三代樣式雷傳人,雖然他執掌了樣式房工作,但由於缺少行家的指點幫助,因此技藝平平,並沒大的建樹。為了重振樣式雷的輝煌,他把精力用在教育兒子上,終於培養出雷家瑋、雷家璽、雷家瑞三個大師級人物

第四代·雷家璽

承德避暑山莊樣式雷傳至第四代,雷家璽、雷家瑋、雷家瑞三兄弟,成為當時設計界強大的鐵三角。

三兄弟生活在乾隆盛世,這是清代皇家建築最興盛的時代,乾隆曾六下江南,江南旖旎精巧的園林景致讓他難以忘懷,便想用北京西郊山水再現柔婉明麗的江南風光,於是三山五園工程熱熱鬧鬧地開工了。雷家三兄弟便成了其中最閃亮的角色

頤和園佛香閣

頤和園佛香閣平、立樣圖(樣式雷史料)三兄弟中,雷家璽尤為出色,所以便做了樣式房掌案。三兄弟最擅謀篇佈局,設計了萬壽山、玉泉山、香山等園庭工程,並擴建了著名的承德避暑山莊。而頤和園,更是三兄弟的代表作。

當時頤和園叫做清漪園,1750年,乾隆為慶祝母后六十大壽,啟動清漪園工程,讓樣式雷負責設計。一開始,乾隆下令在園中心建一座9層寶塔。建到第8層,風水先生提出異議,認為北京的西北方向不宜建塔。乾隆便下令把塔全部拆除。拆後怎麼辦?乾隆把難題交給樣式雷,要他們在廢塔之上重建一座建築。三兄弟苦思冥想,後依照武漢黃鶴樓,設計出了一座八方閣的建築物,這就是今天遊客不絕的佛香閣

樣式雷繪製的室內外裝修圖

內簷裝修百壽圖式天然罩立樣為皇帝設計陵墓也始于雷家璽。這是樣式雷的又一次新發展。嘉慶“昌陵”成為樣式雷第一個陵寢傑作。由雷家璽設計,地點位於清西陵太平峪。清西陵位於河北易縣,距北京120公里。這裡葬著4個皇帝,9個皇后和27個嬪妃。昌陵地宮結構宏大、四門九券雕刻精細。

陵寢券頂是用一塊塊磚砌築的,合攏這樣的券項是相當困難的,但雷家璽成功將金券合攏,堪稱奇跡。雷家璽還有一項絕活——裝修設計,他的園林及陵墓裝修設計,可謂集古典裝修藝術之大成

陵墓琉璃影壁尺寸畫樣

樣式雷繪製的室內外裝修圖

第五代·雷景修

樣式雷故事到了第五代,又出現了一個意外插曲。雷家璽61歲時猝然去世,當時,兒子雷景修只有22歲。雷家璽覺得雷景修經驗尚乏,就把樣式房掌案交給了同事郭九。好在雷景修深知父親臨終用意,從此潛心技藝,誠心接受郭九指派,在經過24年臥薪嚐膽後,終於以高超技藝爭回了樣式房掌案。遺憾的是,雷景修雖技藝高超,但鮮有用武之地,他生活的道光、咸豐年間,清廷內憂外患,國勢衰微,大規模園林宮殿建造紛紛停下腳步。直到咸豐帝病故,他修建定陵時,一身絕技才得以施展和發揮

西陵萬年吉地總樣——樣式雷家族繪製正因為鮮有用武之地,雷景修幹了另一件大事,他開始整理祖上傳下來的設計圖紙和燙樣模型,並建了三間屋子來收藏,英法聯軍焚燒圓明園時,雷景修又把工部樣式房的圖紙和燙樣,迅速轉移到自己家中妥善收藏,樣式雷圖檔才得以保存下來

正陽門設計圖

樣式雷繪製的施工平樣樣式雷留下的各種珍貴圖檔,僅國家圖書館就收藏了兩萬多張。涵蓋了眾多類型,如正立面、側立面、旋轉圖、等高線圖等,工程每個細節,結構每個尺寸,全有記載。此外,樣式雷還畫了“現場活計圖”,即施工現場進展圖,從圖樣中可以清楚看到陵寢從選地,到基礎開挖,到修建地宮,直到最後屋面完成的整個過程

樣式雷全程參與惠陵踏勘和營造工程

遵照慕陵地宮券座立樣長久以來,由於史料的缺乏,沒人能說清中國古代建築究竟是怎麼一步步完成的。以至於很多國外專家一直認為,中國古代建築完全是靠工匠經驗修建的,不需要設計圖,更不需要施工圖。樣式雷圖檔的留存於世,徹底推翻了這種說法,在繪圖以平面為標準的時代裡,雷家就創造性地繪製建築物透視圖,用來反映建築構造之間的複雜關係,證明了中國古代建築水準遠遠超越了同時代。2007年,樣式雷建築圖檔經過評選,入選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記憶名錄》,成為我國第五個世界記憶遺產項目

圓明園天地一家春燙樣制做燙樣又是樣式雷的絕活。樣式雷完成建築設計方案後,會按1/100或1/200比例製作模型小樣,然後進呈內廷,供皇帝審定。之所以叫燙樣,因為是用紙板、秫秸和木頭為原材料,再用剪子、毛筆、蠟版、烙鐵熨燙成型。燙樣不僅是效果展示,還是施工參考模型

樣式雷製作的燙樣有多牛呢?所有燙樣均可層層拆卸,打開燙樣屋頂,便可看到內部梁架結構、彩畫式樣,上面還貼著一個個尺寸標籤。如今連縮微模型製作大師見了也自歎不如。所以建築專家說:“一家樣式雷,半部古建史。”可惜的是,燙樣工藝後隨雷家的衰落而失傳

雷景修,其女兒女婿在火燒圓明園時殉難1860年,英法聯軍入侵,皇帝拋下皇宮、子民逃跑了,官員丟下忠君愛國之心逃跑了,軍人扔下刀槍、榮譽逃跑了。英法聯軍火燒圓明園時,一個工匠世家卻站了出來!為保護祖先耗盡心血建造的花園而奮起反抗。雷景修女婿被侵略強盜亂刀刺死。女兒帶領全家老幼14口,自焚殉園

樣式雷作品,建築和環境緊密結合,是真正的“天人合一”

第六代·雷思起

1866年,雷景修病逝。40歲的雷思起,順利接過父親掌案之職。他一生經歷道光、同治、光緒三帝,主持修建了定陵、定東陵、惠陵和西苑,及許多王公、貴胄的府邸、園林、陵寢。定陵更是雷思起的曠世之作。定陵建築層層疊落,不僅韻律感十足,更由此形成了跌宕起伏的豪華氣勢,不論俯視還是仰視都讓人震撼不已。因建陵有功,雷思起被欽封五品職銜

樣式雷定陵地形咸豐帝定陵完工後,慈安慈禧兩位太后開始著手準備自己的陵寢,於是,雷思起又挑起重擔。費勁周折,才在定陵東邊找到兩處風水佳穴。但開工前,雷思起測量發現,兩處陵寢的志樁不平准,這是一個敏感問題,因為慈安和慈禧兩人處處攀比爭勝。得罪誰,那都是殺頭之罪。雷思起抓耳撈腮後,推出一個絕妙設計,兩位太后各用一個地宮,共用一套祭殿

工程好不容易完工了,慈安去世,慈禧開始獨攬大權。為了體現身份和地位高於慈安,她下令將建好的陵墓內部全部重新修繕,為了讓慈禧滿意,雷思起數次更改設計,耗盡心血,積勞成疾,從此不振。慈禧陵寢許多裝飾,大量使用貼金,豪華異常,在清帝陵中僅此一例

慈禧陵寢採用名貴的黃花梨木1866年,太平天國被鎮壓,1868年,北方撚軍被消滅。經此兩役,清廷元氣大傷。但1873年,慈禧竟然異想天開,想重修被英法聯軍燒掉的圓明園,她想把四十壽辰放在圓明園舉辦。對於重修,同治帝一開始很反對,但慈禧頻頻施壓,同治只好遵了太后懿旨。因時間太緊,同治給下的工期僅一年。要求雷思起一個月內完成全部畫樣和燙樣。於是雷氏檔案中出現了大量印有“趕緊辦”“趕緊燙樣”“趕緊進呈”等字的催辦加急文書。雷思起率人不分晝夜地幹,終於在一月內完成圓明園所有圖樣

圓明園四十景之一的方壺勝境重修圓明園,但根本撥不出款。同治帝便命王公以下官員報效捐修,但遭到文祥、李鴻藻、寶廷等大臣反對。最後,費勁力氣才籌了23萬兩銀子,對於重修,這只是杯水車薪。同治只好下令把京西皇家園林中。塌倒的宮殿舊木料拆卸下來使用,但這些木料不足工程所需的十分之一。同治又下令中南各省採辦大件木料,此時,便出現了一個戲劇性事件

雷思起一名叫李光昭的候補知府,竟打著收購木材的旗號,想騙錢自肥。他向法國商人訂了三船木材,價值五萬兩。然後向內務府謊報花了三十萬兩。哪知木材到了,李光昭還沒湊足五萬兩。便耍賴稱木材尺寸與原議不合,拒付款。法商一下火了,上告直隸總督李鴻章。

李鴻章本就不贊成修園,便奏報同治帝。同治大怒,將李光昭斬了首。十餘名朝廷重臣隨後聯名上奏,請求停修。1874年9月,同治帝被迫發佈上諭:“圓明園工程,均著即行停止。”工程雖停,但雷思起卻累垮了,不久便撒手西去,終年50歲

第七代·雷廷昌

天壇祈年殿6雷思起去世後,兒子雷廷昌成為新掌案。他主持重建了天壇祈年殿、紫禁城太和門,以及慈禧太后萬壽慶典的點景樓臺等。因惠陵金券合攏和隆恩殿上樑有功,他被朝廷賜為二品,樣式雷家族榮耀達到巔峰。圓明園重修停工後,為顧全慈禧顏面,大臣們又提出修葺三海的建議。三海,即紫禁城南面的北海、中海、南海。其中最大工程就是修建富麗堂皇的儀鸞殿。毫無疑問,重任又落到雷廷昌肩上

頤和園萬壽山排雲殿儀鸞殿建成後,慈禧立馬遷入居住,召見群臣,成為清廷的實際政治中心。辛亥革命後,這裡更名為懷仁堂,解放後,成為中共中央舉辦重大會議的場所。1897年,慈禧再度啟動圓明園重修工程,雷廷昌兒子雷獻彩,做了圓明園樣式房掌案。然而,1900年八國聯軍再次入侵,北京城內外各類皇家建築再度罹劫。事後,雷廷昌、雷獻彩又進行了大規模修復重建,1907年,雷廷昌去世。清末崇陵、攝政王府等重大工程,則由雷獻彩主持完成

第八代·雷獻彩

雷獻彩參與的攝政王府、北京正陽門等工程1911年,辛亥革命爆發,帝制結束。樣式房差務消失,樣式雷從此退出歷史舞臺。雷獻彩曾先後兩娶,卻皆“無出”,他在失業的憂愁和沒有子嗣的悲哀中辭別人世。傳承八代的樣式雷建築傳統就此終結。在接踵而至的亂世中,雷家迅速衰敗,迫于生計,他們開始變賣樣式雷圖檔。由於聲名顯赫,這些圖檔十分搶手,在地攤上就可買到,致使部分圖檔流落海外

圓明園遺址幸而,這引起了建築專家朱啟鈐的注意。他急忙向文化基金會提出購存建議,文化基金會便委託北平圖書館進行收購。1930年,雷家以4500塊銀圓的價格,將大部分圖檔賣給了北平圖書館。據說當時 圖檔足足裝了10卡車。一個傳承了二百多年的建築世家,就這樣隨著10卡車圖檔如風飄去

誰都知道北京是文化古都,誰都知道皇家建築是北京極其重要的文化遺存,但卻很少有人知道,圓明園、頤和園、景山、天壇、北海、中南海,乃至京外的承德避暑山莊、清東陵、清西陵,這些後來成為世界文化遺產的著名建築,竟然都出自一個家族之手。如果,你有幸再遊覽這些建築,請記住一句話:“一家樣式雷,半部古建史。”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