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萬曆與豐臣秀吉的較量

四百多年前, 統一了日本的(豐臣秀吉)想建立一個包括朝鮮和中國以及印度在內的亞洲大帝國。 1589年豐臣秀吉要求朝鮮與日本一起進攻中國遭到拒絕, 1592年豐臣秀吉調集了20 萬日軍渡過“對馬海峽”登陸釜山開始進攻朝鮮, 僅用一個月時間就攻陷朝鮮京城, 佔領了大半個朝鮮。

明朝(萬曆)皇帝看到朝鮮求援的摺子後以為是日本流寇, 命令(兵部)就近從遼東隨便派出一支明軍將日本人趕下海去。 最初朝廷從遼東派出二千騎兵趕往朝鮮, 這點兵馬到那就被打敗了。 在此期間, 努爾哈赤也曾經遣使朝鮮表示願意出兵增援,

朝鮮方面懷疑努爾哈赤另有所圖而拒絕了。

得到真實戰報之後, 萬曆下令調集全國各路精銳4萬多人, 由(李如松)統領明軍入朝作戰, 僅用四個月時間收復(平壤開城漢城)三都, 迫使豐臣秀吉請求議和。 1595年, 侵朝日軍退回釜山, 戰爭告一段落, 明軍留下少數兵力駐守要口, 其餘兵力撤回國內。

1597年, 豐臣秀吉再次增兵14萬進攻朝鮮, 並在“漆川梁海戰”幾乎消滅朝鮮水師。 明朝委任(邢玠)為兵部尚書兼薊遼總督, 以(麻貴)為總兵再次調集3萬兵力, 並以(陳璘, 鄧子龍)統領明朝海軍參戰。 後來(萬曆)堅持繼續增兵達七萬, 最終徹底擊潰日軍使其撤離朝鮮。 不幸的是在豐臣秀吉病亡的消息傳到朝鮮, 中朝合力截擊(潰敗日軍)的“露梁海戰”之中,

鄧子龍和朝鮮水師將領(鳴梁海戰中擊敗日本海軍的李舜臣)雙雙陣亡。

相對這場以少勝多的戰爭, 在三百年後的另一場朝鮮戰爭中, 大清的新式陸軍被日軍輕鬆擊敗, 大清的北洋艦隊也被日本海軍消滅。 如此不同結局, 歷史原因何在呢?

歷史上的明神宗(朱翊鈞)萬曆皇帝是著名的昏君, 張居正死後, (萬曆)曾經連續幾十年不上朝。 明朝的官員也普遍貪污腐敗, 帶兵的將領也普遍克扣軍餉。 但是相對於當時的日本而言, 明朝萬曆年間卻是一個相對開放自由, 政治比較開明的時代。

歷史上, 這位萬曆皇帝因為幾十年不上朝成為被後世詬病的一個壞典型, 其實不然。 (萬曆)不上朝, 表明很多朝政由大臣們處理,

皇帝不干預反而少了許多不必要的麻煩。 (萬曆)看到大臣們罵他的奏摺, 也是一笑了之, 並沒有因此迫害大臣, 還說這是大臣們有意激怒他的圈套。 萬曆時期的施政, 比起後來日夜勤政嘔心瀝血的康熙雍正乾隆等誅殺大臣的所謂明君和大搞文字獄的所謂盛世要寬容與開明多了。

與明朝萬曆年間接納義大利傳教士(利瑪竇), 開啟“西學東漸”接觸西方領域對比, 相同時期的豐臣秀吉統治下的日本卻是一個頒佈《刀狩令》收繳民間武器, 趕走外國傳教士的禁教鎖國狀態。 如此對比, 就不難理解為什麼昏君在位之時派遣貪官領兵入朝作戰還能以少勝多打敗豐臣秀吉了。

等歷史到了萬曆時期三百年後, 那時的大清與日本就要反過來對比了。

甲午戰爭時期的日本已經立憲, 不要說大清戰勝不了立憲後的日本, 就連大俄也戰勝不了立憲後的日本。 世界上沒有專制國家能戰勝立憲國家, 過去是現在也是。 選自《未來註定還要翻天覆地》文/蔣祖權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