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秦朔書院來了,你不來占個座?

要不, 我們先來念首詩吧?我知道你們內心在OS, 啊?我們是來學商業的呀, 怎麼是文學?

童鞋們!誰規定我們要活得這麼單調啊?多點知識和情懷不好嗎?

對學習來說, 內心安靜很重要。 筆者曾聽說麥肯錫有個古巴籍的合夥人, 被譽為麥肯錫分析能力最強的人, 善於解決複雜的問題。 他有一個秘訣, 就是修“定”, 平常經常把心放在一個焦點上, 比如就看著前面一個小黑點, 心放在那裡不動, 意識很清楚, 眼睛也是張開的, 但心裡什麼都不想, 用這樣的方法練習, 參加任何活動和會議, 或是聽課程, 都能很快地收到所有的資訊。

商業上解決不了的困惑, 也許就能立馬胸有成竹了。

嗯!秦朔書院, 先修心。 聽一首秦老師親自朗讀的詩歌, 放空, 在眼前設置一個小黑點, 安靜下來, 聽吧。

噓!

黃色的樹林裡分出兩條路,

可惜我不能同時去涉足,

我在那路口久久佇立,

我向著一條路極目望去,

直到它消失在叢林深處。

但我卻選擇了另外一條路,

它荒草萋萋, 十分幽寂,

顯得更誘人, 更美麗;

雖然在這條小路上,

很少留下旅人的足跡。

那天清晨落葉滿地,

兩條路都未經腳印污染。

啊, 留下一條路等改日再見!

但我知道路徑延綿無盡頭,

恐怕我難以再回返。

也許多少年後在某個地方,

我將輕聲歎息將往事回顧:

一片樹林裡分出兩條路——

而我選擇了人跡更少的一條,

從此決定了我一生的道路。

(音訊裡面, 不光是詩, 請耐心聽完哦O(∩_∩)O)

《未選擇的路》是羅伯特•弗羅斯特的一首名詩, 作於1915年。 弗羅斯特堪稱美國20世紀最受歡迎的詩人之一, 1874年出生于三藩市一個教師家庭, 在美國西部度過童年。 中學畢業後, 他在哈佛大學學習兩年後肄業, 這前後曾做過紡織工人、教員, 經營過農場, 並徒步漫遊過許多地方, 同時他也開始寫詩, 但他的詩歌最初並未在美國引起注意。

1912年時弗羅斯特已經38歲, 這一年他做出了一個重要的選擇, 就是放棄他在一所師範學校教書的職業,

放棄本來可能更加平坦、安穩的生活, 而選擇了詩歌創作。 他對自己說:“寫詩吧, 窮就窮吧。 ”

夫妻二人商量後, 決定到異地去闖一條路, 找一個生活水準比較低, 但更利於寫詩的環境。 於是他們賣掉了祖父遺傳下來的農場, 再加上幾年教書所得的一點積蓄, 就這樣他們來到大海對岸的英國, 在離倫敦不遠的一個村子裡找到了一座木板茅屋的新家。 不久之後, 他的第一本詩集《孩子的意願》出版了。 1915年弗羅斯特回到美國, 在新罕布什爾州經營農場。 此後他的詩名日盛, 分別於1924年、1931年、1937年、1943年四次獲得普利策獎, 並在幾所著名的大學中任教師、駐校詩人與詩歌顧問。 晚年的他已是美國的一個非官方的桂冠詩人。

這首詩, 告訴我們,

要尊重自己的內心意願, 做自己想做的事, 無論結果如何, 聽內心的。 安靜下來, 聽內心的吧。

身在紛繁複雜、焦躁煩惱的商業社會和資訊社會, 也要如此。 聽內心的聲音, 學習更多裡裡外外的知識, 是現代人的基本修養, 每個人都要有自己的生存和發展模式, 戒驕戒躁, 不慌不忙。

商業世界, 洶湧如海, 清水、渾水、污水, 都有。 秦朔朋友圈, 就是想在商業世界裡, 耕耘“溫度、情懷、價值觀”的“以人為本”的種子。 從哪裡找到突破口呢?秦老師一直在思考, 日復一日的寫作觀察, 推送文章作品, 夠不夠?顯然是不夠的。 秦老師想構建一個系統的商業學習體系。 他不斷整理和更新自己的商業思想, 也想影響大家一起長時間不懈努力地思考, 如何為了更好的自己, 為了更好的中國。

凡是看過秦朔老師文章或者當面和他交流過的人,都會對他孜孜不倦的探索與思考留下深刻印象。這和他身在紛繁忙碌的商業社會卻一直堅持讀書是分不開的,也和他不間斷地採訪各界專業人士、傾聽一線的聲音高度相關。

在“知識付費”大潮襲來、各種“輕知識”此起彼伏的時候,他卻在喜馬拉雅FM開設了一個跨度一年半、長達300期的重型大課——《秦朔書院:中美商業文明傳奇》,從7月7日開講,先講美國“雙創”400年,再講中國改革開放40年,跨度18個月,相當於商學院讀EMBA的長度了。是的,我們一起念個中美創業創新碩士吧!

《中美商業文明傳奇》梳理了美國400年的“雙創”歷程,從1607年英國殖民者在北美建立第一個永久居留點開始,一直到今天雄踞世界公司市值排行榜前列的蘋果、穀歌、微軟、亞馬遜和臉譜。為此要閱讀的參考著作就有200多本。預計到2018年春節講完。

不久前,秦老師在復旦大學管理學院做了“美國雙創400年及其對中國的啟示”的報告,提出了很多有意思的見解。比如,美國“雙創”是自下而上、在自由經濟基礎上不斷強化政府調控,中國“雙創”是從上到下,在統制經濟基礎上由政府不斷向民間讓渡空間,但最終都會在政府和市場之間達成平衡。又如,中國今天講“新型政商關係”,注重政商關係的分離,這是為了防止過於強大的權力的尋租。而美國早期的情況是“政商不分”,角色自由切換,商人可以當州長,當社會領袖,其本質是政、商、社會角色之間的平等,沒有高下尊卑。再如,美國從發明家變成企業家的很多,而中國過去幾十年,依靠貿易和模仿而成功的人很多,原創的發明創造很少。

在談到金融問題時,秦老師指出,美國發展早期公司信用很高,甚至高於政府信用,一些金融危機發生時是公司去支持政府信用。這和英國人最早的殖民開發北美模式有關,英國在北美的開發是通過維吉尼亞、麻塞諸塞等股份公司進行的,公司資金全部來自自由競爭的貨幣市場,每個出資人一但買入一股,就意味著獲得100英畝的免費土地,如果成功還將獲得100英畝的免費土地作為獎勵。每個股東還享有“人頭權”,每為一個殖民者支付跨洋交通費用就獲得50英母的免費土地。可以說,是“公司造就了美國”。而中國的特點是,國家信用是最高信用,中央會為地方“埋單”,大型金融公司的危機,中央財政也會輸送信用。

在談到企業家的時候,秦老師說,美國歷史上最富有的洛克菲勒、卡內基、摩根等人都生於19世紀30年代,南北戰爭結束後他們都是30多歲,趕上了石油、鋼鐵、運輸、金融的大發展週期。中國今天的BAT的創始人出生在20世紀60年代和70年代初,他們成人後正好趕上了市場經濟和互聯網的發育期。

秦朔朋友圈的團隊成員們,都覺得秦老師每天早上寫作,寫完再變成音訊,這樣太辛苦,模式經營得太重了。他卻很開心,說要逼著自己寫出真正有沉澱的著作來。

對“中美商業文明傳奇”有興趣的朋友可以在喜馬拉雅FM上直接搜索“秦朔書院”。399元,平均1.33元/期,背後是多年心血的結晶。

秦老師有27年媒體生涯的積累,從《南風窗》到第一財經蜚聲業界,讀過新聞學本科,公共管理碩士,企業管理博士,金融EMBA,還在讀金融DBA,凡是研究報導的領域都用專業嚴謹的態度去對待。

最好的商業模式和商業案例都在商業文明裡,這不僅對公司有幫助,對每個人的個人發展也有啟迪。世界那麼浮躁,“秦朔書院”像是一張安靜的書桌,力求承載永不過時的智慧。

“閱讀原文” 即可入學 “秦朔書院”

為了更好的中國。

凡是看過秦朔老師文章或者當面和他交流過的人,都會對他孜孜不倦的探索與思考留下深刻印象。這和他身在紛繁忙碌的商業社會卻一直堅持讀書是分不開的,也和他不間斷地採訪各界專業人士、傾聽一線的聲音高度相關。

在“知識付費”大潮襲來、各種“輕知識”此起彼伏的時候,他卻在喜馬拉雅FM開設了一個跨度一年半、長達300期的重型大課——《秦朔書院:中美商業文明傳奇》,從7月7日開講,先講美國“雙創”400年,再講中國改革開放40年,跨度18個月,相當於商學院讀EMBA的長度了。是的,我們一起念個中美創業創新碩士吧!

《中美商業文明傳奇》梳理了美國400年的“雙創”歷程,從1607年英國殖民者在北美建立第一個永久居留點開始,一直到今天雄踞世界公司市值排行榜前列的蘋果、穀歌、微軟、亞馬遜和臉譜。為此要閱讀的參考著作就有200多本。預計到2018年春節講完。

不久前,秦老師在復旦大學管理學院做了“美國雙創400年及其對中國的啟示”的報告,提出了很多有意思的見解。比如,美國“雙創”是自下而上、在自由經濟基礎上不斷強化政府調控,中國“雙創”是從上到下,在統制經濟基礎上由政府不斷向民間讓渡空間,但最終都會在政府和市場之間達成平衡。又如,中國今天講“新型政商關係”,注重政商關係的分離,這是為了防止過於強大的權力的尋租。而美國早期的情況是“政商不分”,角色自由切換,商人可以當州長,當社會領袖,其本質是政、商、社會角色之間的平等,沒有高下尊卑。再如,美國從發明家變成企業家的很多,而中國過去幾十年,依靠貿易和模仿而成功的人很多,原創的發明創造很少。

在談到金融問題時,秦老師指出,美國發展早期公司信用很高,甚至高於政府信用,一些金融危機發生時是公司去支持政府信用。這和英國人最早的殖民開發北美模式有關,英國在北美的開發是通過維吉尼亞、麻塞諸塞等股份公司進行的,公司資金全部來自自由競爭的貨幣市場,每個出資人一但買入一股,就意味著獲得100英畝的免費土地,如果成功還將獲得100英畝的免費土地作為獎勵。每個股東還享有“人頭權”,每為一個殖民者支付跨洋交通費用就獲得50英母的免費土地。可以說,是“公司造就了美國”。而中國的特點是,國家信用是最高信用,中央會為地方“埋單”,大型金融公司的危機,中央財政也會輸送信用。

在談到企業家的時候,秦老師說,美國歷史上最富有的洛克菲勒、卡內基、摩根等人都生於19世紀30年代,南北戰爭結束後他們都是30多歲,趕上了石油、鋼鐵、運輸、金融的大發展週期。中國今天的BAT的創始人出生在20世紀60年代和70年代初,他們成人後正好趕上了市場經濟和互聯網的發育期。

秦朔朋友圈的團隊成員們,都覺得秦老師每天早上寫作,寫完再變成音訊,這樣太辛苦,模式經營得太重了。他卻很開心,說要逼著自己寫出真正有沉澱的著作來。

對“中美商業文明傳奇”有興趣的朋友可以在喜馬拉雅FM上直接搜索“秦朔書院”。399元,平均1.33元/期,背後是多年心血的結晶。

秦老師有27年媒體生涯的積累,從《南風窗》到第一財經蜚聲業界,讀過新聞學本科,公共管理碩士,企業管理博士,金融EMBA,還在讀金融DBA,凡是研究報導的領域都用專業嚴謹的態度去對待。

最好的商業模式和商業案例都在商業文明裡,這不僅對公司有幫助,對每個人的個人發展也有啟迪。世界那麼浮躁,“秦朔書院”像是一張安靜的書桌,力求承載永不過時的智慧。

“閱讀原文” 即可入學 “秦朔書院”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