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黑龍江地區工人階級的成長和馬克思主義的傳播

東北地區工人階級的形成是隨著中國近代工業的興起而產生的。 而黑龍江的產業工人則集中在以哈爾濱為中心的中東鐵路幹線及附屬工廠中。 1896年, 沙皇俄國迫使清政府簽定了《中俄密約》, 從而獲取了在中國東北地區修建和經營中東鐵路的特權。 隨著這項工程的開工和建設, 築路當局從鐵路沿線和外省——主要是直隸和山東招募大量破產農民和小手工業者。 他們主要從事土木、石工和其他繁重的體力勞動。 到1900年該條鐵路已招募了17萬多人。

除了在鐵路沿線從事重體力勞動的築路工人外,

設在哈爾濱市內的中東鐵路哈爾濱總工廠還彙集著大批產業工人。 他們中不僅有破產的農民和手工業者, 還有一部分是洋務運動時期創立的天津北洋機械局和吉林機械局的技術工人, 此外還有一小部分俄國工人。 隨著中東鐵路的完工, 鐵路的附屬機構——機車庫(即機務段, 俗稱地包)、工務段、火車站、鐵路制材廠、發電廠、印刷廠等相繼建成, 工人隊伍也隨之進一步擴大, 到1911年, 包括哈爾濱鐵路總工廠在內的市區鐵路員工已有3000餘人。

中東鐵路的修建和外國資本的輸入帶動了其他工業的興起和發展。 從1900年開始, 在黑龍江地區, 特別是哈爾濱, 相繼建起了滿洲第一麵粉製造公司、成發祥火磨、秋林洋行發電廠及汽船官營總局等一大批外資、中外合資或中國人自己創辦的公司企業。

到1913年僅中外麵粉廠就有16家。

1907年1月, 根據《中日會議東三省事宜條約》的規定, 哈爾濱開為商埠。 隨後, 各國資本陸續湧入。 特別是英俄兩國於1914年簽定《英俄協定》後, 美、法、意、日等相繼加入, 使得他們享有與俄國人相同特權。 到二十世紀二十年代中期, 僅哈爾濱就有中外企業1154家(不包括鐵路和航運企業)。

近代工業的迅速發展, 使黑龍江地區的產業工人隊伍不斷擴大。 這些產業工人大都從事鐵路、機械制粉、電業、航運等工作, 其中最多的是鐵路工人。 20年代初, 中東鐵路員工近25000人, 其中中國工人有17000多人。

在中國近代工業企業的工人, 除微薄的薪酬外, 還飽受剝削和奴役。 他們的生活狀況並沒有隨著職業的變化而有所改變。

而資本家則為了獲取更多的利潤千方百計地榨取工人的血汗。 工人的付出已不能滿足自身生存的需要。 在這種情況下, 工人們為了自身的利益便開始與反動當局和管理者展開鬥爭。

為反抗經濟剝削和政治壓迫, 黑龍江地區工人最早起來同殖民統治當局展開鬥爭的是中東鐵路的工人。 1900年6月, 中東鐵路富拉爾基段的築路工人為爭取工資、保衛生存權與路局發生衝突, 結果, 有數名築路工人被員警打死。 築路工人群情激憤, 放火燒毀了沙俄鐵路當局開辦的商店、房屋, 拆毀了嫩江木橋, 毀壞路基10餘公里。 負責此段建橋工程的沙俄官員驚慌回國。 同年7月, 齊齊哈爾工人與來自吉林、雙城、呼蘭、阿城的鐵路工人近6500人包圍了沙俄在哈爾濱的“護路軍”,

佔領了沙俄軍隊在哈爾濱香坊的據點田家燒鍋, 控制了江南碼頭, 並向哈爾濱火車站挺進。 罷工隊伍的浩蕩聲勢, 迫使俄軍節節敗退, 直到8月初沙俄援軍趕到才解除被圍攻的局面。 事後, 沙俄當局公佈了這次罷工的情況:“全線鐵路被破壞達70%, 建築、橋樑、器材多數被毀, 機車、客貨車多成廢鐵, 損失達7千萬盧布”。

哈爾濱總工廠的華工也為爭取改善待遇與鐵路當局展開了鬥爭。 當時在該工廠工作的工人中除一小部分是沙俄從國內招募來的俄國技術工人外, 大部分工人都是被沙俄稱作“黃色苦力”的中國工人。 這些從事工廠最苦和最累工作的中國工人,

除工資比俄國工人少幾倍外, 所生活居住的條件也是非常惡劣——帆布帳篷、冬冷夏熱;陰暗潮濕、擁擠不堪。 為了改善居住條件, 1903年秋, 該廠工人在張永貴的帶領下, 沖進俄國大總管的辦公室, 他們向大總管伊奧秀夫提出“我們要享受人的待遇, 我們要房子住, 不答應就罷工”的要求。 鐵路當局面對工人的堅決態度, 不得不同意改善居住條件的要求。 之後, 工廠給工人們修建了36個人字型的馬架子, 這樣的窩棚雖然比較簡陋, 但比帳篷要強一些, 後來, 這個地方就被人們稱作“三十六棚”。

1905年, 俄國國內爆發了十月全國總罷工。 在中東鐵路工作的俄國工人獲此消息後, 也加入到罷工的行列中。 此時, 在哈爾濱的俄國社會民主工黨布爾什維克組織借機向中國工人進行宣傳, 要求中國工人積極支援俄國工人的鬥爭。同年11月11日,中東鐵路的中俄兩國工人舉行了大罷工。他們放火焚燒了鐵路局的辦公樓房,給鐵路當局以極大的震動。此次罷工持續了一個半月。

這次罷工後,中國工人從俄國工人那裡知道了“五一”國際勞動節,知道了世界上許多國家的工人都在每年的5月1日紀念這個節日。於是,哈爾濱總工廠的中國工人決定在1907年5月14日(俄曆5月1日)舉行紀念活動。5月13日,當工人代表把這個決定告知鐵路當局的負責人時,卻遭到蠻橫拒絕,稱“根據路局規章,沒有‘五一’放假的規定,你們不要提出無理要求,明天必須照常上班幹活!”工人代表見無法達成協議,便分頭通知全廠工人按計劃于“五一”這天齊聚松花江邊紀念節日。當天,來自哈爾濱總工廠及機務段、麵粉廠的工人從四面八方彙集江邊,他們高舉紅旗,唱著歌曲,許多市民聞訊也都趕來參加。在紀念大會上,工人代表在書寫著“民主”、“自由”、“中俄工人團結起來”、“五一萬歲”的旗幟下,上臺發表演講。他們號召工友們,團結起來,反對沙俄統治者。要求路局改善工人的勞動條件,提高工人的工資,實行8小時工作制等。這次活動,使哈爾濱的工人們深受鼓舞,他們看到了自己的力量,同時也看到了團結的力量。此次紀念五一活動是我國工人最早紀念自己的節日,在中國工運史上具有開創性的歷史意義。而沙俄和清朝統治者則對此產生了極度不安。事後,沙俄總理責令主管中東鐵路的大臣做出說明;中國地方當局也派出密探進行偵察。但星星之火已經點燃,自此以後,每年的5月1日,哈爾濱的工人都要衝破重重阻力,以各種方式紀念這個偉大的節日。

1915年,北洋軍閥袁世凱與日本簽定滅亡中國的“二十一條”後,激起了全中國人民的憤怒。當時的黑龍江省城齊齊哈爾的工人與社會各界人士共同參加了抵制日貨的鬥爭,並積極進行遊行示威,為成立的愛國儲金會募捐。從而顯示了工人階級的強烈民族意識和愛國熱情。

1917年2月,沙俄政權被推翻後,哈爾濱的中俄工人決定隆重紀念“五一”國際勞動節。“五一”這天,哈爾濱鐵路總工廠、機務段、鐵路印刷廠、火車站和貨棧處的工人數千人直奔集會的地點——位於南崗區的尼古拉教堂。會場上人潮如湧,紅旗招展。工人代表在集會上紛紛發表演說,揭露沙俄統治者的罪行,控訴工人的悲慘境遇。會後,工人們舉行了示威遊行。《遠東報》對這次紀念活動進行了詳細報導,並在配發的評論中說:“今日全球民主國無不慶祝勞動工党統一紀念,哈爾濱及其他城市,今日皆開會慶祝。三十六棚華工亦與俄國工黨聯為一氣慶賀年,全球各國凡不為奴隸者,未必不極表贊同,故中華民國之工人亦願與俄人聯為一體,逆料世界大同之日將不遠矣”。中國工人在這次活動中,表現了應有的階級覺悟和團結精神。一位當年在此工作的俄國工人回憶說:中國工人的到來,“我們把他們當作中國無產階級向我們伸出的一隻友誼之手,中國工人對我們充滿了多麼友誼之情!……他們在工廠裡的工薪收入比我們少得多,但代表團卻當場把在車間募集的數百元錢,交給工人和士兵代表大會主席團,作為對俄國革命的支持”。“五一”集會後,哈爾濱老巴奪煙草公司、秋林洋行等處的工人也為了改善工作待遇舉行了罷工。這些鬥爭都對沙俄殖民統治者給予了有力的打擊。

同年6月,中東鐵路齊齊哈爾站的築路工人為提高工資待遇舉行了罷工鬥爭。他們向路局提出三項要求:一是中國工人與俄國工人的待遇要一視同仁;二是中國工人的工資不足以維持生活,要求加薪;三是要求實行8小時工作制。此次罷工持續了20餘天,最後迫使路局答應了工人的要求,

1917年,俄國爆發了十月社會主義革命。它象一聲春雷震驚了整個世界。一切被壓迫和被奴役的民族和人民都從中受到鼓舞,看到了希望。

在中國,最早得到十月革命勝利消息的是中東鐵路的哈爾濱工人。他們為之歡欣鼓舞,覺悟也迅速提高。此後,鐵路工人的鬥爭從以前的單純經濟鬥爭開始進入到經濟鬥爭與政治鬥爭相結合的階段。從1918年開始,以中東鐵路工人為主的罷工鬥爭此起彼伏,黑龍江的工人運動逐漸進入高潮。

1918年5月,中東鐵路發生了第一次全路大罷工。5月15日,俄共(布)黨員、中東鐵路橫道河子教師烏曼斯基被白俄分子暗殺。消息傳來,激起中東鐵路沿線中俄工人的普遍憤怒。中東鐵路職工聯合會當即決定:自十五號夜十二點鐘起至十六號夜十二點鐘止,全路罷工一晝夜。同時要求鐵路當局拘捕罪犯。是日,三十六棚全體中俄工人、哈爾濱印刷局工人,以及鐵路其他部門的工人一致舉行罷工,火車停運,工廠停工,致使白俄當局損失30萬盧布。

中東路第一次罷工後,把持中東鐵路的白俄分子、中東路管理局局長霍爾瓦特宣佈:在中東鐵路沿線實行戒嚴,禁止集會結社,解散鐵路職工聯合會,驅逐工人領袖。面對白俄的瘋狂反撲,工人們並沒有被嚇倒。8月30日,中東路的中俄工人代表召開大會,決定自9月2日起,再次舉行全路大罷工。罷工首先從哈爾濱鐵路總工廠的中俄工人開始,並很快擴展到中東路全線。在當日就有8列客車、32列火車全部停運。此次罷工是由三十六棚中俄工人代表和鐵路沿線工人代表所組成的“中東鐵路技師工人同業聯合會”領導的。他們提出的罷工理由是:鐵路當局無故縮減工人的工資,致使工人“將瀕於饑寒不免之地位”。但是當時的中東鐵路正是忙於運送外國干涉軍的通道,所以這次全路罷工有著明顯的政治性。至9月6日,在駐哈各國領事和協約國參謀部的要求下,鐵路當局被迫答應了工人的條件。但同時宣佈“9月9日午前7時不復工者,以自動退職論”。此舉遭到罷工工人的強烈反對。工人聯合會向當局提出5條要求:(1)解除戒嚴令;(2)承認職工聯合會;(3)恢復民主自由;(4)一切工人和工匠不分性別和國籍同鐵路編內職員權利平等;(5)不得強迫工人為謝米諾夫修理裝甲車,並決意繼續罷工。工人的這些要求被鐵路當局拒絕。他們在各國領事和協約國的支援下,開始對罷工工人進行鎮壓。9月10日夜,白俄軍警逮捕了36名工人領導人,並宣佈開除2500名未上工的中俄工人。鑒於此次罷工的目的已基本達到,於是,工人聯合會在要求當局停止迫害罷工工人的前提下,決定復工。最後,路局撤銷了開除2500名工人的命令。

這次中東路大罷工,工人們取得了重大勝利。不僅使白俄當局損失了150多萬盧布,重要的是,事後工人們舉行了示威遊行。這次紀念活動使開往大烏蘇裡前線的外國干涉軍未能出發,延誤了捷克叛軍返回西伯利亞的時間,從而支援了新生的蘇維埃政權反對外國干涉軍的戰爭。

1919年春,北京五四愛國運動爆發。當時市面上“羌貼”(俄幣)大幅貶值。但中東鐵路當局仍按原有工資給工人發放。致使工人的生活發生嚴重困難,此舉引起全路工人的極大不滿,三十六棚工人醞釀展開罷工鬥爭。而此時正是高爾察克匪軍向蘇俄紅軍進行反撲的時候。7月8日,俄國烏蘇裡鐵路罷工工人派代表來到哈爾濱,請求哈爾濱的鐵路工人同他們聯合舉行罷工,以共同打擊高爾察克匪軍。與此同時,烏蘇裡地區遊擊隊也發來信件,要求中東鐵路的工人展開罷工鬥爭,切斷白俄匪軍的運輸線,他們在信中說:“我們向你們呼籲,只要停止中東鐵路的運轉,就只三個星期也好,以便完成我們所擬定的任務。”烏蘇裡鐵路工人和遊擊隊的請求,很快得到中東鐵路工人的積極支持和回應。在經過周密準備後,中東鐵路工人于7月19日舉行了第三次全路大罷工。

這天,三十六棚總工廠的2500名中國工人和600名俄國工人及900多名機務段工人同時罷工。7月21日,發電廠的工人也加入到罷工的行列。7月24日,中東鐵路沿線各站的工人代表召開中俄工人代表大會,選舉了罷工委員會。會議通過對路局的八項要求:(1)工資需以“老貼”和大洋發放;(2)鐵路工匠應與“當差人員”享受同等權利;(3)被驅出境的工人聯合會會員應全部放回;(4)不得強迫工人做額外工作;(5)滿足烏蘇裡支路工人的要求;(6)罷工期間工資照發;(7)不得迫害罷工工人;(8)實行八小時工作制。會議正式宣佈:從7月25日起,實行全路總罷工。當日下午1時,火車司機全部罷工。中東鐵路全部陷於癱瘓狀態。在罷工期間,罷工委員會向罷工工人發出宣言,號召中俄工人團結一致,堅持鬥爭。在一份《告中國工人同胞書》裡寫道:“我們的兄弟們正在烏拉爾同高爾察克軍隊戰鬥,我們決不能把裝備品、被服、大炮和炮彈運去打我們的兄弟。”為了反抗白匪軍警的鎮壓,工人們在中東鐵路的幾個地方破壞了鐵路,在橫道河子車站,中國工人還與白俄匪軍發生了武裝衝突,戰鬥中有數名工人犧牲。

8月18日,歷時一個月的罷工鬥爭結束。此間,蘇俄紅軍勝利進入西伯利亞。同年11月,高爾察克匪軍被徹底消滅。這次罷工,不僅有力地支援了蘇俄紅軍的遠東作戰,為戰爭的順利進行提供了幫助,同時罷工鬥爭也反映出五四愛國運動對工人階級隊伍的影響。

1920年3月,為了反對日本武裝干涉和霍爾瓦特在中東鐵路的統治,中東路工人舉行了第四次全路大罷工。

同年初,高爾察克匪軍被蘇俄紅軍打敗後,英、美、法、意等國的干涉軍被迫退出蘇境。但日本干涉軍不但無意撤走,而且還增兵至7萬餘人,更有甚者,日軍還進佔中國東北延邊一帶,並控制了中東路沿線。與此同時,白俄分子謝米諾夫糾集沙俄殘餘勢力在赤塔建立起白匪政權,他們在日軍的支持下,繼續與蘇俄對抗。而作為中東鐵路總辦的霍爾瓦特則與此遙相呼應,他擅自動用鐵路資金,向日本購買軍火,為反對蘇俄籌集經費,從而致使鐵路工人的工資遲遲不能發放。鐵路當局的倒行逆施,激起工人們的憤怒。

3月12日,華工團體——三十六棚工業維持會發出佈告,號召中俄工人“結成團體,罷工罷市”。中東鐵路職工聯合會則向霍爾瓦特本人遞交了《最後通牒》,要求其“24小時,必須辭職,否則將舉行全路大罷工”。由於霍爾瓦特頑固拒絕,從3月13日起,中俄工人同時罷工,此外,哈爾濱機車庫、車站、電話電報局、印刷廠以及市內其他行業的工人也全部參加了這次罷工。由中俄工人組成的罷工委員會宣佈:此次罷工,非達目的不止。

在中東路工人罷工鬥爭的推動下,中國駐軍也召開會議,並通過決議:為了避免鐵路被日本佔領,應該剝奪霍爾瓦特手中的權利,並交中國手裡。3月14日,北京政府照會霍爾瓦特說:“中東鐵路,全屬中國領土,在中國領土主權之下,不容第二國施行其政治權,即不容俄國新舊當人在中國領土內引起政爭。”“現在貴總辦攬去中東鐵路各種政權,並利用軍警以供政治活動,致路界聯合會群起反對,運動罷工……本督辦為維持路務起見,特行通告貴總辦,克日將中東路一切政權悉行解除,由中國照約辦理。其他軍裝器械,一併派員驗收。”16日,白俄武裝被中國軍隊解除。霍爾瓦特也被迫向中東鐵路公司董事會提出“辭職”。中東鐵路工人第四次大罷工以工人的完全勝利結束。

此次罷工雖然只持續了4天,但卻具有重大的歷史意義。它不僅結束了沙俄對中東鐵路的統治,清除了與蘇俄為敵的據點,同時也打擊了其他帝國主義,特別是日本帝國主義的野心。在罷工鬥爭中,中國東北的工人階級進一步得到了鍛煉,它同全國各地工人階級鬥爭結合在一起,從而為中國共產黨的創建打下了深厚的階級基礎。

俄國的十月革命對中國的社會影響是巨大的。活躍在思想和文化領域的中國先進知識份子最早從中認識並接受了馬克思主義。他們認為要拯救中國被壓迫和被奴役的命運,就必須走俄國人的路。

在黑龍江,馬克思主義的傳播則要早於國內的其他地方。因為這裡與俄國接壤,連接俄國東西部的西伯利亞鐵路與中東鐵路貫通,這就為革命思想的傳入提供了條件。早在1905年,布爾什維克即在中東鐵路哈爾濱總工廠建立起秘密組織。其負責人舒米雅茨基以車工的身份為掩護,在俄國工人中開展革命活動。1907年,該組織又成立了“中央委員會”(對外稱俱樂部委員會)進行公開的活動,在領導哈爾濱和中東路沿線工會組織開展革命鬥爭的同時,開始在中國工人中進行革命宣傳工作。

1907年,在中東鐵路哈爾濱總工廠的工人舉行的兩次集會上,中國工人都與俄國工人肩並肩地站在一起。他們不僅積極地參加活動,而且發揮了重要的骨幹作用。1917年十月革命後,中東鐵路的布爾什維克組織開始積極領導俄國工人進行反對白俄分子的鬥爭。哈爾濱的中國工人與俄國工人站在一起,積極支持他們的革命行動。同年11月16日,秋林洋行的全體職工舉行罷工。11月20日,中東鐵路哈爾濱總工廠的工人召開代表大會,通過了《承認蘇維埃政權的決議》。

為了反對和消滅尚盤踞在中東鐵路和哈爾濱的沙俄殘餘勢力,布爾什維克在中東鐵路積極積蓄革命力量。1918年2月,布爾什維克在哈爾濱召開了中東鐵路職工代表大會,討論了中國工人的組織問題。同年10月,在其影響下,哈爾濱總工廠的工人成立起自己的第一個組織——三十六棚工業維持會。其後,在中東鐵路四次大罷工中,俄國布爾什維克不斷地向中國工人宣傳俄國革命,介紹俄國國內的情況,揭露西方帝國主義國家干涉俄國革命的目的。此外,這些俄國革命者還通過散發傳單等形式向中國工人宣傳馬克思主義,宣傳全世界無產者聯合起來進行革命的重要意義。中國工人就是在這種情況下,逐步認識到革命的真理,開始逐步接受了馬克思主義思想。

由於中東鐵路的原因,當時在哈爾濱有許多俄國僑民。隨著俄國人的逐漸增加,俄文報刊也開始陸續創辦、出版發行。十月革命後,在哈爾濱的市面上主要有紅党、白党和中立三種報刊。其中紅黨的報刊有《勞動之聲》、《前進報》、《回聲報》等10餘種。這些“赤色”報刊,由於大量報導宣傳革命思想,所以不斷遭到地方當局的限制,甚至取締。如1920年創刊的《前進報》,因宣傳俄國國內的工人鬥爭及報導俄國人民的生活,而被哈爾濱當局勒令停刊,該報主編海特被逮捕。

此時,在蘇俄國內出版的報刊也大量湧入哈爾濱。其主要是通過中東鐵路和郵遞流入市內的。這些報刊雖然在通過海關檢查時,部分被扣留,但還是有許多在市民中流傳。人們在閱讀這些書刊的過程中,程度不同地知道和認識了新思想,使俄國革命和馬克思主義在當地廣泛傳播開來。

另外,俄國的革命還通過旅俄的華工傳入黑龍江。當時由於中國政府與蘇俄政府斷絕外交關係,大批在俄務工的中國勞工返回國內。其中有大部分工人留在了哈爾濱。這些華工回國後,便把自己在蘇俄的所見所聞介紹給周圍的人。為此,地方當局十分驚恐。黑龍江省督軍鮑貴廷在給北京政府的密

電中說:“歐俄華工附和激党,回國鼓吹社會主義”。從中可知軍閥政府對十月革命和馬克思主義思想的影響是極為恐懼的。

此外,一些接受了先進思想的知識份子正在為傳播馬克思主義而積極奔走。如甯安籍人馬駿在天津求學期間參加了進步組織“覺悟社”。在回家度假的時候,他便利用一切機會宣傳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思想。

在甯安,馬駿在清真兩級學校和清真寺等處召開群眾集會並發表演講,揭露日本帝國主義侵略中國的陰謀,聲討軍閥政府出賣國家和民族利益的罪惡行徑,呼籲民眾起來進行鬥爭。之後,他帶領學生走上街頭,高唱《勿忘國恥歌》。馬駿還針對袁世凱的倒行逆施,親自編導並演出了話劇《一念差》,受到當地百姓的熱烈歡迎。在省立四中的畢業儀式上,馬駿情緒激昂地給全校師生做了《中國現代青年學生之出路》的演講。他說,中國現在就像一隻老綿羊,任帝國主義列強宰割。腐敗反動的軍閥政府把中國的土地一塊一塊地送給外國,是何等地屈辱啊。我們要收回這些土地,就得人人愛國。青年學生讀書,不是為了升官發財,而是為了挽救中國。他要求同學們承擔起自己肩上的國家和民族的責任,為了崇高的理想要勇於奮鬥和犧牲。

1917年,具有先進思想的留日學者鄧潔民回國後,在哈爾濱創辦了一所私立學校——東華中學。在學校裡,他積極宣傳改革思想和愛國思想,在學校建立青年會、愛國會、季報社等組織,開展進步活動。協助鄧潔民辦校的留蘇人士張西曼也把從蘇俄的考察情況介紹給師生。1921年7月,中國共產黨建立,由於哈爾濱是通往蘇俄的必經之地,所以當時許多中國內地的先進知識份子和中共黨員、國民黨員為了探求革命真理和參加國際會議而經哈爾濱赴蘇俄。而東華學校則是他們停留的重要地方。鄧潔先生為此付出了大量的心血,為中國共產黨和傳播先進思想做出了重要貢獻。

中國共產黨成立後,即積極派遣幹部到東北開展工作。1922年初,中國勞動組合書記部北京分部主任羅章龍受書記部和中共中央北京區代表李大釗的委派到東北考察。在哈爾濱,他會見了北京馬列主義研究會成員張昭德(張晉),重點考察了中東鐵路哈爾濱總工廠、戊通輪船公司和秋林洋行等處的工人情況。1922年2月,馬駿受中共北京地方執行委員會的派遣,到哈爾濱進行馬克思主義的宣傳工作。在哈爾濱道外王錦生醫生的施醫處,他結識了當時哈爾濱的進步青年韓迭聲,由於韓迭聲聽過馬駿的講演,對其火一樣的革命熱情和先進的思想非常敬佩,兩人很快就成了無話不談的朋友。不久,在馬駿的啟發和指導下,1922年2月2日,韓迭聲和另外幾個愛國青年組建了“哈爾濱救國喚醒團”。該團的宗旨是:“喚醒同胞,群策群力,以為外交之後盾,冀希挽回(中東鐵路)共管而達我統治領土大權之目的”,反對日本帝國主義提出的亡國的“二十一條”,反對白俄把持中東鐵路。同年2月10日,“哈爾濱救國喚醒團”在哈爾濱道外濱江公園召開了2萬余人的市民大會,強烈抗議帝國主義強加給中國的不平等條約,並冒著大雪和寒風舉行示威遊行。

1923年,馬駿又回到家鄉甯安開展革命宣傳教育活動。他在當地組織起“甯安回民崇儉會”。該會以宗教改革、反對封建禮教為宗旨,積極致力於對婚喪嫁娶等紅白喜事中的陳舊禮法進行改革,從而減輕了貧苦回民的沉重經濟負擔,受到百姓的歡迎。在甯安,馬駿還針對當地土豪劣紳意欲勾結日本帝國主義出賣鏡泊湖和森林資源的可恥行為,組織和領導民眾同賣國賊展開鬥爭。在“老戲園子”召開的群眾大會上,馬駿親自登臺演講,揭露官紳出賣民族利益的賣國行經,宣傳反帝愛國思想。由於當地民眾群情激憤,使這個破壞當地資源的計畫破產。

1923年3月,中共北京區抗委派遣陳為人、李振瀛來哈爾濱開闢黨的工作。同年7月,社會主義青年團哈爾濱支部成立,10月中共哈爾濱獨立組成立。從此黑龍江地區乃至東北地區無產階級先鋒隊組織正式誕生。

總之,黑龍江地區由於接受俄國革命比較早,而且工人階級在思想和組織上基礎比較深厚,所以為馬克思主義的傳播和中國共產黨早期組織的建立打下了很好的基礎。因此,黑龍江也成為全國建黨較早的地方。□

(作者單位:中共黑龍江省委黨史研究室)

要求中國工人積極支援俄國工人的鬥爭。同年11月11日,中東鐵路的中俄兩國工人舉行了大罷工。他們放火焚燒了鐵路局的辦公樓房,給鐵路當局以極大的震動。此次罷工持續了一個半月。

這次罷工後,中國工人從俄國工人那裡知道了“五一”國際勞動節,知道了世界上許多國家的工人都在每年的5月1日紀念這個節日。於是,哈爾濱總工廠的中國工人決定在1907年5月14日(俄曆5月1日)舉行紀念活動。5月13日,當工人代表把這個決定告知鐵路當局的負責人時,卻遭到蠻橫拒絕,稱“根據路局規章,沒有‘五一’放假的規定,你們不要提出無理要求,明天必須照常上班幹活!”工人代表見無法達成協議,便分頭通知全廠工人按計劃于“五一”這天齊聚松花江邊紀念節日。當天,來自哈爾濱總工廠及機務段、麵粉廠的工人從四面八方彙集江邊,他們高舉紅旗,唱著歌曲,許多市民聞訊也都趕來參加。在紀念大會上,工人代表在書寫著“民主”、“自由”、“中俄工人團結起來”、“五一萬歲”的旗幟下,上臺發表演講。他們號召工友們,團結起來,反對沙俄統治者。要求路局改善工人的勞動條件,提高工人的工資,實行8小時工作制等。這次活動,使哈爾濱的工人們深受鼓舞,他們看到了自己的力量,同時也看到了團結的力量。此次紀念五一活動是我國工人最早紀念自己的節日,在中國工運史上具有開創性的歷史意義。而沙俄和清朝統治者則對此產生了極度不安。事後,沙俄總理責令主管中東鐵路的大臣做出說明;中國地方當局也派出密探進行偵察。但星星之火已經點燃,自此以後,每年的5月1日,哈爾濱的工人都要衝破重重阻力,以各種方式紀念這個偉大的節日。

1915年,北洋軍閥袁世凱與日本簽定滅亡中國的“二十一條”後,激起了全中國人民的憤怒。當時的黑龍江省城齊齊哈爾的工人與社會各界人士共同參加了抵制日貨的鬥爭,並積極進行遊行示威,為成立的愛國儲金會募捐。從而顯示了工人階級的強烈民族意識和愛國熱情。

1917年2月,沙俄政權被推翻後,哈爾濱的中俄工人決定隆重紀念“五一”國際勞動節。“五一”這天,哈爾濱鐵路總工廠、機務段、鐵路印刷廠、火車站和貨棧處的工人數千人直奔集會的地點——位於南崗區的尼古拉教堂。會場上人潮如湧,紅旗招展。工人代表在集會上紛紛發表演說,揭露沙俄統治者的罪行,控訴工人的悲慘境遇。會後,工人們舉行了示威遊行。《遠東報》對這次紀念活動進行了詳細報導,並在配發的評論中說:“今日全球民主國無不慶祝勞動工党統一紀念,哈爾濱及其他城市,今日皆開會慶祝。三十六棚華工亦與俄國工黨聯為一氣慶賀年,全球各國凡不為奴隸者,未必不極表贊同,故中華民國之工人亦願與俄人聯為一體,逆料世界大同之日將不遠矣”。中國工人在這次活動中,表現了應有的階級覺悟和團結精神。一位當年在此工作的俄國工人回憶說:中國工人的到來,“我們把他們當作中國無產階級向我們伸出的一隻友誼之手,中國工人對我們充滿了多麼友誼之情!……他們在工廠裡的工薪收入比我們少得多,但代表團卻當場把在車間募集的數百元錢,交給工人和士兵代表大會主席團,作為對俄國革命的支持”。“五一”集會後,哈爾濱老巴奪煙草公司、秋林洋行等處的工人也為了改善工作待遇舉行了罷工。這些鬥爭都對沙俄殖民統治者給予了有力的打擊。

同年6月,中東鐵路齊齊哈爾站的築路工人為提高工資待遇舉行了罷工鬥爭。他們向路局提出三項要求:一是中國工人與俄國工人的待遇要一視同仁;二是中國工人的工資不足以維持生活,要求加薪;三是要求實行8小時工作制。此次罷工持續了20餘天,最後迫使路局答應了工人的要求,

1917年,俄國爆發了十月社會主義革命。它象一聲春雷震驚了整個世界。一切被壓迫和被奴役的民族和人民都從中受到鼓舞,看到了希望。

在中國,最早得到十月革命勝利消息的是中東鐵路的哈爾濱工人。他們為之歡欣鼓舞,覺悟也迅速提高。此後,鐵路工人的鬥爭從以前的單純經濟鬥爭開始進入到經濟鬥爭與政治鬥爭相結合的階段。從1918年開始,以中東鐵路工人為主的罷工鬥爭此起彼伏,黑龍江的工人運動逐漸進入高潮。

1918年5月,中東鐵路發生了第一次全路大罷工。5月15日,俄共(布)黨員、中東鐵路橫道河子教師烏曼斯基被白俄分子暗殺。消息傳來,激起中東鐵路沿線中俄工人的普遍憤怒。中東鐵路職工聯合會當即決定:自十五號夜十二點鐘起至十六號夜十二點鐘止,全路罷工一晝夜。同時要求鐵路當局拘捕罪犯。是日,三十六棚全體中俄工人、哈爾濱印刷局工人,以及鐵路其他部門的工人一致舉行罷工,火車停運,工廠停工,致使白俄當局損失30萬盧布。

中東路第一次罷工後,把持中東鐵路的白俄分子、中東路管理局局長霍爾瓦特宣佈:在中東鐵路沿線實行戒嚴,禁止集會結社,解散鐵路職工聯合會,驅逐工人領袖。面對白俄的瘋狂反撲,工人們並沒有被嚇倒。8月30日,中東路的中俄工人代表召開大會,決定自9月2日起,再次舉行全路大罷工。罷工首先從哈爾濱鐵路總工廠的中俄工人開始,並很快擴展到中東路全線。在當日就有8列客車、32列火車全部停運。此次罷工是由三十六棚中俄工人代表和鐵路沿線工人代表所組成的“中東鐵路技師工人同業聯合會”領導的。他們提出的罷工理由是:鐵路當局無故縮減工人的工資,致使工人“將瀕於饑寒不免之地位”。但是當時的中東鐵路正是忙於運送外國干涉軍的通道,所以這次全路罷工有著明顯的政治性。至9月6日,在駐哈各國領事和協約國參謀部的要求下,鐵路當局被迫答應了工人的條件。但同時宣佈“9月9日午前7時不復工者,以自動退職論”。此舉遭到罷工工人的強烈反對。工人聯合會向當局提出5條要求:(1)解除戒嚴令;(2)承認職工聯合會;(3)恢復民主自由;(4)一切工人和工匠不分性別和國籍同鐵路編內職員權利平等;(5)不得強迫工人為謝米諾夫修理裝甲車,並決意繼續罷工。工人的這些要求被鐵路當局拒絕。他們在各國領事和協約國的支援下,開始對罷工工人進行鎮壓。9月10日夜,白俄軍警逮捕了36名工人領導人,並宣佈開除2500名未上工的中俄工人。鑒於此次罷工的目的已基本達到,於是,工人聯合會在要求當局停止迫害罷工工人的前提下,決定復工。最後,路局撤銷了開除2500名工人的命令。

這次中東路大罷工,工人們取得了重大勝利。不僅使白俄當局損失了150多萬盧布,重要的是,事後工人們舉行了示威遊行。這次紀念活動使開往大烏蘇裡前線的外國干涉軍未能出發,延誤了捷克叛軍返回西伯利亞的時間,從而支援了新生的蘇維埃政權反對外國干涉軍的戰爭。

1919年春,北京五四愛國運動爆發。當時市面上“羌貼”(俄幣)大幅貶值。但中東鐵路當局仍按原有工資給工人發放。致使工人的生活發生嚴重困難,此舉引起全路工人的極大不滿,三十六棚工人醞釀展開罷工鬥爭。而此時正是高爾察克匪軍向蘇俄紅軍進行反撲的時候。7月8日,俄國烏蘇裡鐵路罷工工人派代表來到哈爾濱,請求哈爾濱的鐵路工人同他們聯合舉行罷工,以共同打擊高爾察克匪軍。與此同時,烏蘇裡地區遊擊隊也發來信件,要求中東鐵路的工人展開罷工鬥爭,切斷白俄匪軍的運輸線,他們在信中說:“我們向你們呼籲,只要停止中東鐵路的運轉,就只三個星期也好,以便完成我們所擬定的任務。”烏蘇裡鐵路工人和遊擊隊的請求,很快得到中東鐵路工人的積極支持和回應。在經過周密準備後,中東鐵路工人于7月19日舉行了第三次全路大罷工。

這天,三十六棚總工廠的2500名中國工人和600名俄國工人及900多名機務段工人同時罷工。7月21日,發電廠的工人也加入到罷工的行列。7月24日,中東鐵路沿線各站的工人代表召開中俄工人代表大會,選舉了罷工委員會。會議通過對路局的八項要求:(1)工資需以“老貼”和大洋發放;(2)鐵路工匠應與“當差人員”享受同等權利;(3)被驅出境的工人聯合會會員應全部放回;(4)不得強迫工人做額外工作;(5)滿足烏蘇裡支路工人的要求;(6)罷工期間工資照發;(7)不得迫害罷工工人;(8)實行八小時工作制。會議正式宣佈:從7月25日起,實行全路總罷工。當日下午1時,火車司機全部罷工。中東鐵路全部陷於癱瘓狀態。在罷工期間,罷工委員會向罷工工人發出宣言,號召中俄工人團結一致,堅持鬥爭。在一份《告中國工人同胞書》裡寫道:“我們的兄弟們正在烏拉爾同高爾察克軍隊戰鬥,我們決不能把裝備品、被服、大炮和炮彈運去打我們的兄弟。”為了反抗白匪軍警的鎮壓,工人們在中東鐵路的幾個地方破壞了鐵路,在橫道河子車站,中國工人還與白俄匪軍發生了武裝衝突,戰鬥中有數名工人犧牲。

8月18日,歷時一個月的罷工鬥爭結束。此間,蘇俄紅軍勝利進入西伯利亞。同年11月,高爾察克匪軍被徹底消滅。這次罷工,不僅有力地支援了蘇俄紅軍的遠東作戰,為戰爭的順利進行提供了幫助,同時罷工鬥爭也反映出五四愛國運動對工人階級隊伍的影響。

1920年3月,為了反對日本武裝干涉和霍爾瓦特在中東鐵路的統治,中東路工人舉行了第四次全路大罷工。

同年初,高爾察克匪軍被蘇俄紅軍打敗後,英、美、法、意等國的干涉軍被迫退出蘇境。但日本干涉軍不但無意撤走,而且還增兵至7萬餘人,更有甚者,日軍還進佔中國東北延邊一帶,並控制了中東路沿線。與此同時,白俄分子謝米諾夫糾集沙俄殘餘勢力在赤塔建立起白匪政權,他們在日軍的支持下,繼續與蘇俄對抗。而作為中東鐵路總辦的霍爾瓦特則與此遙相呼應,他擅自動用鐵路資金,向日本購買軍火,為反對蘇俄籌集經費,從而致使鐵路工人的工資遲遲不能發放。鐵路當局的倒行逆施,激起工人們的憤怒。

3月12日,華工團體——三十六棚工業維持會發出佈告,號召中俄工人“結成團體,罷工罷市”。中東鐵路職工聯合會則向霍爾瓦特本人遞交了《最後通牒》,要求其“24小時,必須辭職,否則將舉行全路大罷工”。由於霍爾瓦特頑固拒絕,從3月13日起,中俄工人同時罷工,此外,哈爾濱機車庫、車站、電話電報局、印刷廠以及市內其他行業的工人也全部參加了這次罷工。由中俄工人組成的罷工委員會宣佈:此次罷工,非達目的不止。

在中東路工人罷工鬥爭的推動下,中國駐軍也召開會議,並通過決議:為了避免鐵路被日本佔領,應該剝奪霍爾瓦特手中的權利,並交中國手裡。3月14日,北京政府照會霍爾瓦特說:“中東鐵路,全屬中國領土,在中國領土主權之下,不容第二國施行其政治權,即不容俄國新舊當人在中國領土內引起政爭。”“現在貴總辦攬去中東鐵路各種政權,並利用軍警以供政治活動,致路界聯合會群起反對,運動罷工……本督辦為維持路務起見,特行通告貴總辦,克日將中東路一切政權悉行解除,由中國照約辦理。其他軍裝器械,一併派員驗收。”16日,白俄武裝被中國軍隊解除。霍爾瓦特也被迫向中東鐵路公司董事會提出“辭職”。中東鐵路工人第四次大罷工以工人的完全勝利結束。

此次罷工雖然只持續了4天,但卻具有重大的歷史意義。它不僅結束了沙俄對中東鐵路的統治,清除了與蘇俄為敵的據點,同時也打擊了其他帝國主義,特別是日本帝國主義的野心。在罷工鬥爭中,中國東北的工人階級進一步得到了鍛煉,它同全國各地工人階級鬥爭結合在一起,從而為中國共產黨的創建打下了深厚的階級基礎。

俄國的十月革命對中國的社會影響是巨大的。活躍在思想和文化領域的中國先進知識份子最早從中認識並接受了馬克思主義。他們認為要拯救中國被壓迫和被奴役的命運,就必須走俄國人的路。

在黑龍江,馬克思主義的傳播則要早於國內的其他地方。因為這裡與俄國接壤,連接俄國東西部的西伯利亞鐵路與中東鐵路貫通,這就為革命思想的傳入提供了條件。早在1905年,布爾什維克即在中東鐵路哈爾濱總工廠建立起秘密組織。其負責人舒米雅茨基以車工的身份為掩護,在俄國工人中開展革命活動。1907年,該組織又成立了“中央委員會”(對外稱俱樂部委員會)進行公開的活動,在領導哈爾濱和中東路沿線工會組織開展革命鬥爭的同時,開始在中國工人中進行革命宣傳工作。

1907年,在中東鐵路哈爾濱總工廠的工人舉行的兩次集會上,中國工人都與俄國工人肩並肩地站在一起。他們不僅積極地參加活動,而且發揮了重要的骨幹作用。1917年十月革命後,中東鐵路的布爾什維克組織開始積極領導俄國工人進行反對白俄分子的鬥爭。哈爾濱的中國工人與俄國工人站在一起,積極支持他們的革命行動。同年11月16日,秋林洋行的全體職工舉行罷工。11月20日,中東鐵路哈爾濱總工廠的工人召開代表大會,通過了《承認蘇維埃政權的決議》。

為了反對和消滅尚盤踞在中東鐵路和哈爾濱的沙俄殘餘勢力,布爾什維克在中東鐵路積極積蓄革命力量。1918年2月,布爾什維克在哈爾濱召開了中東鐵路職工代表大會,討論了中國工人的組織問題。同年10月,在其影響下,哈爾濱總工廠的工人成立起自己的第一個組織——三十六棚工業維持會。其後,在中東鐵路四次大罷工中,俄國布爾什維克不斷地向中國工人宣傳俄國革命,介紹俄國國內的情況,揭露西方帝國主義國家干涉俄國革命的目的。此外,這些俄國革命者還通過散發傳單等形式向中國工人宣傳馬克思主義,宣傳全世界無產者聯合起來進行革命的重要意義。中國工人就是在這種情況下,逐步認識到革命的真理,開始逐步接受了馬克思主義思想。

由於中東鐵路的原因,當時在哈爾濱有許多俄國僑民。隨著俄國人的逐漸增加,俄文報刊也開始陸續創辦、出版發行。十月革命後,在哈爾濱的市面上主要有紅党、白党和中立三種報刊。其中紅黨的報刊有《勞動之聲》、《前進報》、《回聲報》等10餘種。這些“赤色”報刊,由於大量報導宣傳革命思想,所以不斷遭到地方當局的限制,甚至取締。如1920年創刊的《前進報》,因宣傳俄國國內的工人鬥爭及報導俄國人民的生活,而被哈爾濱當局勒令停刊,該報主編海特被逮捕。

此時,在蘇俄國內出版的報刊也大量湧入哈爾濱。其主要是通過中東鐵路和郵遞流入市內的。這些報刊雖然在通過海關檢查時,部分被扣留,但還是有許多在市民中流傳。人們在閱讀這些書刊的過程中,程度不同地知道和認識了新思想,使俄國革命和馬克思主義在當地廣泛傳播開來。

另外,俄國的革命還通過旅俄的華工傳入黑龍江。當時由於中國政府與蘇俄政府斷絕外交關係,大批在俄務工的中國勞工返回國內。其中有大部分工人留在了哈爾濱。這些華工回國後,便把自己在蘇俄的所見所聞介紹給周圍的人。為此,地方當局十分驚恐。黑龍江省督軍鮑貴廷在給北京政府的密

電中說:“歐俄華工附和激党,回國鼓吹社會主義”。從中可知軍閥政府對十月革命和馬克思主義思想的影響是極為恐懼的。

此外,一些接受了先進思想的知識份子正在為傳播馬克思主義而積極奔走。如甯安籍人馬駿在天津求學期間參加了進步組織“覺悟社”。在回家度假的時候,他便利用一切機會宣傳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思想。

在甯安,馬駿在清真兩級學校和清真寺等處召開群眾集會並發表演講,揭露日本帝國主義侵略中國的陰謀,聲討軍閥政府出賣國家和民族利益的罪惡行徑,呼籲民眾起來進行鬥爭。之後,他帶領學生走上街頭,高唱《勿忘國恥歌》。馬駿還針對袁世凱的倒行逆施,親自編導並演出了話劇《一念差》,受到當地百姓的熱烈歡迎。在省立四中的畢業儀式上,馬駿情緒激昂地給全校師生做了《中國現代青年學生之出路》的演講。他說,中國現在就像一隻老綿羊,任帝國主義列強宰割。腐敗反動的軍閥政府把中國的土地一塊一塊地送給外國,是何等地屈辱啊。我們要收回這些土地,就得人人愛國。青年學生讀書,不是為了升官發財,而是為了挽救中國。他要求同學們承擔起自己肩上的國家和民族的責任,為了崇高的理想要勇於奮鬥和犧牲。

1917年,具有先進思想的留日學者鄧潔民回國後,在哈爾濱創辦了一所私立學校——東華中學。在學校裡,他積極宣傳改革思想和愛國思想,在學校建立青年會、愛國會、季報社等組織,開展進步活動。協助鄧潔民辦校的留蘇人士張西曼也把從蘇俄的考察情況介紹給師生。1921年7月,中國共產黨建立,由於哈爾濱是通往蘇俄的必經之地,所以當時許多中國內地的先進知識份子和中共黨員、國民黨員為了探求革命真理和參加國際會議而經哈爾濱赴蘇俄。而東華學校則是他們停留的重要地方。鄧潔先生為此付出了大量的心血,為中國共產黨和傳播先進思想做出了重要貢獻。

中國共產黨成立後,即積極派遣幹部到東北開展工作。1922年初,中國勞動組合書記部北京分部主任羅章龍受書記部和中共中央北京區代表李大釗的委派到東北考察。在哈爾濱,他會見了北京馬列主義研究會成員張昭德(張晉),重點考察了中東鐵路哈爾濱總工廠、戊通輪船公司和秋林洋行等處的工人情況。1922年2月,馬駿受中共北京地方執行委員會的派遣,到哈爾濱進行馬克思主義的宣傳工作。在哈爾濱道外王錦生醫生的施醫處,他結識了當時哈爾濱的進步青年韓迭聲,由於韓迭聲聽過馬駿的講演,對其火一樣的革命熱情和先進的思想非常敬佩,兩人很快就成了無話不談的朋友。不久,在馬駿的啟發和指導下,1922年2月2日,韓迭聲和另外幾個愛國青年組建了“哈爾濱救國喚醒團”。該團的宗旨是:“喚醒同胞,群策群力,以為外交之後盾,冀希挽回(中東鐵路)共管而達我統治領土大權之目的”,反對日本帝國主義提出的亡國的“二十一條”,反對白俄把持中東鐵路。同年2月10日,“哈爾濱救國喚醒團”在哈爾濱道外濱江公園召開了2萬余人的市民大會,強烈抗議帝國主義強加給中國的不平等條約,並冒著大雪和寒風舉行示威遊行。

1923年,馬駿又回到家鄉甯安開展革命宣傳教育活動。他在當地組織起“甯安回民崇儉會”。該會以宗教改革、反對封建禮教為宗旨,積極致力於對婚喪嫁娶等紅白喜事中的陳舊禮法進行改革,從而減輕了貧苦回民的沉重經濟負擔,受到百姓的歡迎。在甯安,馬駿還針對當地土豪劣紳意欲勾結日本帝國主義出賣鏡泊湖和森林資源的可恥行為,組織和領導民眾同賣國賊展開鬥爭。在“老戲園子”召開的群眾大會上,馬駿親自登臺演講,揭露官紳出賣民族利益的賣國行經,宣傳反帝愛國思想。由於當地民眾群情激憤,使這個破壞當地資源的計畫破產。

1923年3月,中共北京區抗委派遣陳為人、李振瀛來哈爾濱開闢黨的工作。同年7月,社會主義青年團哈爾濱支部成立,10月中共哈爾濱獨立組成立。從此黑龍江地區乃至東北地區無產階級先鋒隊組織正式誕生。

總之,黑龍江地區由於接受俄國革命比較早,而且工人階級在思想和組織上基礎比較深厚,所以為馬克思主義的傳播和中國共產黨早期組織的建立打下了很好的基礎。因此,黑龍江也成為全國建黨較早的地方。□

(作者單位:中共黑龍江省委黨史研究室)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