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健康>正文

「微提醒」回南天來襲,專家提醒這類病人要當心被“濕”擊中

好雨知時節

當春乃發生

春季萬物生長, 生機蓬勃, 同時也是風濕病易於復發的季節, 約90%的風濕病患者對春天的氣候較敏感。

中醫認為, 春季與肝相應, 肝在五行屬木, 主筋, 其性疏泄升發, 喜條達。 南方春季雨水較多, 土濕木鬱, 筋脈不通, 血流不暢, 易致筋骨疼痛。 正如現代醫學認為, 春天一方面, 有些致風濕病的病原體正處於高度活躍狀態;另一方面, 乍寒乍暖, 驟雨驟晴, 人的身體來不及適應, 也容易誘發風濕或使風濕加重。 風濕病人的關節及其周圍血管神經功能不健全, 潮濕時, 濕度增高的刺激會使關節神經的敏感性增強;而寒冷會使肌肉僵硬, 血流緩慢, 血中和關節滑液中一些蛋白質類物質增加, 致使滑液粘度增高, 從而使關節活動受阻, 產生疼痛感或痛感加重。

在春天需要從以下幾點加強對風濕病患者的防護。

早起早睡以養肝

《黃帝內經》說:“春三月, 此謂發陳, 天地俱生, 萬物以榮, 夜臥早起, 廣步於庭, 被發緩形, 以使志生, 生而勿殺, 予而勿奪, 賞而勿罰, 此春氣之應, 養生之道也。 逆之則傷肝……”。 意思是說立春開始後自然界生機勃勃, 萬物欣欣向榮, 這時人們應當順應自然界生機勃發之景,

早睡早起, 早晨去散散步, 放鬆形體, 使情志隨著春天生髮之氣而不可違背它, 這就是適應春天的養生方法。 違背了這種方法, 就會損傷肝, 這是因為春天生養的基礎。 因此, 春季以舒暢身體, 調達情志為養生方法。

不要過早減衣, 防寒防潮

“春不減衣, 秋不戴帽”, “春捂秋凍”。 春季氣候多出現乍暖還寒的情況, 因此衣著方面不要突然減少, 一旦氣溫下降, 就難以適應, 會使身體抵抗力下降。 病菌乘虛襲擊機體, 容易引發風濕以及各種呼吸系統疾病、冬春季傳染病等。

早春應注意保暖, 儘量選擇向陽居室, 保持室內清潔乾燥, 避免潮濕、陰暗的環境;常開窗通風, 但避免直接吹風;平時洗手洗臉宜用溫水, 晚間用熱水燙腳, 以促進血液迴圈;關節處要注意保暖,

局部可用護膝、護腕、長襪或手套等, 鞋襪潮濕應及時更換;避免直接接觸冷藏品或冰櫃。

潮濕是關節炎的發病誘因之一 ,居住處明暗、潮濕、通風不良 ,或長期在潮濕環境中工作 ,如河海、礦山作業 ,早晨田間勞作等,都可能導致關節炎發病。 所以平時防潮濕是預防關節炎的最基礎的方面 ,居住處應經常開門窗通風 ,增長日曬時間。 潮濕環境作業、坐臥 ,應注意身體防護 ,穿戴、鋪墊塑膠等防潮材料製作的衣服、墊布。

預防控制感染

風濕性關節炎是由溶血性鏈球菌的感染引起的。 類風濕性關節炎雖然病因尚不明了, 但一般認為也與病毒和細菌感染有關。 日常生活中, 應預防上呼吸道感染、皮膚感染和齲齒等。

感染一旦發生, 就應當及時、徹底治療, 對扁桃體炎、齲齒等病灶長期或反復存在的“隱患”, 尤其要特別重視, 及時摘除或拔掉。

注意保護關節

要避免因事故或過度使用引起的關節損傷, 儘量不穿高跟鞋, 避免關節受到反復的衝擊力或扭力。 如果有半月板損傷, 應及時通過關節鏡進行修補或縫合;有關節韌帶損傷要及時治療;關節內骨折要手術解剖復位;如果關節周圍有畸形, 要及時手術矯形。 這些都對骨關節炎有一定的預防作用。

適當運動

經常參加適當的體育鍛煉, 既能夠增強體質, 提高抗病力, 又能夠減少感染性疾病的發生, 還能加速血液迴圈, 改善關節的血液供應, 增強關節及周圍組織的功能活動以及伸展性和肌力, 這對於預防和治療都是十分必要的。

鍛煉的方式因人而異,但應以活動關節為主,活動量以不覺疲勞和不增加疼痛為准。對於沒有關節病變的人來說,正確和適當的運動就是保護關節,不要參加過度、過勞、劇烈的運動,同時做好對負重關節的保護措施。對於已經有關節疾病的人來說,要求做無負重運動。正確適當地鍛煉,可以預防、延緩和減慢骨性關節炎的進程,而不當鍛煉可加重骨性關節炎。在發病時宜儘量休息,同時配合正確的臨床治療,逐步恢復正常的關節功能。

調節情志

肝主升發,喜條達,惡抑鬱,要想讓肝氣順應春天自然之氣,首先一條是調攝情志,如果憂愁不解,思慮過度,則會影響肝的疏泄、陽氣升發、導致臟腑機能紊亂,百病叢生。

保持心情舒暢對預防風濕病有重要意義,要以良好的心態面對現實,要學會緩解自己抑鬱、焦慮的心情,樹立戰勝疾病的信心和勇氣,積極配合治療和護理,保證充足的睡眠。研究表明,心理應激和精神創傷與某些風濕性疾病的起病有關,精神受刺激、心情壓抑、過度悲傷等心理異常會誘發疾病的發生和發展。

合理飲食

病人宜進食高鈣食品以確保骨質代謝的正常需要。老年人鈣的攝取量應較一般成年人增加50%左右,即每日成分鈣不少於1200毫克,可從牛奶、蛋類、豆製品、蔬菜和水果中補充,必要時可補充鈣劑。超體重者宜在控制飲食的同時注意調整飲食結構,減少熱量攝入,多食用維生素D含量高的食物,適量補充其他維生素和礦物質,儘量少吃高嘌呤食物,嚴格忌酒。高嘌呤食物包括動物內臟、海魚、蝦、蟹和肉類等。

同時,春季飲食應遵從《黃帝內經》裡所說的“春夏養陽”的原則,適當多吃些溫補陽氣的食物。

多吃養陽蔬菜

韭、蔥、蒜:歷代醫家推崇的養陽佳蔬有韭、蔥、蒜等。

春天適量吃些性溫的韭菜可起到補人體陽氣、增強肝脾胃功能的作用。蔥葉能利五臟,消水腫;蔥白可通陽發汗、解毒消腫;蔥汁可解毒,活血止痛;蔥根能治痔瘡及便血。大蒜辛熱,有解毒去淤之功,每天吃幾瓣大蒜,對預防春天呼吸道及胃腸道傳染病有良好作用,並能清潔血液,有益於心血管健康。

多吃甘性食物

中醫認為,春天若食酸過多,易使肝氣偏亢,影響脾的運化轉輸功能。大棗、山藥最宜於春季食用。

李時珍在《本草綱目》中說:“大棗氣味甘平,安中,養脾氣、平胃氣、通九竅,助十二經,補少氣、少津液、身中不足,大驚四肢重,和百藥,久服輕身延年。”山藥味甘性平,有健脾養胃、滋肺益氣、補腎固精等功效,可用棗、山藥與大米、小米、豇豆煮粥食用,以健脾養胃,滋陰潤燥。

多吃蔬菜野菜

春天要多吃蔬菜和野菜,如黃豆芽、綠豆芽、香菜、萵筍、菠菜、芹菜、油菜等,既能補充多種維生素、無機鹽及微量元素,又可清熱潤燥,有利於體內積熱的散發。忌吃油膩、生冷、黏硬食物,以免傷及脾胃。對過敏體質者,應禁食羊肉、蟹等含異性蛋白的刺激性食物,止發生過敏反應。

何羿婷

教授,主任醫師,博士導師,全國名老中醫焦樹德教授學術繼承人。

長期從事風濕病的研究工作,在中醫診治風濕病方面進行了較深入的研究。主持國家“十五”攻關、國家自然基金等各級課題10余項,發表論文近40篇,主編、參編專著4部,培養研究生近20名,獲廣州中醫藥大學“優秀科技工作者”稱號,為國家自然基金同業評議專家,中華中醫藥學會科技獎勵評審專家,廣東省藥品評審專家,廣東省保健行業協會專家委員會資深保健專家等。

【擅長】風濕性疾病的診治,尤其是類風濕關節炎、強直性脊柱炎、痛風性關節炎、骨性關節炎等風濕病的診斷和治療。

【應診】週一下午(廣東省中醫院大德路總院研修樓七樓健康諮詢);週四下午(廣東省中醫院大德路總院西區五樓特需門診)

這對於預防和治療都是十分必要的。

鍛煉的方式因人而異,但應以活動關節為主,活動量以不覺疲勞和不增加疼痛為准。對於沒有關節病變的人來說,正確和適當的運動就是保護關節,不要參加過度、過勞、劇烈的運動,同時做好對負重關節的保護措施。對於已經有關節疾病的人來說,要求做無負重運動。正確適當地鍛煉,可以預防、延緩和減慢骨性關節炎的進程,而不當鍛煉可加重骨性關節炎。在發病時宜儘量休息,同時配合正確的臨床治療,逐步恢復正常的關節功能。

調節情志

肝主升發,喜條達,惡抑鬱,要想讓肝氣順應春天自然之氣,首先一條是調攝情志,如果憂愁不解,思慮過度,則會影響肝的疏泄、陽氣升發、導致臟腑機能紊亂,百病叢生。

保持心情舒暢對預防風濕病有重要意義,要以良好的心態面對現實,要學會緩解自己抑鬱、焦慮的心情,樹立戰勝疾病的信心和勇氣,積極配合治療和護理,保證充足的睡眠。研究表明,心理應激和精神創傷與某些風濕性疾病的起病有關,精神受刺激、心情壓抑、過度悲傷等心理異常會誘發疾病的發生和發展。

合理飲食

病人宜進食高鈣食品以確保骨質代謝的正常需要。老年人鈣的攝取量應較一般成年人增加50%左右,即每日成分鈣不少於1200毫克,可從牛奶、蛋類、豆製品、蔬菜和水果中補充,必要時可補充鈣劑。超體重者宜在控制飲食的同時注意調整飲食結構,減少熱量攝入,多食用維生素D含量高的食物,適量補充其他維生素和礦物質,儘量少吃高嘌呤食物,嚴格忌酒。高嘌呤食物包括動物內臟、海魚、蝦、蟹和肉類等。

同時,春季飲食應遵從《黃帝內經》裡所說的“春夏養陽”的原則,適當多吃些溫補陽氣的食物。

多吃養陽蔬菜

韭、蔥、蒜:歷代醫家推崇的養陽佳蔬有韭、蔥、蒜等。

春天適量吃些性溫的韭菜可起到補人體陽氣、增強肝脾胃功能的作用。蔥葉能利五臟,消水腫;蔥白可通陽發汗、解毒消腫;蔥汁可解毒,活血止痛;蔥根能治痔瘡及便血。大蒜辛熱,有解毒去淤之功,每天吃幾瓣大蒜,對預防春天呼吸道及胃腸道傳染病有良好作用,並能清潔血液,有益於心血管健康。

多吃甘性食物

中醫認為,春天若食酸過多,易使肝氣偏亢,影響脾的運化轉輸功能。大棗、山藥最宜於春季食用。

李時珍在《本草綱目》中說:“大棗氣味甘平,安中,養脾氣、平胃氣、通九竅,助十二經,補少氣、少津液、身中不足,大驚四肢重,和百藥,久服輕身延年。”山藥味甘性平,有健脾養胃、滋肺益氣、補腎固精等功效,可用棗、山藥與大米、小米、豇豆煮粥食用,以健脾養胃,滋陰潤燥。

多吃蔬菜野菜

春天要多吃蔬菜和野菜,如黃豆芽、綠豆芽、香菜、萵筍、菠菜、芹菜、油菜等,既能補充多種維生素、無機鹽及微量元素,又可清熱潤燥,有利於體內積熱的散發。忌吃油膩、生冷、黏硬食物,以免傷及脾胃。對過敏體質者,應禁食羊肉、蟹等含異性蛋白的刺激性食物,止發生過敏反應。

何羿婷

教授,主任醫師,博士導師,全國名老中醫焦樹德教授學術繼承人。

長期從事風濕病的研究工作,在中醫診治風濕病方面進行了較深入的研究。主持國家“十五”攻關、國家自然基金等各級課題10余項,發表論文近40篇,主編、參編專著4部,培養研究生近20名,獲廣州中醫藥大學“優秀科技工作者”稱號,為國家自然基金同業評議專家,中華中醫藥學會科技獎勵評審專家,廣東省藥品評審專家,廣東省保健行業協會專家委員會資深保健專家等。

【擅長】風濕性疾病的診治,尤其是類風濕關節炎、強直性脊柱炎、痛風性關節炎、骨性關節炎等風濕病的診斷和治療。

【應診】週一下午(廣東省中醫院大德路總院研修樓七樓健康諮詢);週四下午(廣東省中醫院大德路總院西區五樓特需門診)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