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健康>正文

莫把產後發汗當成大保健,錯誤的發汗方式導致疾病纏身!

近段時間門診上連續幾個患者都是因為產後發汗導致身體出現了問題, 看到這種情況真的很痛心, 本來身體就差, 為啥非得這麼折騰呢?

真實病例 發汗發到體虛關節疼

36歲的韓女士, 平時體質就比較弱, 乏力怕冷, 都說產後坐好月子對以後身體好。 這不, 在生二胎時, 可以說全家出動幫她坐月子。 月子坐得還真不錯, 但不知道從哪聽說, 月子裡要多發發汗, 這樣對身體特別好。 於是韓女士坐月子時, 就盡力發汗排汗, 但發汗時就感覺身體很虛, 出現乏力的同時還感覺下肢發涼。 月子發汗做了一半便停了下來, 但問題出現了, 自此以後她經常出現疲勞乏力、怕冷、心慌氣短, 還伴隨著關節疼痛。 不僅如此, 她不能受一點涼風, 見點涼風馬上就關節疼痛, 到醫院檢查診斷為風濕。 她來看病時, 大夏天本來都該穿裙子短褲了, 可她還穿著秋褲, 因為怕冷。

真實病例 發汗導致心慌

還有一個患者也是產後發汗導致心慌, 不能走路, 一動就開始喘。 看到這種情況, 我真是非常的氣憤!這種不明就裡的亂保健, 沒事折騰自己的身體, 非得“作”到病來才明白。

為何產後要發汗

女性產後本來身體就虛, 產後病也非常難治,

這種情況就是我們說的產後風, 俗稱叫“月子病”。 因為女人經歷了分娩這一緊張、痛苦、消耗體力的過程, 筋骨表裡大開, 體內正氣不足, 元氣尚未恢復, 身體抵抗力下降, 產後又不能洗頭、洗澡, 使一些人體代謝物附著在皮膚表面。 中國講的坐“月子”, 實則是在這一個月的時間裡對身體進行調養、恢復, 這期間筋骨逐步閉合, 使風寒包入體內, 難以排出, 直接侵蝕機體各個部位, 形成產後風的諸類病症。

臨床主要表現為全身性症狀, 如:怕冷、怕風、自感鑽風;汗後發冷、頭痛、腰痛及關節痛等諸多病症, 重症病人暑天穿棉衣;肌肉、酸、困、麻木疼痛;四肢關節疼痛(部分病人局部性疼痛)。

遇冷、遇風加重, 表現出類似風濕和類風濕的症狀, 重病者關節僵硬、變形、阻礙行動, 部分病人會發展為頑固性頭痛症。

出現這種情況是可以通過適當的方法來干預的, 讓身體恢復到最佳狀態, 而產後發汗是有一定道理的。 中醫學認為 “發汗法”不僅能活絡全身器官, 提高精神, 恢復體力, 而且具有調節神經的功能, 擴張周圍小血管, 改善微循環系統, 促進五臟六腑的功能, 使內邪隨蒸發的汗液排出體外。

產後發汗的正確方式

發汗有正確的方式, 例如可以喝點黃酒或者薑糖水, 用被子捂著微微汗出, 而不是像現在的跟蒸桑拿一樣, 大汗淋漓!

張仲景在《傷寒論》上就有很多汗法, 這個汗法是微微汗出,是身體上微微感到有出汗的感覺就行了,這樣就可以驅逐體內的寒濕之氣。

中醫講血汗同源,也就是血和汗一樣,他們是可以相互轉化的,還有就是汗為心之液,也就是說汗和心臟有關,而出汗多了就損傷氣虛,導致機體的免疫力下降。

產後身體虛弱再加上大量的出汗,就會損傷正氣和氣血,這樣就會留下很多慢性疾病,風濕病是最常見的疾病,產後切記:發汗、拉肚子會損傷正氣。

養生養的是生生之機,養的是正氣,切不可讓市場廣告誤導你的身體,切不可跟風養生,不是說產後不能發,而是要辨證的看待,身體壯實是可以發汗,在中醫裡發汗屬於泄法,如果體質弱就要適可而止,切不可大汗淋漓的出汗。

這個汗法是微微汗出,是身體上微微感到有出汗的感覺就行了,這樣就可以驅逐體內的寒濕之氣。

中醫講血汗同源,也就是血和汗一樣,他們是可以相互轉化的,還有就是汗為心之液,也就是說汗和心臟有關,而出汗多了就損傷氣虛,導致機體的免疫力下降。

產後身體虛弱再加上大量的出汗,就會損傷正氣和氣血,這樣就會留下很多慢性疾病,風濕病是最常見的疾病,產後切記:發汗、拉肚子會損傷正氣。

養生養的是生生之機,養的是正氣,切不可讓市場廣告誤導你的身體,切不可跟風養生,不是說產後不能發,而是要辨證的看待,身體壯實是可以發汗,在中醫裡發汗屬於泄法,如果體質弱就要適可而止,切不可大汗淋漓的出汗。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