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想不到!600多年了~亳州這個地方竟與白蓮教、道德中宮、太清宮有那麼多故事!

1355年2月, 亳州的天氣已然回暖, 但大有街花井崖古井裡卻冒出滾滾熱氣, 許多人都驚呼, 是鄭家洲的溫泉回流了, 還有的說是有祥瑞來。 果不其然, 黃昏時分, 亳州城北關浩浩蕩蕩開過來一支隊伍, 人馬雖不多, 但也不算少, 足足有兩三千人, 這些人一進北關就在花井崖北側的通真觀駐紮下來。

明王台遺址(資料圖片)

一眾人等, 一位將軍領兵簇擁著一位少年和婦人走進通真觀, 搭建住所, 生火燒飯。 這晚, 通真觀的燈火亮了一整夜, 第二天一早, 為首的那位將領就安排近八百人的兵卒往道德中宮和鹿邑太清宮走去, 家裡的兵卒則打掃庭院, 似乎在準備一番大動作。 太陽落山后, 派出去的兵卒們回來了, 運回來的還有數十車古建築上拆下來的材料, 原來, 他們要在這裡長期安營紮寨, 修建宮殿。

走筆至此, 也就不賣關子了。 那位眾人簇擁的少年, 就是白蓮教韓山童的兒子韓林兒,

隨行的是他的母親楊氏, 那位將領就是劉福通。 韓山童起義遭鎮壓亡故後, 韓林兒流落到碭山, 這一遭, 剛剛被一直跟隨韓山童的劉福通找到。

劉福通找到韓林兒以後, 事先排查了多處落腳城市。 發現亳州人文薈萃, 北枕渦水, 南望州城, 五穀豐登, 商業繁盛, 是個鐘靈毓秀、衣食無憂之處。 又發現通真觀這處地方被水系環繞, 且觀前有花井崖一處, 系帝王龍脈所在, 就堅信在這裡落腳, 並建造一座明王宮, 定可保少主人韓林兒帝業興旺。

考慮到時間緊迫, 劉福通派人拆除了道德中宮和太清宮的大殿, 用拆下來的材料, 在通真觀處建設明王宮, 就此輔佐韓林兒登基。 劉福通為何不拆別的宮觀, 原因有二:一是這兩處宮觀都是道教宮觀,

而通真觀也是, 拆道還道, 心理上有個安慰, 興許神仙不會怪罪;二是白蓮教和道教有一定的淵源。

明王台遺址(資料圖片)

突擊建起來的明王宮雖不比別的皇宮豪華, 但也稱得上美輪美奐, 雕樑畫棟、飛閣流丹、盤龍戲鳳,

雕飾得也相當漂亮。 明王宮建好以後, 劉福通擁立韓林兒為“小明王”, 尊其母楊氏為皇太后, 建國號為“宋”, 建元“龍鳳”, 定亳州為“國都”。 至此, 一個王朝在通真觀巍然屹立。

劉福通做了這麼多, 自己當然也要求個心理安慰, 他先後排除異己, 自封丞相, 其實, 他已經掌握實權, 開始在周邊建立勢力。

從小明王都亳, 到劉福通擴張勢力, 都不過一年的時間, 因此, 時光的鐘擺仍停留在1355年。 這一年, 元軍發現劉福通勢力太過“野蠻生長”, 於是, 在太康境內大敗劉福通, 並包圍了國都亳州城。 迫于數倍於自己的元軍, 劉福通只得攜韓林兒突圍, 轉移到安豐。

元軍進到亳州城後, 一把火燒了明王宮, 還在花井崖的井口處鑄造了一座十字井欄,

以此, 算是破了小明王的“王氣”。

千秋功過誰人評?“宋”這樣一個短命的王朝就此落幕, 留給了亳州一段盪氣迴腸的記憶。 明王宮闕傾頹後, 只留下一座崇然坐立的明王台, 還有它身後的啞巴坑, 緘默無言, 再也不願提及那段過往。

1981年, 時光的快車已然駛過626個春秋, 這年9月, 恰逢金秋, 明王台被評為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明王台終於有了一個繁華的逗點, 又逢金秋, 經過明王台前花井崖, 有人提桶汲水, 井水清冽, 有脈脈桂花香氣, 帶著這段香氛, 提筆寫下上述文字。 李丹崖/文

(時在2016年9月7日)

編輯:小鹿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