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軍師聯盟|挖渠修路戰馬充饑,兩千里奔襲,曹操為滅掉烏桓也是拼了!

建安十二年秋, 一支遠征的勁旅來到了碣石山。 這支軍隊的統帥信步登上碣石山, 看著無邊的滄海, 望著若隱若現的島嶼, 在秋風瑟瑟中,

他心生慷慨, 緩緩吟出這首流傳千古的《觀滄海》:

東臨碣石, 以觀滄海。

水何澹澹, 山島竦峙。

樹木叢生, 百草豐茂。

秋風蕭瑟, 洪波湧起。

日月之行, 若出其中。

星漢燦爛, 若出其裡。

幸甚至哉, 歌以詠志。

曹操觀滄海

躊躇滿志的曹操, 剛剛結束了艱苦險惡的征討烏桓之旅。

這場戰役現在仍然令曹操心有餘悸, 久久不能釋懷。 一切得從更早的官渡大戰說起。

官渡之戰大敗袁紹

建安三年曹操消滅了呂布, 一舉統一了河南。 而這時一直與公孫瓚角逐的袁紹也統一了河北。 兩大勢力的較量就不可避免了。

建安五年二月, 袁紹集結大軍十萬、戰馬萬匹, 從鄴城南下進入官渡進攻曹操。 這時曹操轄區由於連年戰亂, 經濟破壞嚴重, 兵不過數萬, 馬鎧不足十具。

曹操和袁紹割據勢力圖

即便如此, 曹操沒有退縮, 主動北上, 在官渡地區與袁紹進行決戰。 這場決戰的結果卻出乎所有人的意料, 弱勢的曹操大勝袁紹。 官渡一戰曹軍斬首袁軍七萬級, 袁紹在眾叛親離中只率八百騎兵倉皇渡河逃竄。

這一戰後曹袁兩軍攻守易手, 戰爭的主動權到了曹操手中。 但官渡之戰獲勝的曹操並有平定北方, 河北依舊在袁紹手中。 曹操要統一北方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袁紹集團分裂, 曹操趁機攻佔河北

建安七年五月, 袁紹由於憂慮過度, 吐血而死。

袁紹的死亡成為袁氏集團分裂的起點, 也給了給了曹操一舉拿下河北的機會。

袁紹兒子的權力繼承紛爭成了袁氏集團覆亡的導火線。 袁紹擊敗公孫瓚後讓自己的兒子各據一州, 以培養觀察他們的才能。 長子袁譚據青州、二子袁熙據幽州, 外甥高幹據並州, 又把最喜歡的幼子袁尚留在身邊。 這個做法在當時就遭到了沮授的反對, 沮授認為這樣名分不分是釀成大禍之源。 但袁紹卻一意孤行, 拒不接受意見。 果然袁紹死後, 袁氏集團就出問題了。

袁紹

由於審配、逢紀與親近袁譚的辛評、郭圖爭權, 二人在袁紹一死就在鄴城擁立袁尚, 這時從青州匆匆趕回鄴城的袁譚只能接受既成事實。 但袁譚心有不甘又自稱車騎將軍, 想與弟弟分庭抗禮。 兩兄弟的隔閡給了曹操逐一擊破的機會。

建安七年九月, 曹操率軍渡過黃河進攻黎陽。 當時駐守黎陽的是袁譚, 但由於兩兄弟爭鬥, 袁尚對袁譚極為忌憚只給袁譚很少的兵馬, 並派逢紀前來監視。 袁譚請求増兵, 但袁尚聽了審配的建議不發援軍。 袁譚大怒之下斬殺了逢紀。

面對曹操大軍,袁尚也不敢大意,一方面怕増兵黎陽加強了哥哥袁譚的力量,一方面又怕黎陽失守導致大局崩壞。左右權衡之下,袁尚決定自己率軍增援黎陽,審配留守鄴城。這樣既能保證黎陽的穩定又沒有加強袁譚的實力,可謂一舉兩得。

袁尚

袁尚還是判斷錯了,袁氏兩兄弟同心戮力都未必打得過曹操,更何況兩人還互相猜忌防備。袁譚,袁尚與曹操大戰于黎陽城下,慘敗。袁尚又向外求援,命令河東太守郭援、並州刺史高幹聯合匈奴南單于部,合攻曹操的河東郡,一方面又派人聯絡關中的馬騰反叛曹操。

曹操並為順著袁尚的思路解圍而去,而是一方面繼續進攻黎陽,一方面派人逐一瓦解袁尚的盟軍。

曹操命令司隸校尉鐘繇負責河東戰事,鐘繇不負所托在汾水一戰中大破郭援。關中的馬騰看到曹操佔據優勢也放棄了反叛,並派兵前來助戰。在黎陽的戰場上曹操又發起進攻,袁尚兄弟又一次失敗,這次袁尚兄弟看到已無獲勝的可能,只得在合城之前匆忙逃跑。

曹操

黎陽失陷後袁氏兄弟只得再次團結起來共禦外辱。兩兄弟的團結最終在鄴城擊敗了曹軍。曹軍兵敗之後,郭嘉向曹操建議:“繼續進攻很可能會使兩兄弟徹底團結起來,如果我們退兵兩兄弟可能繼續內鬥”。曹操聽取了郭嘉的意見選擇退兵。

果然曹操剛退兵二人就發生內鬥,在內鬥中袁譚居然向曹操求援。機不可失失不再來,曹操立即率軍再次進攻鄴城。經過半年的進攻曹操終於擊敗了袁尚,攻陷了鄴城。而這時的曹操卻沒有像袁譚謀士所預料的那樣返回,而是繼續進攻河北腹地。曹操選擇的第一個目標就是原先的盟友袁譚。

在曹操的攻勢之下袁譚集團滅亡了,袁氏只剩下袁熙袁尚兄弟了。兩人的部下紛紛反叛,走投無路之下兩兄弟只得投奔塞外的烏桓。

彪悍善戰的三郡烏桓

烏桓(烏丸)是東胡部落的一支,因秦末遷居烏桓山而得名。漢武帝時烏桓歸順漢朝,一部分內遷到幽州上谷、漁陽、右北平、遼東、遼西五郡的塞外,在這五郡中每郡烏桓都各有首領。在五郡中又以遼西、遼東、右北平三郡的烏桓最多,被稱為三郡烏桓。

幽州諸郡

烏桓在當時有一項極為重要的戰略資源那就是烏桓遊牧民組成的彪悍騎兵。

在兩漢之交,幽州突騎是光武帝劉秀手中重要的王牌。但是隨著時間的推移到了東漢末年所謂的幽州突騎在兵源上漸漸變成以烏桓為主。曹操就曾說過“三郡烏丸為天下名騎”。

這時三郡烏桓的首領是塌頓,由於塌頓驍勇善戰被當地的老人比作匈奴的冒頓單于。當河北四州被袁紹統一時,塌頓也向袁紹臣服,並向袁紹提供精銳騎兵。官渡之戰時袁紹就以天子的名義授予塌頓烏桓大人難單于印綬。

曹操進攻河北時烏桓又從幽、冀州遷去吏民十余萬戶,並數次進犯內地,在政治上塌頓也與曹操集團對立,塌頓支持支持袁尚反攻河北。烏桓的存在成為河北的重要隱患,曹操不能坐視不理。

三國時漢人軍隊

長途奔襲滅烏桓,統一北方

但進攻烏桓卻困難重重。烏桓遠在塞外,距鄴城2000餘裡,要想進攻就必須解決糧草運輸問題。曹操陣營內部對於出征烏桓的意見也不統一。大部分將領都認為北征沒有必要,反倒是大軍北征之時腹地可能遭到劉備的攻擊。

但郭嘉卻不同意這個看法。郭嘉認為現在曹操對袁紹地盤的統治僅僅是軍事意義上的佔領,民心並未歸附,一旦袁氏兄弟得到塌頓的幫助南下反攻很可能會得而復失。烏桓自視天高地遠一定不會料想到我們會攻擊他,這樣一戰可以平定烏桓。曹操同意了郭嘉的看法,準備進攻烏桓。

郭嘉

曹操針對糧草運輸的問題,決定開鑿人工渠,曹操修建了從呼沲河挖到泒水的人工渠並為此取名為平虜渠,又挖了一條從泃河口挖到潞河的人工渠,取名為泉州渠。有了這兩條人工渠,曹軍的糧草就能從鄴城沿著水路直達右北平郡的無終(今天津薊縣)。

一切準備就緒後,曹操開始北征,建安十二年三月,大軍從鄴城出發。當曹軍到達易縣時,行程已經過半。郭嘉這時又建議到現在應該兵貴神速,將輜重留下改為輕行軍。曹操聽取了郭嘉的建議下令軍隊留下輜重,輕裝行軍。五月份曹操大軍到達無終。

曹軍的計畫是沿著無終一帶的濱海道路前進。這時由於雨季大雨,濱海地勢低窪,道路泥濘不堪,前方又有烏桓的攔截,原計劃出現了重大的問題。

這時隨軍謀士田疇向曹操建議道:“出盧龍塞進攻柳城(烏桓主力所在地),但由於這條道路長年封閉,路途危險。但繞遠求險走這條通道絕對出乎烏桓意料,他們會更加鬆懈。而我們從盧龍塞出擊正好打他個措手不及。”

曹操接受了田疇的建議,公開從無終退兵,並在路旁樹立大木牌,大書:方今暑夏,道路不通,且等秋冬,再度進軍。烏桓得知曹軍遠去,又放鬆了警惕。曹軍卻在田疇的帶領直出盧龍塞。由於塞外道路不通,曹軍又鑿山填谷,一邊行軍一邊修路,沿途修建了500裡路面,通過平岡,直指柳城。

曹軍這一路前行,一直到離柳城200裡時,烏桓才發現曹軍。袁尚,袁熙,塌頓、遼西單于樓班等率數萬騎兵前來迎擊。

八月曹軍登上白狼山同烏桓軍相遇。當時曹軍正處於行軍狀態,穿戴鎧甲的士卒很少。這時曹操登高而望,發現烏桓的軍隊雖多但軍隊陣型混亂。曹操果斷命令張遼率兵發起攻擊。

張遼

烏桓軍想不到曹軍會主動進攻,一時大亂。張遼勇往直前,斬殺了塌頓,烏桓看到主帥戰死頓時全軍崩潰。曹軍順勢進攻,打得烏桓軍屍橫遍野。曹軍攻破柳城之後俘獲烏桓二十余萬人,烏桓徹底被曹操擊敗。

兵敗之時袁氏兄弟也迅速跑去投奔了遼東太守公孫康。得知袁氏兄弟逃跑的消息後曹操並沒有下令追擊,而是認為公孫康與袁氏兄弟不和,會將袁氏兄弟的首級送過來。不久之後公孫康果然向曹操獻上兄弟二人的首級。至此北中國宣告統一。

曹操進攻烏桓打得極為艱苦,當時大軍斷糧、斷水,曹軍下令大軍全力挖井,挖了三十丈才見水,並斬殺了數千匹戰馬充做糧食,才解決了這個危機。班師之後,曹操更是出人意料地賞賜那些在戰前勸諫不征烏桓的謀臣。可見曹操此戰贏得是心有餘悸。

但這場長途奔襲的回報也是驚人的,曹操不僅一勞永逸地解決了北方的安全,還獲得了一支精兵。曹操將烏桓遷入內地並設立護烏桓校尉,並對烏桓部落徵兵。得到烏桓突騎這支勁旅,曹操本就較強的軍隊如虎添翼。

曹操最信賴的謀士郭嘉卻在此戰中積勞成疾,英年早逝,成為遠征中曹操最大的損失。北征烏桓成為長途奔襲的經典戰役,也是對“出其不意”這個謀略的最佳詮釋。

袁譚大怒之下斬殺了逢紀。

面對曹操大軍,袁尚也不敢大意,一方面怕増兵黎陽加強了哥哥袁譚的力量,一方面又怕黎陽失守導致大局崩壞。左右權衡之下,袁尚決定自己率軍增援黎陽,審配留守鄴城。這樣既能保證黎陽的穩定又沒有加強袁譚的實力,可謂一舉兩得。

袁尚

袁尚還是判斷錯了,袁氏兩兄弟同心戮力都未必打得過曹操,更何況兩人還互相猜忌防備。袁譚,袁尚與曹操大戰于黎陽城下,慘敗。袁尚又向外求援,命令河東太守郭援、並州刺史高幹聯合匈奴南單于部,合攻曹操的河東郡,一方面又派人聯絡關中的馬騰反叛曹操。

曹操並為順著袁尚的思路解圍而去,而是一方面繼續進攻黎陽,一方面派人逐一瓦解袁尚的盟軍。

曹操命令司隸校尉鐘繇負責河東戰事,鐘繇不負所托在汾水一戰中大破郭援。關中的馬騰看到曹操佔據優勢也放棄了反叛,並派兵前來助戰。在黎陽的戰場上曹操又發起進攻,袁尚兄弟又一次失敗,這次袁尚兄弟看到已無獲勝的可能,只得在合城之前匆忙逃跑。

曹操

黎陽失陷後袁氏兄弟只得再次團結起來共禦外辱。兩兄弟的團結最終在鄴城擊敗了曹軍。曹軍兵敗之後,郭嘉向曹操建議:“繼續進攻很可能會使兩兄弟徹底團結起來,如果我們退兵兩兄弟可能繼續內鬥”。曹操聽取了郭嘉的意見選擇退兵。

果然曹操剛退兵二人就發生內鬥,在內鬥中袁譚居然向曹操求援。機不可失失不再來,曹操立即率軍再次進攻鄴城。經過半年的進攻曹操終於擊敗了袁尚,攻陷了鄴城。而這時的曹操卻沒有像袁譚謀士所預料的那樣返回,而是繼續進攻河北腹地。曹操選擇的第一個目標就是原先的盟友袁譚。

在曹操的攻勢之下袁譚集團滅亡了,袁氏只剩下袁熙袁尚兄弟了。兩人的部下紛紛反叛,走投無路之下兩兄弟只得投奔塞外的烏桓。

彪悍善戰的三郡烏桓

烏桓(烏丸)是東胡部落的一支,因秦末遷居烏桓山而得名。漢武帝時烏桓歸順漢朝,一部分內遷到幽州上谷、漁陽、右北平、遼東、遼西五郡的塞外,在這五郡中每郡烏桓都各有首領。在五郡中又以遼西、遼東、右北平三郡的烏桓最多,被稱為三郡烏桓。

幽州諸郡

烏桓在當時有一項極為重要的戰略資源那就是烏桓遊牧民組成的彪悍騎兵。

在兩漢之交,幽州突騎是光武帝劉秀手中重要的王牌。但是隨著時間的推移到了東漢末年所謂的幽州突騎在兵源上漸漸變成以烏桓為主。曹操就曾說過“三郡烏丸為天下名騎”。

這時三郡烏桓的首領是塌頓,由於塌頓驍勇善戰被當地的老人比作匈奴的冒頓單于。當河北四州被袁紹統一時,塌頓也向袁紹臣服,並向袁紹提供精銳騎兵。官渡之戰時袁紹就以天子的名義授予塌頓烏桓大人難單于印綬。

曹操進攻河北時烏桓又從幽、冀州遷去吏民十余萬戶,並數次進犯內地,在政治上塌頓也與曹操集團對立,塌頓支持支持袁尚反攻河北。烏桓的存在成為河北的重要隱患,曹操不能坐視不理。

三國時漢人軍隊

長途奔襲滅烏桓,統一北方

但進攻烏桓卻困難重重。烏桓遠在塞外,距鄴城2000餘裡,要想進攻就必須解決糧草運輸問題。曹操陣營內部對於出征烏桓的意見也不統一。大部分將領都認為北征沒有必要,反倒是大軍北征之時腹地可能遭到劉備的攻擊。

但郭嘉卻不同意這個看法。郭嘉認為現在曹操對袁紹地盤的統治僅僅是軍事意義上的佔領,民心並未歸附,一旦袁氏兄弟得到塌頓的幫助南下反攻很可能會得而復失。烏桓自視天高地遠一定不會料想到我們會攻擊他,這樣一戰可以平定烏桓。曹操同意了郭嘉的看法,準備進攻烏桓。

郭嘉

曹操針對糧草運輸的問題,決定開鑿人工渠,曹操修建了從呼沲河挖到泒水的人工渠並為此取名為平虜渠,又挖了一條從泃河口挖到潞河的人工渠,取名為泉州渠。有了這兩條人工渠,曹軍的糧草就能從鄴城沿著水路直達右北平郡的無終(今天津薊縣)。

一切準備就緒後,曹操開始北征,建安十二年三月,大軍從鄴城出發。當曹軍到達易縣時,行程已經過半。郭嘉這時又建議到現在應該兵貴神速,將輜重留下改為輕行軍。曹操聽取了郭嘉的建議下令軍隊留下輜重,輕裝行軍。五月份曹操大軍到達無終。

曹軍的計畫是沿著無終一帶的濱海道路前進。這時由於雨季大雨,濱海地勢低窪,道路泥濘不堪,前方又有烏桓的攔截,原計劃出現了重大的問題。

這時隨軍謀士田疇向曹操建議道:“出盧龍塞進攻柳城(烏桓主力所在地),但由於這條道路長年封閉,路途危險。但繞遠求險走這條通道絕對出乎烏桓意料,他們會更加鬆懈。而我們從盧龍塞出擊正好打他個措手不及。”

曹操接受了田疇的建議,公開從無終退兵,並在路旁樹立大木牌,大書:方今暑夏,道路不通,且等秋冬,再度進軍。烏桓得知曹軍遠去,又放鬆了警惕。曹軍卻在田疇的帶領直出盧龍塞。由於塞外道路不通,曹軍又鑿山填谷,一邊行軍一邊修路,沿途修建了500裡路面,通過平岡,直指柳城。

曹軍這一路前行,一直到離柳城200裡時,烏桓才發現曹軍。袁尚,袁熙,塌頓、遼西單于樓班等率數萬騎兵前來迎擊。

八月曹軍登上白狼山同烏桓軍相遇。當時曹軍正處於行軍狀態,穿戴鎧甲的士卒很少。這時曹操登高而望,發現烏桓的軍隊雖多但軍隊陣型混亂。曹操果斷命令張遼率兵發起攻擊。

張遼

烏桓軍想不到曹軍會主動進攻,一時大亂。張遼勇往直前,斬殺了塌頓,烏桓看到主帥戰死頓時全軍崩潰。曹軍順勢進攻,打得烏桓軍屍橫遍野。曹軍攻破柳城之後俘獲烏桓二十余萬人,烏桓徹底被曹操擊敗。

兵敗之時袁氏兄弟也迅速跑去投奔了遼東太守公孫康。得知袁氏兄弟逃跑的消息後曹操並沒有下令追擊,而是認為公孫康與袁氏兄弟不和,會將袁氏兄弟的首級送過來。不久之後公孫康果然向曹操獻上兄弟二人的首級。至此北中國宣告統一。

曹操進攻烏桓打得極為艱苦,當時大軍斷糧、斷水,曹軍下令大軍全力挖井,挖了三十丈才見水,並斬殺了數千匹戰馬充做糧食,才解決了這個危機。班師之後,曹操更是出人意料地賞賜那些在戰前勸諫不征烏桓的謀臣。可見曹操此戰贏得是心有餘悸。

但這場長途奔襲的回報也是驚人的,曹操不僅一勞永逸地解決了北方的安全,還獲得了一支精兵。曹操將烏桓遷入內地並設立護烏桓校尉,並對烏桓部落徵兵。得到烏桓突騎這支勁旅,曹操本就較強的軍隊如虎添翼。

曹操最信賴的謀士郭嘉卻在此戰中積勞成疾,英年早逝,成為遠征中曹操最大的損失。北征烏桓成為長途奔襲的經典戰役,也是對“出其不意”這個謀略的最佳詮釋。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