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育兒>正文

害怕寶寶個子矮?長高“三三”原則需牢記於心

人的一生當中, 思想、心智等精神方面是不斷成長、成熟的過程。 但是, 相對於這些精神上成長的無限可能性來說, 身體上的成長可是有固定的發育階段, 如果一不小心錯過, 可能將成為終生的遺憾。 有的父母想要寶寶擁有高個子, 心裡卻總有著“遺傳絕對論”的執念, 並未花費時間和精力去研究長高的方法和原理。 其實, 想要寶寶長高並非難事, 只需將“三三”原則牢記於心足矣!

掌握孩子生長情況, 需注意三個步驟

第1步:觀察生長發育情況

家長應該將自家孩子適當與身邊的孩子“作比較”, 如果發現自己的孩子比周圍同年齡、同性別的孩子長得慢、個頭矮, 就應儘早找醫生諮詢, 通過對比孩子的正常生長量表, 綜合遺傳因素、營養因素等方面, 來瞭解孩子當前的身高情況是處於平均值還是偏矮的狀態。

第2步:記錄身高生長曲線

對於生長發育中的孩子來說,

家長應該定期記錄孩子的身高增長情況, 以起到監測的作用, 達到“早發現早干預”的目的。 如果有些家長懶于定期監測, 那麼可以觀察寶寶衣服大小的情況。 這是因為寶寶的生長發育可謂是“一天一個樣”, 如果寶寶很長時間不穿, 袖子和褲腿仍然沒有變短的情況, 那麼肯定也有問題。

第3步:瞭解孩子的性發育

性早熟或青春期發育提前的孩子會伴有骨齡提前, 可能導致“高小孩”、“矮大人”的現象。 生活中有不少孩子在小學時身高比同齡高, 但一到初中或高中, 生長速度明顯下降, 如果那時再就醫, 孩子的骨骺端可能已經閉合或接近閉合。 也就是說, 孩子的最終身高已經既定或者接近成年身高。 家長應該瞭解相關知識,

密切注意孩子青春期發育的跡象, 特別是出現生長加速時, 應該注意是否開始性發育、性發育的時間是否過早等問題, 及時檢查骨齡, 及早干預。 一般女孩8歲前開始乳房發育, 男孩9歲以前開始睾丸發育, 都稱為性早熟。

把握長高關鍵時期, 需抓住三大階段

基礎階段:嬰幼兒期

嬰幼兒期是寶寶生長發育最為快速的階段, 0-1歲寶寶平均增長20-25cm左右, 1-3歲寶寶平均增長8-10cm左右。 在孩子3歲前, 影響長高的營養因素遠遠超過遺傳因素, 其對最終身高差的影響十分關鍵, 所以這一階段最為重要的工作是營養補充到位。 如果營養不良或是抵抗力差經常患病, 則會限制或影響孩子的身高增長, 出現矮小、發育期身高增幅減小等問題。

“維生素A+D+鈣”是孩子最佳的長高黃金組合, 鈣+維生素D保證基礎骨量的充足, 即對骨骼強度的保證。 而維生素A則能夠增強長骨骨骺軟骨中的細胞活性, 從而促進長骨(四肢)增長, 同時促進與長高密切相關的生長激素和甲狀腺激素的分泌, 從多方面促進身高的增長。 由此可見, 維生素A是骨骼“長度”的保證, 它才是寶寶長高的關鍵密碼, 千萬不可忽視。 家長一定要遵循醫生建議, 從寶寶出生後開始服用維生素AD滴劑(伊可新), 每天1粒按時補充, 堅持到寶寶3歲以上。 此外, 如果飲食中的鈣質含量較低, 則還需要額外補充鈣質。

平穩階段:學齡期

孩子在青春期來臨之前, 每年的身高增長會呈現平穩緩慢的增長趨勢, 一般每年增高5-7cm。

家長應該注意保證寶寶的睡眠品質和時間, 並且注意保持家庭氣氛的融洽。 此外, 家長還應該把運動與遊戲結合起來, 既能增加孩子對於運動的興趣, 又能鍛煉身體的協調能力, 比如可以讓孩子在戶外滑冰、騎車以及進行各類球類運動。 另外, 如果飲食中無法獲取充足的維生素A, 外加又有較強生長需求的孩子, 此階段仍需注重額外補充維生素A, 以促進生長激素的分泌。 如果孩子每天的奶量不能達到500毫升, 最好額外補鈣和維生素D來增加鈣營養, 孩子每日的適宜鈣攝入量達到600-800mg, 可根據乳製品的飲用量來計算補鈣量。

衝刺階段:青春期

青春期是指女孩8-10歲, 男孩9-11歲這段時間。 在青春期的孩子, 平均每年可以增高7-10cm。 在此期間, 孩子的身高增長之和大概在25-28cm左右;在此之後,骨縫逐漸閉合,所以家長一定要把握好這個關鍵時期。家長需注意日常飲食的營養均衡,避免高熱量、高脂肪、高糖分食物,以免發生性早熟而使骨骺提前閉合,同時也注意充足的鈣和維生素AD的攝入。家長切勿因為課業繁重而耽誤孩子的睡眠時間以及影響睡眠品質,同時還要避免運動過度,否則可能會適得其反。

把握以上原則之後,家長一定要運用在實際生活中,助力寶寶的“長高大計”順風順水、一路看漲!

孩子的身高增長之和大概在25-28cm左右;在此之後,骨縫逐漸閉合,所以家長一定要把握好這個關鍵時期。家長需注意日常飲食的營養均衡,避免高熱量、高脂肪、高糖分食物,以免發生性早熟而使骨骺提前閉合,同時也注意充足的鈣和維生素AD的攝入。家長切勿因為課業繁重而耽誤孩子的睡眠時間以及影響睡眠品質,同時還要避免運動過度,否則可能會適得其反。

把握以上原則之後,家長一定要運用在實際生活中,助力寶寶的“長高大計”順風順水、一路看漲!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