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國際>正文

舒爾茨和默克爾性格到底有啥不同?德媒:他有些激情與小憤怒

【歐洲時報3月21日蔚醬編譯】在德國社會民主黨(SPD)3月19日舉行的特別代表大會上, 605名代表一致投票支持馬丁•舒爾茨擔任該黨主席, 並將作為該党總理候選人在今年的德國總理選舉中挑戰默克爾。

《南德意志報》報導, 在聯邦德國的歷史上從出現過因為提名一個候選人, 而引起如此之大的民調變化。 自1949年以來, SPD黨就再未出現過一個像維利•勃蘭特一樣的領導人, 能夠將該黨凝聚, 如此激烈地投入到大選的爭奪中。 而舒爾茨的出現做到了。 迄今為止, “舒爾茨效應”已經讓SPD黨在一輪輪民調中超越了現任總理默克爾所在的基督教民主聯盟党(CDU)。

在19日SPD的特別黨代會上, 舒爾茨更是以百分之百的得票率當選黨主席, 創下該黨戰後歷史上的一項新紀錄。

對於默克爾和舒爾茨來說, 這是一場激烈的戰鬥。 如果把默克爾比作一個沉穩克制的, 不局限於黨派概念的大國領袖, 那麼舒爾茨就是一個熱情、具有煽動性的社民黨人。 他們的對決是硬碰硬的較量, 但卻是以完全不同的脾氣、秉性和風格:一個飽含激情, 一個沉穩克制;一個是民眾早已熟知的領導人, 一個是他們期待瞭解的政客;一個已經“江河日下”, 一個是完全的嶄新面孔。 在德國的大選史上, 這樣的作風不同, 相互對立的競選並不罕見。

2005年, 施羅德帶領的SPD黨分崩離析, 而CDU卻剛剛崛起。

而如今的情形仿佛12年前的反轉。 以舒爾茨為黨魁的SPD如今備受振奮, 積極地為他們的候選人的未來鋪路。 而在默克爾的前進道路上, 其姊妹政黨CSU很可能成為絆腳石。 由於在“難民問題上”存在諸多分歧, 在確立候選人的態度上默克爾和其所在政黨遠遠不如SPD如今這般“擲地有聲”。 在歐盟如今大環境尚不確定的情況下, 這一“蝴蝶效應”很有可能在未來產生變數。

如今德國社會, 對因社會不平等和保守主義造成的極端右翼勢力崛起而感到不安;對德國社會、經濟現狀和政治上的不作為而感到不滿;同時對於政策極端化可能造成的經濟惡化產生擔憂, 而這些共同造成了“舒爾茨現象”。 但事實上, 在舒爾茨高呼做出改變的同時,

根據他的政治履歷, 一場徹底的革命或許是不現實的。

與此同時, 默克爾此次訪問美國再次向外界展示了她的外交能力, 展示了她是如何把劣勢轉化成優勢的能力。 在惡劣的政治形式下, 在獨裁主義的烙印下, 默克爾成功地“凍結”了一個一直攻擊她的男人。

2017大選, 舒爾茨所點燃的火能燒的多大, SPD的燎原之勢能否形成, 尚不可知。 舒爾茨與默克爾的差異就在於, 他沒有默克爾的政客姿態, 並且比她多了些激情與小憤怒, 他和他所主張的“打破常規”能走多遠, 能不能取得大選的勝利, 還需要拭目以待。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