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安史之亂時王維身事賊心背異:立場堅定威武不屈

說起王維, 凡是讀過點書的, 都知道他, 尤其是他的“大漠孤煙直, 長河落日圓”(《使至塞上》)、“紅豆生南國, 春來發幾枝, 願君多採擷, 此物最相思”(《相思》)、“勸君更進一杯酒, 西出陽關無故人”(《送元二使安西》)、“明月松間照, 清泉石上流”(《山居秋瞑》)等等, 膾炙人口。 但是, 最讓人感動的, 應是王維的氣節——身陷賊中, 仍然保留了文人的高尚:身從賊, 心不從賊!

網路配圖

“祿山陷兩都(洛陽, 長安), 玄宗出幸(實際上是逃跑), 維扈從不及, 為賊所得。 維服藥取痢(不怕苦呵), 偽稱喑病。 祿山素憐之, 遣人迎至洛陽, 拘于普施寺, 迫以偽署。 祿山宴其徒于凝碧宮, 其樂工皆梨園弟子、教坊工人。 維聞之悲惻, 潛(暗地裡)為詩曰:‘萬戶傷心生野煙, 百官何日再朝天?秋槐花落秋宮裡, 凝碧池頭奏管弦。 ’賊平, 陷賊官三等定罪, 維以《凝碧詩》, 聞以行上, 肅宗嘉之, 會縉(王維的弟弟王縉)請削己刑部侍郎以贖兄罪,

特宥之, 責授太子中允(幸運地遇上了能理解他的皇帝唐肅宗李亨)。 ”

這段話用不著多解釋, 已說得很清楚了, 原文見《舊唐書·列傳一百四十·文苑下》。

《新唐書》對此事的記載大同小異:“祿山大宴凝碧池, 悉召梨園諸工合樂, 諸公皆泣, 維聞甚悲, 賦詩悼痛。 ”

這兩段記載,

突出了王維的立場, 一不是主動當偽官, 二是即使你讓我當, 我的心還是不在你這裡, 立場堅定。

王維, 一個文人的高貴品質, 就此體現出來了。

什麼叫威武不能屈?這就叫威武不能屈。 後人更多關注的是王維的詩, 王維的畫, 王維和孟浩然所開創的山水詩派。 當然這些也重要, 更重要的是文人的品質。

王維不能和屈原相比, 不能和文天祥相比, 不能和岳武穆相比, 他們用生命贏得了歷史的謳歌。 但王維, 一樣有他值得肯定的地方, 就是身雖事賊, 心卻背異。 晚年的王維寄情田園山水, 是在曲折地透露出他對現實世界的不滿和抗爭, 有的詩還有虛無冷寂的所謂“頹廢”調子, 是他在飽經滄桑後對人生的感悟。

王維塑像

王維, 因為安史之亂, 讓他的一生, 不能完全光輝。

王維, 也因為他的立場堅定, 讓文學史家們從來沒有詆毀, 甚至連責問都沒有, 這不能不說是奇跡。 因為, 王維用他的詩, 表明了他的心跡, 他的愛恨。

“縱死猶聞俠骨香”(《少年行·其二》), 正是王維真實的人生寫照。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