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揭秘宋遼戰爭真正的英雄並非楊家將而是另有其人

宋遼戰爭曠日持久, 北宋兩次北伐都沒有成功收復燕雲幽州地區, 雙方久攻不下, 而持續的戰爭已讓雙方國內民怨沸騰, 國庫空虛, 兩國終於於西元1004年, 訂立盟約, 互為兄弟之國。

公於979年, 趙太宗趙光義一直想要結束南北群雄割據的局面, 統一中國, 收復遼國佔領的幽州之地, 于時發動了第一次的北伐大遼, 宋遼戰爭拉起了帷幕。 不曾想這一戰爭持續了25年至久, 深刻影響了歷史的進程。 、

在趙光義之前的趙光胤就曾五代十國末期的各國紛爭, 深為感觸, 應運而起, 代周稱帝, 一心想要結束亂世紛爭的大世, 完成統一中國的心願, 常言說“合久必分, 分久必合”, 五代十國可以說是中國歷史長河中一段昏暗交錯的亂世紛歌。 各國之間的常年的征戰兼併, 生靈塗炭, 百姓漂零, 各地英雄豪傑趁勢而起。 這種時代背景造就了亂世英雄的情懷, 就不難理解趙光義的北伐統一中國的理想。

雖然第一次北伐以失敗告終, 趙光義也險些在幽州城下中箭喪命, 但是這些失敗沒有阻止他的第二次北伐的決心。 在休養生息幾年後, 遼景宗逝世, 幼主即位, 母后專權, 這讓當時的北宋朝臣, 以為正是趁虛而入的好時機, 但實際情況並非如此, 遼國雖是政權更迭, 但是朝廷上下一心, 而且大遼蕭太后政治清明, 任人唯賢, 國家下上一片和睦順遂。 錯估的遼國局勢, 讓北宋的第二次北伐陷入了久戰不下的拉鋸戰中。

宋遼戰爭是怎樣發生的

宋遼戰爭從西元979年打到1004年, 歷時25年之久, 對於這樣的一場曠日持久的長期戰爭而言, 戰爭的動機已不是攻城掠地, 洩恨報仇這類小私小義能支持的。

澶淵之盟 訂立畫像

在宋太祖趙匡胤確定“先南後北”的大統方針後, 宋太宗趙光義繼承遺志, 於西元979年, 滅掉北漢後, 立即揮軍北上, 劍指幽州燕雲地區, 軍隊規模之大, 決心之盛, 讓人不難聯想這是趙光義在經歷五代十國動亂紛爭的亂世情懷, 當然, 這也與當時的軍事理論以打突襲遊擊戰,

講究速戰速決有關, 這是那個時代小國林立, 邊境不分所決定的, 後來, 在遇到北方廣袤的大遼時, 這樣的戰術就不起作用, 趙光義的第一次北伐以在幽州城下中箭負傷結局, 他僥倖逃脫遼軍的合圍, 回到北宋後, 開始長達6年的“弭兵”, 其實就是休養生息, 整頓兵力, 伺機再戰。

儘管期間宋遼兩國小戰不斷, 遼景宗逝世後, 宋國還趁虛而入, 但沒有討得好果子吃, 還曾向遼國求和, 但被遼國拒絕, 但這些都沒有阻礙趙光義的第二次北伐, 他還是要實現他的“經略燕雲”的大計。 在第二次長久的征戰中, 宋國大多數處於主動攻擊的一方, 不論勝負, 兩方的戰績持平, 這場沒有贏家的戰爭打到最後兩國都支撐不下去了,

於是才在西元1004年, 宋遼兩國簽訂澶淵之盟, 結為兄弟之國, 而後雙方維持了很長一段相安無事的局面。

宋遼戰爭巔峰對決干戈動

歷史上的宋遼戰爭, 是指從西元979年宋朝立國後, 宋太宗趙光義決定北伐收復幽州以來, 前後持續25年之久的, 以燕雲地區的歸屬劃分為爭端的長期戰爭。 最後於西元1004年雙方訂立澶淵之盟, 宋遼結為兄弟之國而結束。

宋遼地圖

北宋和遼國在西元975年互通友好,在西元979年,趙太宗趙光義決定統一中國,收復幽州燕雲之地而發兵北伐,先是進攻和遼國同盟的北漢政權,遭到了遼國的出兵援助。但被宋軍大破遼軍援線,北漢於該年的5月降宋 ,而後北伐戰線阻礙消除,一路暢通,直達大遼。

次月,宋太宗決定繼續北伐收復幽州,遭到眾部將的多數反對,因為攻打北漢,宋軍已是連續作戰,筋疲力盡,還未休整,更沒有軍餉犒賞,眾將士久坐不發,宋太宗不想失去趨勢追擊遼軍的機會,在只有一位元將領同意的情況下,命令宋軍集結,自己率軍北上。在幽州攻城戰中,久戰不下,被遼軍五院軍及後趕來的援軍包抄,破陣敗北。趙光義已負箭中傷,逃回北宋 ,這次攻打幽州失利,狠狠了挫消趙光義的銳氣,第一次趙光義的北伐以失敗告終。

在趙光義發動第二次北伐間隙,因為遼景宗去世,雙方相安無事數年,在西元986年,大遼幼帝即位,母后專權,這讓北宋以為是此良機,決定第二次北伐。其實北宋錯估了大遼國情,當時雖是遼主少年,母后專權,但是遼國集團內部卻是團結齊心,朝臣一心,政治清明,這為第二次北伐的久爭不下埋下伏筆。

宋遼戰爭有楊家將參與嗎

從西元979年至西元1004年,間隔時間持續25年之久的宋遼戰爭,楊家將老令公楊業在宋遼邊關今保定境內,廊坊一帶平原抗擊遼軍。

現代有關楊家將抗遼的電視劇,滿螢屏的亂飛,其中的史實改編也有很多誇大,不能全信,因為一門三代,滿門忠烈的典型形象,極具愛國教育意義,而被社會民眾所喜歡,於是真實的歷史事實,經過傳承者的語言加工,便極具戲劇效果的在歷史中流傳至今。但是真實歷史上的楊家將生活在北宋年間的,參與抗遼的事蹟也是事實,只是楊家將在其中的貢獻,就沒有電視劇裡渲染的一門忠烈,堪為北宋長城那樣厚重。真實的歷史往往是出乎意料的,因為人們總是傾向於記住精彩,有趣的東西,而平白直述的東西卻讓人沒有興趣,真正的英雄淹沒在歷史的浪花裡,不被人民大眾銘記,真是諷剌。

歷史考據,在羊山戰役和遂城戰役中,楊延昭根本不是宋軍主帥,而且楊延昭也沒有起來舉足輕重的作用,主帥之人另有其人,是當時恩州刺史秦翰和康州刺史李繼宣,他們兩人在此戰中大敗遼軍,被宋朝稱為大克捷 ,而被後世歌頌的楊延昭和楊嗣,在戰爭開戰後不久,便撤退後方,遼軍的對抗主力一直是由秦翰和李繼宣兩人率領的宋軍,並不是楊家將眾人,所以說現在滿屏的楊家將電視劇一點也沒有作歷史考證的功課,誤導了多少青少年觀眾。該銘記的沒人記得,戲劇化演繹的人物卻得到了紀念。

宋遼地圖

北宋和遼國在西元975年互通友好,在西元979年,趙太宗趙光義決定統一中國,收復幽州燕雲之地而發兵北伐,先是進攻和遼國同盟的北漢政權,遭到了遼國的出兵援助。但被宋軍大破遼軍援線,北漢於該年的5月降宋 ,而後北伐戰線阻礙消除,一路暢通,直達大遼。

次月,宋太宗決定繼續北伐收復幽州,遭到眾部將的多數反對,因為攻打北漢,宋軍已是連續作戰,筋疲力盡,還未休整,更沒有軍餉犒賞,眾將士久坐不發,宋太宗不想失去趨勢追擊遼軍的機會,在只有一位元將領同意的情況下,命令宋軍集結,自己率軍北上。在幽州攻城戰中,久戰不下,被遼軍五院軍及後趕來的援軍包抄,破陣敗北。趙光義已負箭中傷,逃回北宋 ,這次攻打幽州失利,狠狠了挫消趙光義的銳氣,第一次趙光義的北伐以失敗告終。

在趙光義發動第二次北伐間隙,因為遼景宗去世,雙方相安無事數年,在西元986年,大遼幼帝即位,母后專權,這讓北宋以為是此良機,決定第二次北伐。其實北宋錯估了大遼國情,當時雖是遼主少年,母后專權,但是遼國集團內部卻是團結齊心,朝臣一心,政治清明,這為第二次北伐的久爭不下埋下伏筆。

宋遼戰爭有楊家將參與嗎

從西元979年至西元1004年,間隔時間持續25年之久的宋遼戰爭,楊家將老令公楊業在宋遼邊關今保定境內,廊坊一帶平原抗擊遼軍。

現代有關楊家將抗遼的電視劇,滿螢屏的亂飛,其中的史實改編也有很多誇大,不能全信,因為一門三代,滿門忠烈的典型形象,極具愛國教育意義,而被社會民眾所喜歡,於是真實的歷史事實,經過傳承者的語言加工,便極具戲劇效果的在歷史中流傳至今。但是真實歷史上的楊家將生活在北宋年間的,參與抗遼的事蹟也是事實,只是楊家將在其中的貢獻,就沒有電視劇裡渲染的一門忠烈,堪為北宋長城那樣厚重。真實的歷史往往是出乎意料的,因為人們總是傾向於記住精彩,有趣的東西,而平白直述的東西卻讓人沒有興趣,真正的英雄淹沒在歷史的浪花裡,不被人民大眾銘記,真是諷剌。

歷史考據,在羊山戰役和遂城戰役中,楊延昭根本不是宋軍主帥,而且楊延昭也沒有起來舉足輕重的作用,主帥之人另有其人,是當時恩州刺史秦翰和康州刺史李繼宣,他們兩人在此戰中大敗遼軍,被宋朝稱為大克捷 ,而被後世歌頌的楊延昭和楊嗣,在戰爭開戰後不久,便撤退後方,遼軍的對抗主力一直是由秦翰和李繼宣兩人率領的宋軍,並不是楊家將眾人,所以說現在滿屏的楊家將電視劇一點也沒有作歷史考證的功課,誤導了多少青少年觀眾。該銘記的沒人記得,戲劇化演繹的人物卻得到了紀念。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