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鄭若麟:中歐都在劇烈變化的今天,請不要用刀叉的標準來衡量筷子

很久以來, 我就一直想就這個題目給我的法國和中國同行們寫一篇文章。 我不是要“教訓”任何人, 而是想把一個做了三十年記者生涯的體驗提供給同仁們做參考。 因為我認為, 這是橫貫在我們兩大文明相互理解的橋樑上的一堵厚厚的牆。

作為記者, 我在法國常駐二十多年。

在這二十多年中間, 我目睹了中法、中歐之間的關係在一個變化中的世界艱難但始終朝著一個好的、正確的方向在發展;但與此同時我也認為, 在兩國民眾之間, 我們相互間的理解和誤解也始終並存著。 一方面我們對對方的認識在加深;但另一方面,

令人吃驚、同時也是非常荒謬的是, 我們對對方的認識也越來越局限。 因為中國和歐洲都處於一個迅速變化中的時代。 倒退三到五年, 沒有一個中國人會想到法國未來的總統居然不是薩科齊或朱佩, 卻很有可能是弗朗索瓦·費永先生或勒龐女士?而又有多少法國人知道中國居然會發射量子衛星上天?中國人的移動支付已經是世界第一?中國人的北斗導航系統的精確度已經超越美國的GPS?在未來的五到十年裡, 我相信這一既令人樂觀、但同時又以令人不得不擔憂的狀況將會繼續下去。 而其中, 媒體將會扮演一個越來越重要的角色。

我們今天生活在一個全球化的時代。 我們各自對對方的認知,

越來越依賴於媒體。 於是, 當媒體不夠客觀、全面時, 我們對對方的認知, 也就會不夠客觀和全面。 對此, 我有著深刻的、切身的體驗和認識。

我在法國做記者的時候, 中法兩國媒體筆下和鏡頭裡的對方, 存在著巨大的差異。 在中國記者眼裡, 只看到法國浪漫和溫情的一面。 我們的報導重點總是在香舍麗榭大街、葡萄酒、香水、時裝走秀、坎城電影節、甚至包括環法自行車賽等非常“法國化”的內容。 而法國媒體則習慣於緊盯著中國的人權、西藏、霧霾、死刑甚至於狗肉什麼的……

不久前我在收看法國電視二台的新聞時, 看到一條有關中國和法國生產的鴨絨被的報導。 法國生產的鴨絨被要300歐元, 中國生產的29歐元。 但報導的重要並不是中國鴨絨被的品質如何不如法國。

如果是這個方面, 我倒是可以接受的。 說29歐元的中國產鴨絨被品質堪比300歐元的法國產鴨絨被, 告訴誰誰都不會相信。 但報導的重點卻是:中國的鴨絨被裡的鴨絨根上有血跡, 因此記者懷疑——僅僅是懷疑而已——中國產鴨絨是活生生地從鴨子身上拔下來的!這令我想起美國人對法國生產的鵝肝醬的報導——“法國鵝肝醬是用填鴨的不人道

但作為一個記者, 我對兩國民間、特別是民眾之間的相互理解和相互溝通, 卻一直憂心忡忡。 在這個方面, 我認為, 中法民眾之間存在的很大的鴻溝。 而我們兩國的媒體要負很大的責任。

中國媒體在對法國的報導中, 主要問題在於知識、語言和文化背景等技術領域。

我們對歐洲文明的歷史實際上一知半解、對西方文化中的“第二維度”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