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安徽皖北一千年古縣,名字極易被認錯或讀錯,人口已破160萬

安徽簡稱皖, 安徽省名字的由來和兩個城市密不可分, 即徽州府(今黃山市)和安慶府(今地級安慶市, 曾經的安徽省會), 清朝康熙六年析江南省為江蘇和安徽, 取自兩個府州的首字而得名(安慶府的“安”與徽州府的“徽”), 安徽地域遼闊, 文化歷史淵源深厚, 不僅有徽文化的特色也具有江淮文化的交融, 在安徽眾多縣中有一座千年古縣, 人口已破160萬大關(2015年人口達到164萬), 名字雖然筆劃並不複雜卻極易被外地人認錯或讀錯。

這就是位於皖北的渦(guō)陽縣(其實渦是一個破音字也可以讀成wō, 但在此處要讀成guō), 隸屬於地級的亳州市, 位於安徽的西北部, 渦陽曆史悠久, 有著“老子故里, 天下之源”美譽, 在上古時期渦陽已經有先民在此居住, 經歷了春秋戰國時期的硝煙後, 秦始皇統一天下後, 設立郡縣制, 渦陽舊地被分為了城父縣和銍縣, 都歸屬于泗水郡。 劉邦建立漢朝後,

改泗水郡為沛郡, 同時渦陽縣也被分為了銍、城父、山桑、扶陽和汝陰縣, 東漢時渦陽歸屬豫州的刺史部。

三國時, 歸屬為曹魏政權的譙郡, 西元220年, 曹丕脅迫漢獻帝禪讓而登基稱帝, 以“先人舊郡”改為譙國, 西晉司馬氏家族滅曹魏東吳和蜀漢政權統一天下後, 改譙國重新為譙郡, 而渦陽縣域的城父、山桑和銍都歸屬於譙郡。

渦陽的稱謂, 最初為南北朝時期郡、縣名。 北魏黃興元年(即西元467年), 以蒙城縣城正北渦(guō)河北岸五裡處, 遵“水北為陽”為例, 用渦水之陽之義, 初始設置渦陽郡(此為渦陽名字的最早由來)。 西元548年曾改渦陽縣也被稱為渦州, 歸屬南譙郡管轄。 西元596年即隋文帝開皇16年, 改渦陽縣名為淝水, 隋煬帝大業7年即西元611年, 廢淝水名而改為山桑縣, 此時渦陽縣境分屬山桑、臨渙、汝陰等地。

帶皮羊肉

唐朝時于武德4年屬譙州, 西元643年貞觀17年屬亳州, 北宋時, 歸屬亳州隸屬淮南東路, 南宋後, 渦陽縣境歸金朝所管。 元朝建立後先是併入城父到譙縣屬亳州, 後於西元1293年分置汝寧府。 明朝洪武4年, 從汝寧府劃出潁州, 屬南京鳳陽府。 清朝初年歸屬江南省, 康熙六年建立安徽省後歸屬安徽布政使司。 而當下現今意義上的渦陽縣可以追溯到1864年清朝時建立的縣制。

1864 年(同治三年 ), 安徽巡撫唐訓方, 令布政司英翰奏以“雉河集為蒙、亳接壤之區, 距城較遠, 以致強寇疊起, 屢撫屢叛, 非添設州縣, 教養兼施, 不足以資彈壓而移風化。 今擬於雉河集添設縣城一座。 ”後經皇帝批准而奉旨於雉河集添設縣治, 賜名“渦陽”。

1912年辛亥革命後, 取消了府州制, 渦陽先是歸屬淮泗道, 後歸屬設立的阜陽專區。 1949年渦陽境內解放,1952年阜陽專員公署進駐阜陽,而歸管渦陽。1979年設立阜陽地區,歸轄渦陽,1996年設立地級阜陽市,渦陽仍屬阜陽管轄,2000年成立新的地級亳州市後,渦陽歸轄亳州市管轄至今。

渦陽曆史文化底蘊深厚,著名的道教創始人老子傳說出生于渦陽(又一說是出生于河南周口鹿邑,出生地之爭至今爭論不休),老子,姓李名耳,字聃,道家學派創始人和主要代表人物,被唐朝帝王追認為李姓始祖,流世之作《道德經》。

1949年渦陽境內解放,1952年阜陽專員公署進駐阜陽,而歸管渦陽。1979年設立阜陽地區,歸轄渦陽,1996年設立地級阜陽市,渦陽仍屬阜陽管轄,2000年成立新的地級亳州市後,渦陽歸轄亳州市管轄至今。

渦陽曆史文化底蘊深厚,著名的道教創始人老子傳說出生于渦陽(又一說是出生于河南周口鹿邑,出生地之爭至今爭論不休),老子,姓李名耳,字聃,道家學派創始人和主要代表人物,被唐朝帝王追認為李姓始祖,流世之作《道德經》。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