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育兒>正文

養出正面樂觀的小孩?5個簡單教養心法!

唯有生性樂觀的孩子在遭遇到生活難題時, 才會在第一時間往正向的方面思考, 本文提供家長5大方法, 讓你在日常生活中就能激發出孩子積極樂觀的本能!

從小就具備樂觀態度的孩子們, 長大後, 他們的身心靈除了會比同年齡的人來得更加健康, 同時, 他們更容易對生命感懷幸福, 因此, 身為家長的我們到底該如何才能激發出孩子樂觀積極的天性呢?

美國教養雜誌《Parents》彙整出5大秘訣, 讓家長們直接就能從日常生活中輕鬆上手!

1.孩子說不會?陪伴建立信心

當孩子手中的數學考卷滿是訂正錯誤的紅字, 他不免也會自餒的感到:我就是笨、數學就是不好!怎麼都學不會, 其實不只是數學, 我們自己小的時候也常會因為畫不出心中所想要表達的圖案, 就認定自己沒有藝術的天分, 抑或是因為不擅長某種球類運動, 就否定自己未來能在體壇發光發熱的機會。

當我們經常在孩子面前不自覺地對很多的事情做出否定的論調時, 孩子自然就會複製這樣的想法。

想讓孩子勇於挑戰並克服挫折, 首先, 家長要做的就是先改變自己, 身為家長的你, 可以試著這麼說:學習本來就不是那麼容易的事, 包括學會一項新的運動也是, 但只要找到突破點之後, 自然就會漸入佳境!或是「媽咪知道你現在還不會看幾點鐘, 其他小朋友也都一樣, 都是多練習幾次就可以了唷! , 讓孩子知道技能是可以透過學習來精進, 這樣就可以會讓孩子未來在面對惱人的事情中, 仍能堅定自我的信念。

2.忍不住抱怨?再多想一分鐘

有了孩子以後, 媽媽常會擔心這個、擔心那個, 尤其當孩子才兩、三歲時,

心中的焦慮更是來到了高峰, 做什麼事都匆匆忙忙的, 真的是有夠煩的! 這是許多新手媽媽往往會不經意流露的心聲, 因而在態度的表現上自然就越發的消極。

當父母老在孩子面前越抱怨財務上的困擾, 或是一整天下來過得有多糟糕, 這在潛移默化中就會讓孩子未來在遭遇相同的狀況時, 下意識地以同樣的方式反應, 相反地, 家長應該要在孩子面前多說一些實際上進行順利的事情, 像是:今天總算是敲定了這次工作上的專案, 真是工程浩大!或是, 今天跑郵局很順利, 直接去都不用等, 在櫃檯前一下子就處理好了。

其實, 人們在一天當中都免不了觸碰到許多酸甜苦辣, 重要的是在心態上, 我們都該對接續的日子懷抱希望,

並持續專注在既定的目標上。

3.差不多就好?適齡設立標準

當孩子們有機會表現與證明自己的能力時, 我可以, 的態度就能在他們的心底滋長茁壯;因此, 當孩子開始上幼稚園時, 家長就可以為孩子設定一些單純的目標任務, 像是收拾玩具、折疊棉被、換穿衣服、盥洗沐浴、打掃房間、物歸原主等等, 讓孩子建立起責任心, 同時又能減輕媽媽在家務上的負擔。

每當我的孩子做到時, 他就會很開心跑到我面前跟我說:媽咪, 我把被子折得很好唷, 你快來看!當下我立刻就能體會到他那股油然而生的榮譽感跟自信心, 一位媽媽分享道。

因此, 家長們應該藉由賦予孩子適當的目標任務, 讓孩子知道你對他的信賴,

同時他也才會更加確信自己、相信自己。

4.擔心會受傷?鼓勵合理冒險

父母常會膠著在保護孩子的底線, 我們既不想讓孩子受傷, 卻又擔心扼殺他們自我成長的機會;然而, 實際上, 許多家長都會因為孩子一開始表現得不夠熟練, 進而阻止或打斷孩子自行嘗試許多的活動, 久而久之, 導致孩子自信心不足, 更讓孩子的態度轉趨消極。

縱使今天孩子一定會犯錯, 但絕對比完全不去嘗試來得好, 因為成長就是必須不斷的從錯誤中學習, 像是讓幼稚園大的孩子獨自在後院玩耍, 或是在沒有家長的陪同下, 參與校外教學活動等;待孩子的年紀稍長一些, 就可以再鼓勵孩子進行更具挑戰性的項目, 像是登山郊遊或是參加夏令營等等。

畢竟,培養孩子獨立的最好方法,就是放手讓他們勇於嘗試新鮮事!

5.順其自然?要給他方法

樂觀是在瞭解情況以後,做出接納現況的反應和實際行動,並非一頭熱的正面思考而已。我們希望孩子保有樂觀的心情,主要為的是讓孩子掌握對未來生活中所有突發狀況的應變能力。

比如搬家時孩子到了新環境,在交友上一開始肯定不會那麼的順利,因此,家長與其跟孩子說:你在舊家時都有很多朋友啊,等到這邊的小朋友知道你是誰之後,就會跟你做朋友了,不如說:我知道換到一個新的地方需要些時間來適應,交朋友也是一樣,你不如可以趁放學騎腳踏車回家的時候,問問看有沒有跟你一樣騎車的小朋友,看要不要跟你一道回家?

家長務必要讓孩子知道,想要解決問題,除了需要耐心,更重要的是方法,就像我們親手栽種一盆花卉一樣,想要看到開花結果的那天,期間無法避免的,就是細心澆灌與耐心等待。

畢竟,培養孩子獨立的最好方法,就是放手讓他們勇於嘗試新鮮事!

5.順其自然?要給他方法

樂觀是在瞭解情況以後,做出接納現況的反應和實際行動,並非一頭熱的正面思考而已。我們希望孩子保有樂觀的心情,主要為的是讓孩子掌握對未來生活中所有突發狀況的應變能力。

比如搬家時孩子到了新環境,在交友上一開始肯定不會那麼的順利,因此,家長與其跟孩子說:你在舊家時都有很多朋友啊,等到這邊的小朋友知道你是誰之後,就會跟你做朋友了,不如說:我知道換到一個新的地方需要些時間來適應,交朋友也是一樣,你不如可以趁放學騎腳踏車回家的時候,問問看有沒有跟你一樣騎車的小朋友,看要不要跟你一道回家?

家長務必要讓孩子知道,想要解決問題,除了需要耐心,更重要的是方法,就像我們親手栽種一盆花卉一樣,想要看到開花結果的那天,期間無法避免的,就是細心澆灌與耐心等待。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