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解密:曹操為何最後不選曹植作為繼承人?

曹操之子曹植(192-232)為三國時才華橫溢的詩人。 他文才出眾, 十多歲便能誦讀《詩經》、《論語》及辭賦等數十萬言, 還特別善於寫文章。 有一次, 曹操看了他的文章, 有點不相信, 問他是否請人代作, 曹植回答說:“言出為論, 下筆成章, 顧當面試, 奈何請人?”正好鄴城新建的銅雀台落成, 曹操命兒子們以此為題, 立就一篇賦。 曹植援筆立成, 使曹操對他的才學刮目相看。

曹植“性簡易, 不治威儀。 輿馬服飾, 不尚華麗。 每進見難問, 應聲而對”, 志向與才情都不同凡響, 因而特別受到曹操的寵愛。 曹操認為他是“諸子中最可定大事者”, 多次想立曹植為嗣。 但曹植“任性而行, 不自雕勵, 飲酒不節”, 有一次坐著車子打開宮中大門外出, 違犯了曹操的禁令, 曹操十分生氣, “植寵日衰”。 更為嚴重的是, 赤壁之戰後, 駐守襄陽的曹仁被關羽圍困, 曹操任命曹植為中郎將, 帶兵前去救援, 可是曹植正好飲酒大醉,

不能執行任務。 曹操大怒, 從此對曹植大失所望, 曹植也就失去為嗣的機會。 事見《三國志。 陳思王植傳》。

曹植自幼文思非凡, 才氣超人, 但大凡文人墨客狂傲自負的特質在其身上更是彰顯得有過之而無不及, 樂府詩《白馬篇》——“白馬飾金羈, 連翩西北馳。

借問誰家子?幽並遊俠兒”中的“幽並遊俠兒”其實就是在吹噓自己, 描寫的遊俠少年剽悍勇猛, 既有軍國之才, 又具濟世之志, 更有為國捐軀的豪邁之氣。

較之冷酷兇殘、沉默寡言卻工于心計的曹丕而言, 任性而為、嗜酒如命的曹植並不善於帶兵打仗和處理公務,

處理各種複雜的人際關係更是“門外漢”。 這就註定了曹操在立嗣的關鍵人選上圈定了曹丕, 也就註定了曹植後來的悲慘命運。

西元220年, 曹操去世, 曹丕即位。 從此, 曹植徹底失去了“建永世之業, 流金石之功”的帝王之夢。 曹丕繼位後, 不斷打擊迫害曹植,

令其遷徙奔波, 惶恐終日。 曹丕欲除掉曹植, 命他七步之內成詩。 曹植含淚吟出“煮豆燃豆萁, 豆在釜中泣。 本是同根生, 相煎何太急”的千古絕唱, 逃出親兄的魔掌。 西元232年, 曹植在抑鬱和孤寂中死去, 年僅41歲。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