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汽車>正文

動新聞:世界智慧駕駛挑戰賽來啦 前沿君帶你直擊無人駕駛車!

6月28日, 2017世界智慧挑戰賽在位於天津市東麗區的中國汽車技術研究中心盛大開幕。 作為首屆世界智慧大會的重頭戲, 世界智慧駕駛挑戰賽可謂備受關注, 30餘家學術機構、企業參加此次角逐。 在開幕式和初賽環節中, “津雲”用戶端、“前沿”用戶端通過移動端平臺對大賽進行了現場直播, “津雲”-前沿新聞記者也親自坐到無人駕駛車裡, 體驗了一次智慧科技帶來的乘車新感受。 在首日的比賽中, 資訊安全性群組、無人駕駛組、智慧輔助組三個組別在現場進行了初賽比拼, 在接下來的6月29日和6月30日還將繼續進行後續決賽部分的比賽,

“津雲”用戶端、“前沿”用戶端將繼續對比賽進行現場直播, 歡迎屆時收看。

無人駕駛多系統配合 技術“含金量”十足

6月28日下午16:00, 智能駕駛挑戰賽無人駕駛組正式開賽。 與其他汽車賽事的激烈氛圍不同, 無人駕駛車的賽場氛圍顯得格外“靜謐”。 賽事工作人員告訴“津雲”—前沿新聞記者, 考慮到要保證行車安全, 無人駕駛車的時速基本都控制在20邁左右。 在賽道的設計上, 無人駕駛組的賽場被設計成了上班通勤的路況, 行人過車、車輛干擾、停車加油、施工繞行、紅綠燈、環島等平時容易遇到的路況, 都被設計進此次考核中的賽道, 整個賽事盡顯城市智慧生活的時尚便捷氣息。

無人駕駛車如何應對複雜路況?本次參加無人駕駛組的一號無人駕駛車負責人北京智尊保汽車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張松松向“津雲”—前沿新聞記者介紹到,

無人駕駛車內主要可分為三個部分:感知、決策、控制。 車輛配備的感測器起到感知作用, 可以對周圍環境進行監測。 相比普通車輛上的感測器而言, 無人駕駛車的感測器可以實現200米左右的監測範圍, 也就是全景的大範圍環境監測。 而決策和控制部分, 則是由車內的線控系統來輔助。 通過電腦對路況的判斷後, 來控制方向盤的旋轉角度、刹車油門的力度和時間等。 無人駕駛車由多系統配合協調決策, 此項技術的“含金量”可謂十足。

特定區域內無人駕駛車運行 上路駕駛標準尚待確定

隨著無人駕駛車獲得越來越多的關注, 更多人提出了一個疑問, 無人駕駛車到底離我們有多遠?北京聯合大學副校長鮑泓介紹稱, 無人駕駛技術應該說已經進入我們的生活, 如何應用更是關鍵, “比如說小旋風的無人駕駛車已經在北京動物園夜間巡邏了。

目前來看, 在一些封閉的廠區、住宅區已經可以實現無人駕駛車的運行!”

無人駕駛車目前是否已經達到可實際應用程度?鮑泓告訴“津雲”-前沿新聞記者:“還需要先制定行業標準。 考慮到即便是針對普通車輛允許上路出行, 尚且需要經過駕駛員駕照考核、汽車的相關測試等多個環節資質審核, 無人駕駛車面臨更複雜的應對環境。 ”同時, 鮑泓解釋說:“無人駕駛車如果上路的話, 首先要解決的就是上路的標準是什麼?無人駕駛車實際上是通過類人的駕駛腦來代替人駕駛。 誰給它發執照?目前還需要制訂和研究。 ”

重構汽車產業發展 公車、共用智慧車或是出路

無人駕駛如何重構汽車產業?針對這個問題, 中國指揮與控制學會副秘書長劉玉超介紹稱,

“智慧車實際上是人工智慧和汽車的結合。 人工智慧領域一個重要的問題是應對不確定性問題的處理和機器自學習能力, 機器以前的方式是要進行確定的邏輯推理和計算, 而如果人、機共處, 就要面對不確定性環境的處理和自學習能力。 ”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