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王莽丨中國第一位“社會主義”皇帝,卻背負駡名兩千年!

在中國歷史上, 王莽是一個非常有爭議的皇帝, 他是中國歷史上唯一一個“民選”皇帝, 有的人說他是“巨奸”, 有人說他是盜國賊, 有的人說他是政治家, 也有人說他是改革家。

唐朝詩人白居易曾在詩中諷刺他:“周公恐懼流言日, 王莽謙恭未篡時。 向使當初身便死, 一生真偽複誰知?”

胡適曾說:“王莽是中國第一位社會主義者。 ”他既是“開國之君”, 同時也是“亡國之君”, 他被天下人的狂熱輿論推上了皇帝寶座, 卻又因天下人的極度憎恨而身死國滅。

王莽(西元前45年-西元23年10月6日), 字巨君, 新都哀侯王曼次子、西漢孝元皇后王政君之侄、王永之弟。 中國歷史上新朝的建立者, 即新太祖。

西漢時期沒有科舉, 基本上西漢的高級官員都是功臣和外戚, 王莽就屬於外戚, 他的姑姑王政君是漢元帝的皇后。

王莽身世顯赫, 然而為人卻很低調, 極為謙恭儉讓, 禮賢下士, 經常把自己的工資拿出來分給門客和平民, 有時候沒錢了, 還把自己家裡的東西賣了周濟窮人, 因此在民間威望很高。

名聲好, 加上朝中有人, 沒多久王莽就成了西漢的大司馬, 時年38歲。

令人稱奇的是, 他發跡之後毫無自滿情緒。 有一次, 百官公卿來探望他的母親,

見到王莽的夫人穿著十分簡陋, 還以為是他家的奴僕。 他的妻子也是穿著樸素。 每逢遭遇水旱災害, 王莽只吃素食, 絕不食肉, 對待人才極為恩厚。

王莽其中一個兒子殺了人, 他為了家族聲譽要求兒子自殺。 以這樣的品行, 王莽自然是“宗族稱孝, 師友歸仁”

西漢末年, 社會矛盾空前激化, 王莽被朝野視為能挽危局的不二人選, 被看作是“周公再世”。

可能是因為大漢朝氣數已盡, 漢平帝去世之後, 西漢已經是連續三代皇帝絕後了, 這次王莽立了位更小的繼承人, 年僅2歲的劉嬰為帝, 王莽開始代替皇帝處理政務。

由於王莽的個人魅力, 當時全國有四十八萬讀書人一致推薦王莽, 加官進爵, 加九錫, 九錫是古代皇帝賜予大臣的最高禮遇, 具有極為重要的象徵意義。 王莽是歷史上加九錫的第一人!

沒多久, 社會上不斷出現預兆, 謠言, 說大漢江山要讓位了, 上天要王莽做皇帝。 就這樣, 初始元年(西元8年)十二月, 王莽在群臣和百姓的一致擁戴下, 接受了“孺子嬰”的禪讓, 即位稱帝,

改國號為新。

值得一提的是, 在王莽當皇帝時候, 曾差王舜向太皇太后王政君要傳國玉璽, 王政君認為王莽蓄意篡位, 大怒之下傳國玉璽被砸壞了一角, 王莽只好用黃金把那一角補上。

王莽稱帝后, 就迫不及待的放開手腳搞改革了, 由於一些舉措太超前, 以至於被後人認為是“穿越”者!

1、建立貸款制度:首創了政*府借貸制*度,人民因祭祀或喪葬的需要,可向政*府貸款,不收利息。為了經營農商事業而貸款,則政*府收取純利十分之一的本息。這類似于現代的助學貸款,創業貸款之類的,這可是一千八百多年前,這思維也太超前了吧!

2、實行計劃經濟並徵收所得稅:王莽在長安、洛陽、邯鄲、臨淄、宛、成都六個城市設“五均司市使”,監*管評定市場價格。由政*府控制物價,防止商人操縱市場,以消除貧富不均。食糧布帛之類日用品,在供過於求時,由政*府照成本收買。求過於供時,政*府即行賣出,以阻止物價上漲。

而對於工商業,包括漁獵、卜卦、醫生、旅館,以及婦女們家庭養蠶織布,從前都自由經營,現在新政*府都課征純利十分之一的所得稅。政*府用這項收入作為貸款或平抑物價的資金。王莽在其稅制改*革中,除了擴大工商業稅範圍徵收懶惰捐外,還提出“除其本,計其利,十一分之”(《漢書?食貨志下》)的征*稅原則,此為近代所得稅之先驅。這不是:銀行+物價局+期貨+稅務*局+發改*委嗎?

3、幣制改革:王莽在世界鑄幣史上開創了主、輔幣相結合的“寶貨制”,《漢書?食貨志》說:“凡寶貨,五物、六名、二十八品。”五物,指造錢所用的五種質地,即銅、金、銀、貝、龜甲。

六名,指六種貨幣名稱,即泉貨、貝貨、布貨、龜寶、銀貨、黃金。品指等級,六種貨幣各分若干等級,總共有二十八個等級,即二十八品。王莽用一些做工精美但不足值的貨幣代替以前的金塊銀塊,完全是紙幣的模型,是近代幣制改革的翻版。

4、王莽還是個社會主義者,曾實行廉租房政策,長安城中投資建設5個裡共200個廉租房住宅社區,供貧民居住。而且把全國土地改稱“王田”,廢除土地私有制,實行土地國有化,私人不准買賣土地。如果一家男子不滿8人,田超過900畝,應把多餘的田分給本族或者鄰居的無田人。原來沒有田的人,按男口每人給田100畝。不過因此觸動了大地主階級,導致後來被各地豪強地主推翻。

王莽執政時期推行的“王莽改制”,所代表所維護的的是下層民眾的利益,他為了消滅貧困,不惜把土地全部國有化,得罪了全國的豪強,但是在殘酷的現實面前,他的理想主義是那麼的無能為力。

歷史上,當人口數量達到臨界點時,社會要想持續,爆發戰爭進而減少人口數量已不可避免,由於王莽的特殊地位,他成了這場危機的犧牲品。

西元17年,全國各地不斷發生農民起義,實力最強的就是綠林軍和赤眉軍了,23年,綠林軍攻入長安城,王莽被商人杜吳所殺,校尉公賓斬了王莽的首級,將其懸于宛市之中。

和其他亡國之君不同,一直到死,王莽周圍都有數千人守候,一直戰鬥到死,可見當時的王莽還是深得人心的。王莽一心想實現儒家大同的世界,讓老百姓的生活不僅有苟且,還有詩和遠方。就這一點,中華上下五千年的皇帝中,找不到第二個。

以至於被後人認為是“穿越”者!

1、建立貸款制度:首創了政*府借貸制*度,人民因祭祀或喪葬的需要,可向政*府貸款,不收利息。為了經營農商事業而貸款,則政*府收取純利十分之一的本息。這類似于現代的助學貸款,創業貸款之類的,這可是一千八百多年前,這思維也太超前了吧!

2、實行計劃經濟並徵收所得稅:王莽在長安、洛陽、邯鄲、臨淄、宛、成都六個城市設“五均司市使”,監*管評定市場價格。由政*府控制物價,防止商人操縱市場,以消除貧富不均。食糧布帛之類日用品,在供過於求時,由政*府照成本收買。求過於供時,政*府即行賣出,以阻止物價上漲。

而對於工商業,包括漁獵、卜卦、醫生、旅館,以及婦女們家庭養蠶織布,從前都自由經營,現在新政*府都課征純利十分之一的所得稅。政*府用這項收入作為貸款或平抑物價的資金。王莽在其稅制改*革中,除了擴大工商業稅範圍徵收懶惰捐外,還提出“除其本,計其利,十一分之”(《漢書?食貨志下》)的征*稅原則,此為近代所得稅之先驅。這不是:銀行+物價局+期貨+稅務*局+發改*委嗎?

3、幣制改革:王莽在世界鑄幣史上開創了主、輔幣相結合的“寶貨制”,《漢書?食貨志》說:“凡寶貨,五物、六名、二十八品。”五物,指造錢所用的五種質地,即銅、金、銀、貝、龜甲。

六名,指六種貨幣名稱,即泉貨、貝貨、布貨、龜寶、銀貨、黃金。品指等級,六種貨幣各分若干等級,總共有二十八個等級,即二十八品。王莽用一些做工精美但不足值的貨幣代替以前的金塊銀塊,完全是紙幣的模型,是近代幣制改革的翻版。

4、王莽還是個社會主義者,曾實行廉租房政策,長安城中投資建設5個裡共200個廉租房住宅社區,供貧民居住。而且把全國土地改稱“王田”,廢除土地私有制,實行土地國有化,私人不准買賣土地。如果一家男子不滿8人,田超過900畝,應把多餘的田分給本族或者鄰居的無田人。原來沒有田的人,按男口每人給田100畝。不過因此觸動了大地主階級,導致後來被各地豪強地主推翻。

王莽執政時期推行的“王莽改制”,所代表所維護的的是下層民眾的利益,他為了消滅貧困,不惜把土地全部國有化,得罪了全國的豪強,但是在殘酷的現實面前,他的理想主義是那麼的無能為力。

歷史上,當人口數量達到臨界點時,社會要想持續,爆發戰爭進而減少人口數量已不可避免,由於王莽的特殊地位,他成了這場危機的犧牲品。

西元17年,全國各地不斷發生農民起義,實力最強的就是綠林軍和赤眉軍了,23年,綠林軍攻入長安城,王莽被商人杜吳所殺,校尉公賓斬了王莽的首級,將其懸于宛市之中。

和其他亡國之君不同,一直到死,王莽周圍都有數千人守候,一直戰鬥到死,可見當時的王莽還是深得人心的。王莽一心想實現儒家大同的世界,讓老百姓的生活不僅有苟且,還有詩和遠方。就這一點,中華上下五千年的皇帝中,找不到第二個。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