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舍己從人”這個成語出自濮陽,你知道嗎?

舍己從人

此成語有兩個解讀:一個是捨棄個人利益, 順從別人;二是放棄個人意見, 順從公論。 這兩種解讀都來自帝舜。

據《史記•五帝本紀》等記載,

舜年輕時在曆山(今濮陽縣胡狀鄉崗上)開荒種田, 在下年再耕地時發現相鄰人家將自己的田侵佔一壟或幾壟後, 不但不去爭, 還將這些田同自己的田一樣照看, 只是收割時讓鄰人去收, 鄰人不收自己收過後還給鄰人。 這樣一來二往, 大家都被舜這種行為感化, 所以, “舜耕曆山, 曆山之人皆讓畔”。

舜被堯選為繼承人主理國政後, 大張四門, 立誹謗本, 廣泛聽取各方意見;任用“八愷”“八元”“十二牧”, 擺平了各諸侯勢力;朝政選賢任能, 任用二十二賢, 讓其各當一面, 各負其責, “此二十二人咸成厥功”;“四海之內, 咸戴帝舜之功。 ……天下明德皆自虞帝始”。

所以, 《孟子•公孫醜上》記載:“孟子曰:大舜有大焉, 善與人同, 舍己從人, 樂取於人以為善”。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