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武則天想立太子?狄仁傑一語提醒武則天

一嗣聖元年(684年)正月, 臨朝稱制的武則天廢中宗李顯為廬陵王, 武承嗣就迫不及待地提出了“武氏當有天下”。 目的很明顯, 武承嗣想當太子, 繼而當皇帝。

武承嗣和武三思同為武則天的侄子, 但從宗法看, 武承嗣是祖父武士彠的繼承人, 其優勢比武三思更大, 也更容易進入武則天的視野。 為了謀求太子之位, 武承嗣絞盡腦汁, 處心積慮, 甚至極力向武則天建議“去唐家子孫, 誅大臣不附者”。 載初元年(690年)七月, 武承嗣唆使酷吏周興羅織罪名, 迫害李唐諸王, “唐之宗室於是殆盡矣, 其幼弱存者亦流嶺南, 又誅其親黨數百家”。

網路配圖

載初元年(690年)九月, 武則天稱帝, 廢睿宗李旦為皇嗣, 封武承嗣為魏王。 皇嗣雖然不等同太子, 但具有太子的地位。 為了除掉李旦, 武承嗣先是誣陷李旦的劉氏、竇氏二妃詛咒女皇, 繼而把魔爪伸向了李旦。 長壽二年(693年)一月, 武承嗣誣陷李旦謀反,

武則天派酷吏來俊臣審理此案, 幸虧樂工安金藏拼死保護, 李旦才得以倖免。 然而, 武承嗣、武三思謀求太子之心不死。

聖曆元年(698年)二月, 武則天年事已高, 武承嗣、武三思便再次謀求太子之位, 並提出了“自古天子未有以異姓為嗣者”, 既然如今是武家的天下, 理應傳位武家子弟。 武氏兄弟說的很有道理, 但武則天終不忍心廢掉皇嗣李旦, 故“意未決”。 宰相狄仁傑早已洞悉武氏兄弟的奸惡意圖, 隨時準備跳出來阻止。

在立兒子還是立侄子的問題上, 武則天舉棋不定, 也專門徵求過狄仁傑的意見。 狄仁傑早有對策, 從容地說“文皇帝櫛風沐雨, 親冒鋒鏑, 以定天下, 傳之子孫。 太帝以二子托陛下。 陛下今乃欲移之他族,

無乃非天意乎!且姑侄之與母子孰親?陛下立子, 則千秋萬歲後, 配食太廟, 承繼無窮;立侄, 則未聞侄為天子而祔姑于廟者也。 ”

狄仁傑這話說得很明白, 太祖、太宗皇帝創立基業, 定下規矩, 傳給子孫, 如果武則天捨棄兒子, 傳給外人, 實在是說不過去;再者, 一旦武承嗣、武三思當了皇帝, 也不可能把當姑姑的武則天的靈位放進太廟, 這是何苦呢?

武則天還在鑽牛角, 說這是我的家事, 你管得太多了吧?狄仁傑又說, “王者為四海為家, 四海之內, 孰非臣妾, 何者不為陛下家事!君為元首, 臣為股肱, 義同一體, 況臣備位宰相, 豈得不預知乎!”意思是說, 皇帝無家事, 家事就是國事, 既然是國事, 我這個當宰相的豈有不管不問之理?武則天還是沒表態。

過了幾天, 武則天做了一個怪夢, 夢見一隻大鸚鵡的兩個翅膀折了, 於是請狄仁傑解夢。 說到鸚鵡, 插一句, 之前武則天“習貓, 使與鸚鵡共處”。 鸚鵡, 暗藏一個武字;貓, 即狸貓, 暗藏一個李字。 武則天想通過此舉, 昭示李、武二族要和睦相處, 然而狸貓不幹, “貓饑, 搏鸚鵡食之”, 武則天很鬱悶。

這次, 武則天又拿鸚鵡說事, 狄仁傑正中下懷。 狄仁傑借題發揮, “武者, 陛下之姓, 兩翼, 二子也。 陛下起二子, 則兩翼振矣。 ”意思是說, 武則天如果拋棄了李顯、李旦這倆親生兒子, 遲早會跌得粉身碎骨。 狄仁傑這話, 極具殺傷力, 暗示武則天別指望武承嗣、武三思這倆外人, 皇權回歸李家才是唯一出路。 這話一說出口, 武則天幡然醒悟, “由是無立承嗣、三思之意”。

在狄仁傑的影響下, 不久請立李顯的呼聲、奏疏蜂擁而至, 人心如此, 武則天“意乃定”。 當年, 武則天將漂泊在外的廬陵王李顯召回京城洛陽, 李旦知趣地讓出皇嗣之位, 李旦成了太子。 立子棄侄這件事, 對武承嗣、武三思打擊很大, 特別是武承嗣“恨不得為太子, 意怏怏”, 當年就死翹翹了。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