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150年前中國最具現代性和國際性的地方,一大批精英雲集于此,一場大戰後,竟淪落為毫不起眼的破敗小鎮

背山面海的福建江河交錯, 其中500多公里長的閩江乃是福建最大河流。 當它從閩贛交界的建寧縣一路穿山越穀, 奔流到福州時,

這條福建人的母親河已經走進了它的最後時光。

汽車沿著江濱大道向著東南方向急駛, 半個小時之後, 福州城的喧嘩完全消褪了, 只有閩江一直還不即不離。 江面上, 偶爾有船隻緩慢駛過, 船頭噴著濃烈的煙霧。 當一些陳舊得已經有些破敗的房屋和工廠出現在幾座起伏的小山之間時, 馬尾鎮便到了。

說實話, 我沒想到大名鼎鼎的馬尾竟然如此蕭條:坑坑窪窪的街道一看就知道年久失修, 三四層高的小樓房大概已是三四十年前的作品, 街面上, 老半天也見不到一輛計程車, 塵土飛揚的路邊店裡, 操方言的當地人就著粗糙的食物在小口小口地喝酒。

難道這就是曾經締造了中國第一家現代造船廠、第一個座現代海軍學堂的地方嗎?難道這就是嚴複、薩鎮冰、程壁光、劉冠雄等一時之英傑曾經秉燭苦讀過的地方嗎?

破敗的馬尾鎮外靠近閩江的地方, 有兩座翠色覆蓋的小山。 這兩匹相對而立的小山, 明確無誤地告訴我們, 這就是馬尾, 在這裡, 有過曾經因緣際會的往事, 那是一些驚心動魄而又令人唏噓扼腕的中國往事。

左邊的那座山, 山上有一座陵園, 林木蒼翠的陵園裡沒有一個人, 陽光照射在陵園裡的紀念碑上, 有一種突如其來的寒意與冷清。 碑上的字表明, 安葬在這裡的, 是在一個多世紀以前那場著名的海戰中殉國的部分清軍將士。 而那只龍旗飄揚的艦隊, 既在這裡萌芽, 也在這裡夭折。

右邊那座山, 山上有一座高聳的石塔, 石塔前方和右方, 就是以一個半圓形狀劃過的閩江, 這裡江面開闊, 靜水深流, 就是外行也能看得出來, 這是難得的天然良港。 這座塔, 名叫羅星塔, 已經足有好幾百年的歷史了。

據記載, 一百多年前, 當那些從外海進入閩江的外國商船從閩江上遙遙地看見這座塔時,

無不歡呼雀躍――因為它是即將達到的福州這座煙柳繁盛之地, 溫柔富貴之鄉的標誌。 因此, 那些外國商人都親切地把羅星塔稱為中國塔。

不過, 那時候, 今天的羅星塔所在的小山, 還是一座四面環水的江心洲, 多年泥沙的淤積, 這座江心洲終於和大陸連接在了一起, 成為馬尾鎮的一部分。 在明初, 羅星塔就已繪入了鄭和的航海圖, 以後又收入《航海針經圖》, 是國際公認的海上重要航標。 從這座塔的重要性可以判斷:馬尾與福州的關係, 恰如吳淞口與上海一樣。

必須承認, 現實中有著這樣一些城鎮, 它們在歷史上曾經抵達過的輝煌和取得過的地位, 要遠遠勝過今天。 因此, 從歷史的角度來看, 這樣的城鎮常常給人一種遲暮的蒼涼感。

顯然, 馬尾就是這樣的城鎮之一。

19世紀中葉, 那是一個中國遭遇2000年未有之變局的大動盪時代, 一些有識之士漸漸從對洋人的恐懼與詛咒中走出來, 於是, 守舊與啟蒙俱在, 封閉與開放同行, 而師夷長技以制夷, 則是當時的時代最強音。 就在福州以茶葉為龍頭走向全面繁盛的19世紀60年代, 一個飽含了近代中國人希望與屈辱的機構在馬尾應運而生, 那就是聲名昭著的福建船政。

福建船政的始作俑者是福建總督左宗棠,在左宗棠等人的力主下,清政府批准了建立福建船政的方案。1866年8月暑天,左宗棠親自從福州城內的官署沿著東流的閩江一路風塵,他要為這個前所未有的機構選擇一個具體的位址。

在距福州二十公里的馬尾,他滿意地找到了這個理想之地。從此,原本僅有剛剛一萬居民的馬尾小鎮,一下子成為舉世皆知的洋務重地。

福建船政局正式出籠後,出任首任船政大臣者為沈葆楨,這是一個開明的、具有遠見的官員,他大量聘用外國――主要是法國,其次是英國――員工,興建工廠,安裝設備,積極造船。

此外,更為重要的是,福建船政局除了造船業務外,還開辦有中國的第一家海軍學校,培養海軍人才。1866年,海軍學校――當時稱為求是堂藝局――首次招生,一個瘦弱的青年以一篇親切感人的懷念父親的文章博得沈葆楨的親睞,親自點為第一名。這個青年,就是後來聞名遐邇的思想家嚴複。

就是在這個今天看起來非常普通的海濱小鎮,在140年前,這裡卻是全中國最具國際性和全球意識的地方,在這裡,誕生了若干個中國第一:

第一家現代造船廠,第一座現代海軍學堂,第一艘千噸級艦船,第一隻鐵甲船,第一架飛機,第一台實用蒸汽機,第一條海底電纜,第一架探照燈,中國的第一代造船專家和遠洋水手……

當東鄰日本人來到馬尾港時,對馬尾造船廠的宏大規模豔羡慕不已。至於從這裡出發的由中國人自已製造的揚威號史無前例地前往南洋各國訪問時,當地華商面對來自祖國的軍艦,激動得潸然淚下。

然而這座港口小鎮所負載的,並不完全是歡樂和光榮,它也曾有過難以啟齒的悲痛和屈辱,那就是幾乎使福建船政局悉數變為白地的中法閩江海戰。1884年,法國為了全面吞併中國的藩屬國越南,在河內和鎮南關等地和中國軍隊多次交戰,在屢遭挫敗的情況下,由法國海軍司令孤拔率領的法國艦隊由南海北上,企圖打開中國門戶,以逼使清政府就範。

1884年8月23日下午,中法兩支艦隊在羅星塔下的閩江交戰,僅僅7分鐘,由著名作家張愛玲的祖父張佩綸指揮的中國艦隊就喪失了還手之力。半個小時後,這場近乎屠殺的戰鬥以福建水師的全軍覆沒告終。

此後,法軍在羅星塔下登陸,並在接下來的兩天裡炮擊馬尾造船廠、水師學堂和福州市區,曾寄託了大清國中興希望的福建船政變成一片恥辱的瓦礫。

在以後的歲月裡,福建船政還將在馬尾小鎮薪火相傳,雖然名稱幾度改變,但它的前身仍然是成立于1866年夏秋之交的福建船政局。1938年的抗日烽火中,這座與海為鄰的機構還得帶上大批設備和學生、工人一起,遠走內陸的貴州和重慶,直到1949年在遷往廈門後又遷往臺灣,福建船政的百年歷史才算是落下了帷幕。

福建船政的歷史意義,就如同《福建省志》中所說的那樣:“中國海軍成立於北洋,而即大毀於北洋。然其船實創于福建,管駕者亦福建人十居七八。”

事實上,據考證,由於馬尾的福建船政局多年的潛移默化影響,乃至於到了民國時期,中國的海軍官佐中,為數最多的就是福建人,可以說幾乎到了無閩不成海的地步。海軍的閩派將領中,大多數人就是從馬尾這個小鎮走出去的。當他們帶著青春的夢想走過羅星塔長長的陰影時,他們將看到更為遼闊的重洋。

今天,由於條件更為優越的長樂港等港口的問世,古老的馬尾港已經變得不重要了,雖然它曾有過上百年的光榮與夢想。但衰敗幾乎是這座古鎮不可改變的宿命。

從羅星塔所在的山頂望過去,閩江靜靜流淌,陽光照在略顯渾濁的水面上,折射出一些斑駁的暉光。時值正午,四處靜悄悄的,除了偶爾從遠處傳來的一兩聲貨船的汽笛,馬尾鎮如同一個垂暮的老人在打盹:他已陷入了無邊無際的回憶之中……

福建船政的始作俑者是福建總督左宗棠,在左宗棠等人的力主下,清政府批准了建立福建船政的方案。1866年8月暑天,左宗棠親自從福州城內的官署沿著東流的閩江一路風塵,他要為這個前所未有的機構選擇一個具體的位址。

在距福州二十公里的馬尾,他滿意地找到了這個理想之地。從此,原本僅有剛剛一萬居民的馬尾小鎮,一下子成為舉世皆知的洋務重地。

福建船政局正式出籠後,出任首任船政大臣者為沈葆楨,這是一個開明的、具有遠見的官員,他大量聘用外國――主要是法國,其次是英國――員工,興建工廠,安裝設備,積極造船。

此外,更為重要的是,福建船政局除了造船業務外,還開辦有中國的第一家海軍學校,培養海軍人才。1866年,海軍學校――當時稱為求是堂藝局――首次招生,一個瘦弱的青年以一篇親切感人的懷念父親的文章博得沈葆楨的親睞,親自點為第一名。這個青年,就是後來聞名遐邇的思想家嚴複。

就是在這個今天看起來非常普通的海濱小鎮,在140年前,這裡卻是全中國最具國際性和全球意識的地方,在這裡,誕生了若干個中國第一:

第一家現代造船廠,第一座現代海軍學堂,第一艘千噸級艦船,第一隻鐵甲船,第一架飛機,第一台實用蒸汽機,第一條海底電纜,第一架探照燈,中國的第一代造船專家和遠洋水手……

當東鄰日本人來到馬尾港時,對馬尾造船廠的宏大規模豔羡慕不已。至於從這裡出發的由中國人自已製造的揚威號史無前例地前往南洋各國訪問時,當地華商面對來自祖國的軍艦,激動得潸然淚下。

然而這座港口小鎮所負載的,並不完全是歡樂和光榮,它也曾有過難以啟齒的悲痛和屈辱,那就是幾乎使福建船政局悉數變為白地的中法閩江海戰。1884年,法國為了全面吞併中國的藩屬國越南,在河內和鎮南關等地和中國軍隊多次交戰,在屢遭挫敗的情況下,由法國海軍司令孤拔率領的法國艦隊由南海北上,企圖打開中國門戶,以逼使清政府就範。

1884年8月23日下午,中法兩支艦隊在羅星塔下的閩江交戰,僅僅7分鐘,由著名作家張愛玲的祖父張佩綸指揮的中國艦隊就喪失了還手之力。半個小時後,這場近乎屠殺的戰鬥以福建水師的全軍覆沒告終。

此後,法軍在羅星塔下登陸,並在接下來的兩天裡炮擊馬尾造船廠、水師學堂和福州市區,曾寄託了大清國中興希望的福建船政變成一片恥辱的瓦礫。

在以後的歲月裡,福建船政還將在馬尾小鎮薪火相傳,雖然名稱幾度改變,但它的前身仍然是成立于1866年夏秋之交的福建船政局。1938年的抗日烽火中,這座與海為鄰的機構還得帶上大批設備和學生、工人一起,遠走內陸的貴州和重慶,直到1949年在遷往廈門後又遷往臺灣,福建船政的百年歷史才算是落下了帷幕。

福建船政的歷史意義,就如同《福建省志》中所說的那樣:“中國海軍成立於北洋,而即大毀於北洋。然其船實創于福建,管駕者亦福建人十居七八。”

事實上,據考證,由於馬尾的福建船政局多年的潛移默化影響,乃至於到了民國時期,中國的海軍官佐中,為數最多的就是福建人,可以說幾乎到了無閩不成海的地步。海軍的閩派將領中,大多數人就是從馬尾這個小鎮走出去的。當他們帶著青春的夢想走過羅星塔長長的陰影時,他們將看到更為遼闊的重洋。

今天,由於條件更為優越的長樂港等港口的問世,古老的馬尾港已經變得不重要了,雖然它曾有過上百年的光榮與夢想。但衰敗幾乎是這座古鎮不可改變的宿命。

從羅星塔所在的山頂望過去,閩江靜靜流淌,陽光照在略顯渾濁的水面上,折射出一些斑駁的暉光。時值正午,四處靜悄悄的,除了偶爾從遠處傳來的一兩聲貨船的汽笛,馬尾鎮如同一個垂暮的老人在打盹:他已陷入了無邊無際的回憶之中……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