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育兒>正文

父母愛孩子是天性,寶貝我該怎樣去愛你?

所有的愛都是以聚合為最終目的, 只有一種愛是以分離為目的,那就是父母對孩子的愛。 愛孩子是父母的天性, 說起愛孩子, 每個家長都會滔滔不絕地講述自己是如何如何愛孩子。 那麼愛孩子的你與孩子之間的關係是怎樣的呢?

教育孩子是一項偉大的事業, 要想取得這份事業的輝煌, 首先就應該擺正父母與孩子之間的關係, 正確的親子關係是教育成功的關鍵, 那麼, 孩子與父母之間的關係應該是什麼樣子的呢?

有人說, 孩子與父母的關係就像小樹苗和園丁, 小樹苗怯生生地從土壤裡鑽出來, 伸開稚嫩的枝條, 帶著欣喜的目光注視著這個神奇的世界, 勇敢地去追逐太陽, 向上, 向上, 再向上。 在小樹苗勇敢地追逐太陽的過程中, 難免會走彎路, 長出許多側枝, 園丁的任務就是剷除這些阻礙小樹苗向上的側枝。

也有人說, 孩子與父母的關係就像泥巴與雕塑家, 孩子剛出生的時候, 就像一塊沒有成形的泥巴, 父母就像雕塑家一樣, 把這塊沒有成形的泥巴雕琢得有棱有角, 有模有樣, 讓他變成一塊父母心中嚮往的藝術品。

不錯, 這兩個比喻看似很美妙, 無可挑剔, 但細細琢磨一下, 總感覺有什麼地方不太對頭,

誠然, 孩子是小樹苗也好, 是未成行的泥巴也罷, 無論怎樣都離不開父母的精心培育, 細細雕琢。 但是, 只發揮了父母的主觀能動性, 就一定能讓小樹苗成為棟樑, 讓泥巴成為精美的藝術品嗎?這只不過是父母一廂情願的做法罷了。

孩子無論是小樹苗, 還是泥巴, 其成長的動力, 可塑的潛質都蘊藏于孩子本身, 教育的目的不是將孩子培養成父母期望的參天大樹、精美絕倫的工藝品, 亦或者是父母的翻版, 而是應該瞭解孩子的心理, 走進孩子的內心世界, 讓教育成為一種順應天意的事情。

可悲的是, 很多父母總是一廂情願地按照自己的標準去修剪小樹苗, 去雕塑泥巴, 本末倒置的做法使小樹苗越來越叛逆,

泥巴越來越扶不上牆, 到最後, 兩敗俱傷, 傷痕累累。

那麼, 孩子與父母的關係到底該是什麼樣子的呢?怎樣才是成功的教育呢?有人說:教育孩子就像牽著一隻蝸牛在散步。 只要父母放慢了腳步, 與孩子站在同一個水平線上, 俯下身子, 以孩子的角度去看世界,

以朋友的角度去瞭解孩子, 我們才能真正傾聽到孩子內心的聲音, 我們的教育才能真正做到因材施教, 摒棄自己一廂情願的想法。

父母對孩子的教育不是花最多的時間、最大精力去順應孩子, 去關注孩子。 而是花有效的時間、有價值的精力去幫助孩子儘快建立起良好的生活、學習等方面的習慣, 培養其獨立生活的能力, 讓孩子走上正確的人生道路。

1、讓孩子體驗挫折。

2、愛在心裡要有“度”。

3、讓孩子學會獨立。

4、不刻意“塑造”孩子,就是較好的教育和愛護。

5、對孩子做的對的要給予鼓勵和表揚,做錯的應該批評。

說到教育孩子,很多人都會皺眉頭,無可奈何,牢騷滿腹,都把它看做世上最難的一份工作,我則認為教育是最簡單的、最美好、最快樂、最幸福的一份工作,因為教育孩子就像自己重新長大了一次,和孩子一起走過美好的童年,去展示生命中最初的美好與感動,去體會孩子世界裡的天真無邪,該是多麼美妙的事情啊!在這個過程中,受教育的何止是孩子,我們不也重新成長了一次嗎?

1、讓孩子體驗挫折。

2、愛在心裡要有“度”。

3、讓孩子學會獨立。

4、不刻意“塑造”孩子,就是較好的教育和愛護。

5、對孩子做的對的要給予鼓勵和表揚,做錯的應該批評。

說到教育孩子,很多人都會皺眉頭,無可奈何,牢騷滿腹,都把它看做世上最難的一份工作,我則認為教育是最簡單的、最美好、最快樂、最幸福的一份工作,因為教育孩子就像自己重新長大了一次,和孩子一起走過美好的童年,去展示生命中最初的美好與感動,去體會孩子世界裡的天真無邪,該是多麼美妙的事情啊!在這個過程中,受教育的何止是孩子,我們不也重新成長了一次嗎?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