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莊稼漢不想老死於田間,投奔朱元璋南征北戰,成明朝開國名將

朱元璋的抗元大軍中湧現出許多名將, 如跟徐達齊名的常遇春。 常遇春, 字伯仁, 安徽懷遠縣人。 常遇春是一個有著雄心壯志的人, 曾說過, 給他十萬兵馬他能統一全國, 所以人贈外號“常十萬”。

常遇春出生在貧苦農家, 少年時期的常遇春不甘心種莊稼, 老死於田間。 想幹一番大事的他決定跟隨別人練武, 可無奈家中貧苦, 無力支付學費, 最後是以打工的形式支付學費。 別說, 常遇春在習武上很有一定的天賦, 成年之後的他長得高大威猛, 什麼兵器都能使喚, 而且擅於騎射。

元末正值兵荒馬亂時期, 各地起義軍和土匪蜂起。 學武有成的常遇春想尋一番出路, 可無奈又吃不飽飯, 最後投奔了懷遠一代的土匪。 土匪的頭頭叫劉聚。 起義常遇春跟著劉聚幹攔路搶劫入宅盜竊的勾當還覺得挺自在, 能喝酒吃肉還有錢拿。 後來常遇春覺得劉聚只會燒殺搶掠並無遠見,

決心另謀出路。

當常遇春聽到朱元璋率軍攻和州之時, 他前去暗中觀察, 感覺朱元璋為人不錯, 部隊紀律嚴明, 是個成大事者, 於是他當即決定投奔朱元璋。 朱元璋起初覺得他只是混口飯吃不以為然, 但是看他長得精壯就留下了他。

不久後,

常遇春跟隨朱元璋渡江南下, 在採石磯戰役中, 元朝水軍嚴防死守, 常遇春劃著小船如入無人之境般奮勇前行, 首先登陸沖進敵陣。 此役朱元璋攻佔了太平等地, 隨後又攻取太平附近等地, 為朱元璋進軍江南奠定了基礎, 常遇春也因此立下大功, 由渡江時的先鋒成為元帥。

至元二十年, 陳友諒率幾十萬水軍攻取應天, 與朱元璋在龍灣一代展開惡戰。 朱元璋設計埋伏, 陳友諒率軍深入, 被埋伏的常遇春和馮國勝的三萬人馬打的抱頭鼠竄。 陳友諒的戰船也因為江水潮落而擱淺。 龍灣大捷, 常遇春又立大功, 升行省參知政事。

三年後, 陳友諒率六十萬大軍前來, 在鄱陽湖與朱元璋大戰36天。 陳友諒船大堅固, 朱元璋船小靈活,

打的難捨難分。 在一天的戰鬥中, 朱元璋的船擱淺, 被陳友諒部下大將張定邊, 得虧常遇春救駕, 射傷張定邊才得以脫險。 之後, 常遇春有以小船的優勢放火燒陳友諒的大船, 陳友諒欲逃, 常遇春與朱元璋迎頭堵截, 陳友諒混亂中被打死, 朱元璋也贏得了這場戰爭。

洪武元年, 常遇春又與徐達揮師北伐, 攻取元大都。 洪武二年, 常遇春率軍南歸途中病逝。 朱元璋聞之大為震驚, 賜葬鐘山之下, 並親自出奠, 被追封為“開平王”, 封其子常茂為鄭國公。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