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香港市民餐桌上的“寧夏菜芯”

央廣網北京7月2日消息據中國鄉村之聲《三農中國》報導, 昨天是香港回歸祖國20周年紀念日。 20年來, 全國各地對香港市民生活的支持源源不斷。 寧夏菜芯作為香港市民離不開的一道普通青菜, 無形中把相隔三千多公里的香港與寧夏兩地緊緊地聯繫到了一起。

張師傅:寧夏菜芯跟現在本地種的菜芯不一樣, 比較青綠、脆爽, 生長的長度都比較均勻。

位於香港旺角的洛克茶餐廳, 大廚張師傅一提到“寧夏菜芯”情有獨鍾。

香港沙田街市。 經營者林女士與記者聊了起來。

記者:這個菜是產自內地是吧?

林女士:寧夏。

記者:每天這個菜賣的怎麼樣?

林女士:OK啦, 一天可以賣十幾、二十斤吧。

記者:您自己也比較喜歡吃這個菜?

林女士:對啊, 我們自己肯定喜歡吃, 因為這個菜有保證嘛。

但當記者問到寧夏在哪裡時?卻把林女士和一些顧客難住了。

記者:不知道?

市民:不知道。

香港市民很少有人知道這些顏色青綠、口感香甜的菜芯居然產自距離香港三千多公里以外, 位於祖國大西北、騰格裡沙漠邊緣的寧夏回族自治區中衛市。

七年前, 香港人高先生在中衛市政府到香港招商引資時, 他和母親決定來到這裡種菜。

高先生:第一次來感受是沙漠邊緣能不能種上菜呢, 也有懷疑過, 而且這裡的風也比較大一點, 隨著菜的生長, 覺得還行, 每一年把地一步步擴展出去、增加。

記者:您覺著這個菜在國內屬於什麼水準?

高先生:土質、天氣的因素, 在國內如果種植這個蔬菜, 寧夏地區基本上是最好的。

除了菜芯他們還試種成功了芥藍、學鬥白等蔬菜。 不僅如此, 高先生的蔬菜基地也從最初的幾百畝發展到現在的2500畝, 並帶來了6家香港客商來寧夏種植菜芯。

高先生的母親吳女士:我們作為一個香港公民, 在這裡能夠得到國家、政府各方面的支持, 我們已經很滿足了。

收割了的寧夏菜芯通過冷凍等處理環節, 再經過幾千公里的冷藏運輸, 50個小時左右,就能擺上了香港市民的餐桌。 2014年起, 隨著寧夏開通了供港蔬菜綠色通道, 寧夏菜芯漸漸佔據了香港優質品牌蔬菜市場。

截止目前, 寧夏供港蔬菜面積已經達到15.5萬畝, 年產寧夏菜芯等蔬菜48萬多噸。

中衛市東園鎮謝灘村的韓麗在自家門口為這家香港企業打工, 既照顧了老人和孩子, 又增加了收入。

記者:你在這兒做幾年了這個菜?

韓麗:三年了。

記者:怎麼樣?

韓麗:好著呢麼, 這個活挺好幹的, 查菜、稱菜麼。

記者:能賺上錢麼?

韓麗:能呀。

記者:一個月賺多少錢?

韓麗:一個月三千。

現在, 來自遙遠寧夏的菜芯, 已經成為香港蔬菜市場上優質菜芯的代名詞, 同時也是全國各地支援香港, 與香港共同發展繁榮的一個象徵。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