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美文>正文

每個參加工作超過8年的人都有一次好的和一次壞的同學會經歷

每個參加工作超過8年的人都有一次好的同學會回憶和一次壞的同學會經歷。 8年, 足夠成為分水嶺, 結婚生子、事業初具規模,

過往20多年同根同土的培育此刻長成千姿百態的人生。

好的那一次, 定是離開後的第一次重聚, 獨自奮鬥, 然後歡天喜地去了, 甚至主動發起了同學會, 在酒精和老歌的共同作用下, 一起溫習了昨天、哭紅了今天、承諾了明天, 套現了童年往事的一點溫存, 用以鼓勵自己未來不會太壞, 至少還有這麼多老同學呢。

而壞的那一次, 總是年復一年地去參加同學會, 彼此刷光了兒時回憶, 面對眼前面容陌生的成年人, 各自早已獨立的人格終於催生出一系列問題:這個人跟我有什麼關係啊?他的感情狀況我真的想知道麼?他帶來的小孩兒可愛嗎?他掙多掙少有必要來這裡炫耀麼?我跟他還有什麼可聊的?是啊, 都多少年過去了,

誰還沒站穩腳跟?誰不是有家有業?本來只想來打發下無聊, 結果分分鐘倒要被人騎上來尋開心, 能不掀桌並發誓再也不參加了麼?

更有許多人, 好的壞的同學會經歷都在同一次, 在“哇!丫現在居然長這樣了”的獵奇感過去後, 菜還沒上完, 便開始嘀咕:讀書的時候就跟這些人沒多熟, 甚至還被丫們排擠, 好不容易畢業了眼不見心不煩了, 現在又坐一起吃飯到底是圖什麼啊!

我也參加過一次感覺很糟糕的同學會, 直接斷了我這一生的念頭。

那是我們小學同學畢業18年的重聚會, 起因是小學時的班主任生了一場重病差點挺不過去, 就想見見她退休前帶過的最後這班學生, 所以我們能去的都去了。 坦白說, 當時場面極尷尬,

因為每個人都無法叫出每個人的名字!連一起發生過的、用於喚起共同記憶的事例亦想不出一個, 每個人對每個人只好不停“嘿嘿, 你來了?我現在挺好的”。 同學會進行到一半, 公務員和公務員聊, 當媽的和當媽的聊, 一個地方的和同一個地方的聊, 每個人抱著“來都來了”的想法盡力找些共性來撐滿這18年的空白。

但當晚還是發生了毀滅性的一幕:吃完飯結帳時, 一個頗有成就的同學硬要跳出來買單, 嘴裡嚷嚷“代表全班同學報答老師栽培之恩”。 誰也擰不過他, 連事先大家均攤好的飯錢都被他一一退還到手裡。 果不其然, 飯後他組局繼續唱歌, 但沒有一個人去。 他並不知道, 在他搶著買單的刹那, 已經有不少同學在私下抱怨了:憑什麼他代表?即使過得沒他好,

但人均400元的飯我們吃不起啊?

一年又過了一年, 同學會篩掉了飛得過於高的、走得過於遠的、混得過於慘的、性格過於強的……剩下一夥彼此過得差不多、活在同一坐標系裡的同學, 每年固定約見相互確認“原來你過得還是這個樣兒”, 便可繼續相親相愛, 同時安心地繼續過自己或許是主流或許是隨大流的人生。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