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美食>正文

成都這些骨灰級小吃 骨灰級吃貨念念叨叨一輩子

美食之都——成都, 小吃可是重要組成部分。 成都風味獨特、品類繁多的小吃, 與其肴饌一樣膾炙人口。 從各色小面到抄手、餃子, 從醃鹵到涼拌冷食, 從鍋煎蜜餞到糕點湯元, 從蒸煮烘烤到油酥油炸, 琳琅滿目, 各味俱全, 種類不下200種。

這麼多小吃中, 來看看那些骨灰級成都小吃, 骨灰級吃貨念念叨叨、吃吃喝喝一輩子都不得膩的!

糖油果子

糖油果子又稱天鵝蛋。 因形似而得名, 是四川成都著名傳統小吃, 青石橋三絕之一。 特色澤黃亮, 外酥內糯, 香甜可口。 糖油果子以糯米、紅糖和芝麻為原料, 將糯米粉團在油中炸制後裹上白芝麻並用竹簽穿起來。

一串有四五顆左右, 每串約三到五元錢。

在成都, 孟家巷糖油果子比較出名。 就在上池街附近, 地處細細窄窄的孟家巷子, 不熟路可真不好找, 但確是擺了很多年的小攤。 糖油果子外酥裡嫩、紅糖味兒濃郁、鮮甜夠糯,

趁熱吃最好。

還有一家, 市二醫院邊上的小時候的糖油果子, 滴點兒大、稀爛個攤攤, 天天排隊, 光顧的人超級多。

葉兒粑

葉兒粑又叫艾饃, 是四川地區特色傳統小吃。 節日食俗, 在川西農家清明節、川南春節的傳統食品。 1940年, 崇州懷遠“古鎮人家”將艾饃精心改制,

更名為葉兒粑, “懷遠葉兒粑”也是相當的經典出名。

在成都, 王婆蕎面的葉兒粑值得一嘗。 外形萌噠噠的葉兒粑在竹籠裡熱氣蒸騰, 咬一口, 舌尖上是柔滑糯糯的細膩觸感, 很有嚼勁但一點都不粘牙——據老成都人說這才是正宗的!肉餡兒也豐厚,

屬鹹口。 吃著矜持點, 當心流得滿嘴油。

補充一下, 成都幾乎家家早餐店、包子店都會賣葉兒粑, 味道也都還不錯哦。

春捲

每吃春捲, 一定是春天的標誌。 翻看資料, 發現最早的春捲叫春盤, 從唐朝興起。

在成都, 肖春捲算是同行中比較出名的。 開了很多年的路邊攤, 上過四川電視臺, 甚至有不少人開著名車特意來吃上幾份。 下午三四點才開始擺攤, 三、四個小時就賣光收攤了!其實春捲做起來並不複雜, 最贊的是一張張純手工烙的面皮, 特別薄;再蘸上她家自釀的甜醬, 甜而不膩, 嫌口味淡還可以加辣椒甚至芥末。

成都還有碧盒春捲、張記春捲、陳記新都南橋春捲……當然,每家菜市場頭攤攤上都會有賣春捲,特別是超級適合春天吃食。

兔腦殼

全球的兔肉產量為200萬噸/年,其中中國產量占30%,即60萬噸/年;而四川的消耗量占全國的70%,即42萬噸/年。國產兔的重量一般為4斤/只,按此計算,四川人每年要吃掉大約2億隻兔子。

看到以上這個資料有沒有驚呆?四川是兔頭的第一消費大省,每年至少吃掉2-3億個,成都至少占90%。可想而知,成都的吃貨有多愛兔頭!

在成都,婆婆紅板兔倒是很火啊。這是實實在在的老店,開了50年之久。幾乎每桌必點的兔頭,有麻辣和五香味,下單了才從紅油裡撈上來,那香氣簡直把吃貨們的魂兒都吸了去。

還有雙流的“喬一喬”、“老媽兔頭”,都江堰的“尤兔頭”,新都的“龍記兔頭”和“越兔頭”。特別喜歡尤兔頭,精選上等鮮兔頭,碼味去腥,文火鹵之,火至九分,涼擱在側。客人點好,再把兔頭加入祖傳秘制鹵料鍋中冒熱,起鍋加料,拌成五香、麻辣兩味,調料都超級美味呀!

蛋烘糕

蛋烘糕,四川成都著名的漢族小吃,始於清代。清道光年間,成都文廟街石室書院旁一位姓師的老漢從小孩辦“姑姑筵”中得到啟發,遂用雞蛋、發酵過的麵粉加適量紅糖調勻,在平鍋上烘煎而成。吃起來酥嫩爽口,口感特別好。

成都最牛蛋烘糕(主要是老闆傲嬌),賀記蛋烘糕,只此一家別無分店。要看心情擺攤,逢年過節啊,寒暑假都要休息,嚴格跟隨周邊4中學生的動向。餡兒料的種類很多,自己炒的土豆絲啊,牛肉燥些都很香,最近居然還有榴槤餡兒的,排隊是常有的事。

當然,好吃的還有陳記蛋烘糕、工人村陸記蛋烘糕、高記蛋烘糕……

冰粉

冰粉是一道著名的傳統小吃,屬於四川貴州地區的夏季小吃。冰涼香甜,嫩滑爽口,生津解暑,清涼降火。作為夏天的一道美食,因其爽滑、透明、冰爽、美味、價廉而倍受人們青睞。

在成都,電子科大冰粉算是口碑挺好的,然而並沒有門店,只是騎個車來回來賣。騎車的嬢嬢很熱情,一直說她家的冰粉是會呼吸的冰粉。冰粉裡放了很多醪糟、粉子和紅糖,料特足,一口爽滑又彈牙。不知道現在這個流動攤位是否還存在。

現在冰粉發展出很種類,裡面材料的搭配也可根據個人的喜好隨意轉化,但是,紅糖冰粉和三鮮冰粉,依然是廣大吃貨心頭的朱砂痣和窗前的明月光呀。

鍋盔

鍋盔源于外婆給外孫賀彌月贈送禮品,後發展成為風味方便食品。一碗肥腸粉陪一個鍋盔,早飯、中飯、晚飯都可以是它!成都人有好愛鍋盔,幾乎每家肥腸粉都要有一個打鍋盔的師傅,軍屯酥鍋盔集會佔據了鍋盔界半壁江山。

在成都,王記特色鍋盔算是比較出名的,這家鍋盔就在被稱為“吃貨線”的154公車路線上。一個鍋盔配二兩肉,而且排隊限買4個。不想排隊?也可以,坐下來吃碗粉吧,但限買1個——別問為什麼,就是生意太火了,任性!

還有嚴太婆、邱二哥、其樂鍋盔等等,一個鍋盔頂飽!

涼糕

(雖然還沒到時候,但已經饞了)

水晶涼糕是成都的風味小吃,它是白嫩晶瑩的薄片,色澤微微泛綠。夏日裡,將其盛入碗內,淋上紅糖水,透著一絲誘人的涼意。

小名堂的涼糕(夏天才有),分量足,Q彈滑嫩,夏日的解暑利器。

▽▽▽

成都小吃那麼多,作為吃貨的你,又最喜歡哪些呢?

四川新聞用戶端綜合

成都還有碧盒春捲、張記春捲、陳記新都南橋春捲……當然,每家菜市場頭攤攤上都會有賣春捲,特別是超級適合春天吃食。

兔腦殼

全球的兔肉產量為200萬噸/年,其中中國產量占30%,即60萬噸/年;而四川的消耗量占全國的70%,即42萬噸/年。國產兔的重量一般為4斤/只,按此計算,四川人每年要吃掉大約2億隻兔子。

看到以上這個資料有沒有驚呆?四川是兔頭的第一消費大省,每年至少吃掉2-3億個,成都至少占90%。可想而知,成都的吃貨有多愛兔頭!

在成都,婆婆紅板兔倒是很火啊。這是實實在在的老店,開了50年之久。幾乎每桌必點的兔頭,有麻辣和五香味,下單了才從紅油裡撈上來,那香氣簡直把吃貨們的魂兒都吸了去。

還有雙流的“喬一喬”、“老媽兔頭”,都江堰的“尤兔頭”,新都的“龍記兔頭”和“越兔頭”。特別喜歡尤兔頭,精選上等鮮兔頭,碼味去腥,文火鹵之,火至九分,涼擱在側。客人點好,再把兔頭加入祖傳秘制鹵料鍋中冒熱,起鍋加料,拌成五香、麻辣兩味,調料都超級美味呀!

蛋烘糕

蛋烘糕,四川成都著名的漢族小吃,始於清代。清道光年間,成都文廟街石室書院旁一位姓師的老漢從小孩辦“姑姑筵”中得到啟發,遂用雞蛋、發酵過的麵粉加適量紅糖調勻,在平鍋上烘煎而成。吃起來酥嫩爽口,口感特別好。

成都最牛蛋烘糕(主要是老闆傲嬌),賀記蛋烘糕,只此一家別無分店。要看心情擺攤,逢年過節啊,寒暑假都要休息,嚴格跟隨周邊4中學生的動向。餡兒料的種類很多,自己炒的土豆絲啊,牛肉燥些都很香,最近居然還有榴槤餡兒的,排隊是常有的事。

當然,好吃的還有陳記蛋烘糕、工人村陸記蛋烘糕、高記蛋烘糕……

冰粉

冰粉是一道著名的傳統小吃,屬於四川貴州地區的夏季小吃。冰涼香甜,嫩滑爽口,生津解暑,清涼降火。作為夏天的一道美食,因其爽滑、透明、冰爽、美味、價廉而倍受人們青睞。

在成都,電子科大冰粉算是口碑挺好的,然而並沒有門店,只是騎個車來回來賣。騎車的嬢嬢很熱情,一直說她家的冰粉是會呼吸的冰粉。冰粉裡放了很多醪糟、粉子和紅糖,料特足,一口爽滑又彈牙。不知道現在這個流動攤位是否還存在。

現在冰粉發展出很種類,裡面材料的搭配也可根據個人的喜好隨意轉化,但是,紅糖冰粉和三鮮冰粉,依然是廣大吃貨心頭的朱砂痣和窗前的明月光呀。

鍋盔

鍋盔源于外婆給外孫賀彌月贈送禮品,後發展成為風味方便食品。一碗肥腸粉陪一個鍋盔,早飯、中飯、晚飯都可以是它!成都人有好愛鍋盔,幾乎每家肥腸粉都要有一個打鍋盔的師傅,軍屯酥鍋盔集會佔據了鍋盔界半壁江山。

在成都,王記特色鍋盔算是比較出名的,這家鍋盔就在被稱為“吃貨線”的154公車路線上。一個鍋盔配二兩肉,而且排隊限買4個。不想排隊?也可以,坐下來吃碗粉吧,但限買1個——別問為什麼,就是生意太火了,任性!

還有嚴太婆、邱二哥、其樂鍋盔等等,一個鍋盔頂飽!

涼糕

(雖然還沒到時候,但已經饞了)

水晶涼糕是成都的風味小吃,它是白嫩晶瑩的薄片,色澤微微泛綠。夏日裡,將其盛入碗內,淋上紅糖水,透著一絲誘人的涼意。

小名堂的涼糕(夏天才有),分量足,Q彈滑嫩,夏日的解暑利器。

▽▽▽

成都小吃那麼多,作為吃貨的你,又最喜歡哪些呢?

四川新聞用戶端綜合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