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育兒>正文

「家長故事」自閉症兒子在美國怎麼上ABA

年初我們來美國的時候, 經美國兒科大夫診斷, 阿力患有中重度自閉, 所以他的認知是落後不少的。 他學東西慢, 又是英語授課, 因此我在ABA干預之初不敢對阿力抱有很高的期望。

ABA干預師初來家裡的幾天只是和阿力玩, 用她的話說, 讓孩子接納她是最關鍵的。 阿力平時玩的玩具很有限, 而且有自己的“套路”, 這應該就是醫學上講的閉娃的興趣狹窄吧。 我一邊看著干預師很熱切地用自己的方法教阿力怎麼玩各種玩具, 一邊祝她好運——我們給阿力買了各種玩具都不入他法眼, 天知道干預師有什麼辦法。

然而後來我才知道, 教會阿力玩五種玩具居然是對他半年干預目標之一。 後來仔細想想也很有道理:閉娃最大的問題是社交, 而學齡前的孩子主要社交手段就是玩, 如果不會玩同齡小朋友玩的玩具和遊戲, 又何談融合呢!想明白了這一點, 我頓時不再覺得干預師和阿力玩是“浪費時間”了。

阿力的ABA課程結合DTT桌面教學和遊戲教學, 這是根據他的程度和年齡制定的。 我個人感覺對於認知能力好的高功能閉娃, 加大桌面教學應該會取得比較好的效果。 可惜阿力本身認知就有待提高, 我不想一味地為了教而教, 引起他的抵觸情緒。

阿力的ABA課程為2個小時/節。 一開始上課的時候因為他的注意力不夠集中, 干預師讓他每5分鐘休息一次,

玩自己喜歡的玩具作為強化物。 隨著他專注力的提高, 現在可以達到每10到15分鐘休息一次。

給他上課的教具有一部分是干預師自己帶過來的, 另一部分是阿力現有的玩具。 常用的有以下幾種:

拼圖

三盒從2片到12片的拼圖。 孩子可以從最簡單的2片拼圖拼起, 逐漸到4片、6片、8片、12片, 孩子不會因為一上來拼不出12片的拼圖有很強的挫敗感。 拼圖不僅可以提高孩子的認知和邏輯思維, 更能鍛煉孩子的手部精細動作。

形狀積木

可以用來教授形狀、顏色、歸類和數量等。 (我自己干預阿力的時候, 讓他把這些形狀積木當成菜, 放到一個盒子裡炒, 他也挺高興)

水果積木

切水果可以鍛煉孩子的手部力量。 而且要把每個水果拼好, 孩子就得會區分不同的水果積木再進行組合, 因此還可以借機練習配對。 (平時我會帶著阿力和姐姐玩買水果的遊戲, 帶著阿力遊戲互動)

小汽車

別看小汽車是很普通的玩具, 也有很多玩法可以學習, 比如汽車上高速了, 給汽車加油了, 半途接人了等。 上課的時候干預師和阿力一起玩汽車, 趁機教他輪流與分享的概念。 (我給阿力買了一塊兒童地毯, 上面畫著馬路、停車場、紅綠燈等, 平時我和阿力會拿小汽車在上面玩看紅綠燈的遊戲)

彩泥

美國孩子最常見的玩具之一,家家必備。它最大的好處是鍛煉精細動作。一般玩具店還賣很多彩泥工具,可以用來切、擀、揉、剪綵泥。孩子可以拿彩泥來過家家。干預師說她的目標是讓阿力能夠模仿她做兩個玩彩泥的動作,比如搓球和切泥。我個人感覺這比簡單讓孩子模仿一個拍手或是踢腿的動作更具有功能性,更實用。

穿義大利面

阿力的干預師為了鍛煉他的手眼協調,拿來一盤義大利面讓他穿,其實這和拿珠子穿的效果是一樣的。不同之處在于阿力沒有像對珠子一樣反感,一看是空心面他反倒來了興趣。

讀繪本

這是阿力最薄弱的項目,主要因為干預師是用英文讀書,阿力的英語水準還跟不上。其次,他的認知能力也有限,讀不了太久就走神了。

iPhone遊戲戳氣球

這個遊戲鍛煉了阿力的手眼協調和專注力。一開始干預師帶他玩遊戲的時候,他眼睛四處亂看,干預師就手把手地教他,過了一段時間,阿力開始有了專注力,自己開始看著頻幕戳氣球,逐漸到能自己完成整個遊戲。

打玩具電話

干預師教阿力如何和假想的卡通人物通話,順便幫他練習了英語口語。我發現阿力經過這幾個月的打電話練習,他的溝通能力有所提高。在我和國內的父母通話的時候,他明顯能聊上幾句了。

畫畫

阿力有一個大的磁性畫板,干預師利用起來教阿力填色和如何畫圖形。我從材料中看到,讓孩子站著畫畫可以鍛煉上肢力量和平衡感,所以雖然阿力畫畫沒什麼長進,我們還是一直保留了這個干預項目。

唱歌

干預師還會帶著阿力唱他熟悉的歌,讓他填空,比如唱“一閃一閃亮晶晶,滿天都是XXX”。這是語言行為中的干預方法,可以鍛煉孩子的語言能力和記憶能力。

認知卡片

我給阿力買了一套動詞卡片,每張卡片上一個孩子在做一個動作,比如跑、跳、玩秋千、打電話、喝牛奶等,干預師拿來讓阿力識別卡片以增強他的英語動詞詞彙和人稱代詞的使用。此外,家裡還有兩套分類卡片和反義詞卡片,干預師上課的時候會拿來教阿力抽象思維的概念來提升他的理解力。(我自己干預阿力的時候,會拿卡片來讓阿力用中文看圖說話)

行為干預

前一篇文章提過,干預師每天帶阿力在社區裡走15分鐘左右,中間過幾次馬路,來改善他以前出門亂跑的毛病。此外,我們也經常帶他去超市做同樣的訓練,目的是塑造他在公共場合的行為合規性(不亂跑和亂拿東西)。這樣的行為塑形進行了3個月,效果還是比較明顯的。因為採用的自然場景下的干預,所以孩子很容易泛化。不過有一點,一定要注意經常換人對孩子進行這樣的行為干預,以防孩子只在某一個常干預TA的人面前“老實”。

上面的干預項目只是給大家舉例,干預師大概每隔幾周就會換一些新的教具,以防阿力丟失興趣。我自己也會不時去找適合阿力理解力的各種教具,比如最近我在給他“吃小灶”學英文字母。我覺得把桌面和“玩”式教學穿插起來的效果不錯,這樣阿力學起來沒有那麼枯燥,甚至他根本意識不到是在學習,因此在干預時配合度會提高很多。一段時間下來,我發現他的專注力和認知能力在同步提高,隨之,不良行為如逃避教學和多動也有不少改善。

說起行為干預,有一點說起來大家可能不信,干預師每天給阿力上課的時候除了記錄他完成每項活動的情況,還會記錄他有多少次逃避任務(阿力不配合的時候就躺在地毯上不起來),有多少次有攻擊性行為(阿力有時候耍賴就去掐干預師)等。我認為這才是真正的把ABA的行為干預理念落到了實處——行為合規是我們的孩子未來在社會生存最基本也是最主要的要求,而這種行為的塑造一定要從小開始。我們華人父母的最容易犯的錯誤就是重認知、輕行為,閉娃的行為必須靠我們一點一滴從小去塑造。不少大齡閉娃的父母也都在提醒我們隨著孩子長大,他們的行為問題才是重中之重。

從阿力在國內和美國的干預經歷來看,我感覺我們國內的干預注重“孩子學了什麼”,美國的干預更注重“孩子如何學”。前者在於灌輸各種知識,後者在於提高各項能力——就像“玩”看起來很簡單,但其中涉及多項技能,如認知能力、解決問題能力、批判思維、自我管理能力、溝通能力、動作技巧、執行力等。

但不可否認的是,大環境對特殊教育的實施的影響是巨大的。在我們國內應試教育的大背景下,要想讓孩子進入普通學校進行融合,恐怕短時間內還得進行“填鴨式干預”。但作為對孩子進行終身干預的父母來說,是否可以在日常中考慮換個比較靈活的教法來訓練孩子呢?

根據現代著名兒童心理學家皮亞傑(Jean Piaget)的理論,學齡前的兒童是在一個多感官的交互環境裡成長的,孩子接著日常生活的遊戲、活動不斷地體驗學習以及啟發探索,繼而能引導孩子透過感官體驗與內化知識的融合推動進一步自發性的學習。如果孩子缺乏生活中和遊戲中的視、聽、味、觸、嗅的感官瞭解,就會阻礙他們整合感官認知的體會,這樣就很難進入下一段抽象思維的功能發展。看來想要促進孩子的思維發展,就需要我們讓他們進行與之年齡相配的活動。

我從阿力到美國以後發生的變化感受到干預方式對孩子的影響是巨大的。寓教於樂的特教方式很好地調動了阿力的參與積極性,消除了他的抵觸情緒,也客觀上讓他更能安坐來配合干預師。

我們的孩子雖然特殊,但他們的童年也只有一次,做父母的終歸希望孩子能夠享受屬於他們的快樂。我在想,為了不錯過黃金幹預期我們父母都很拼,但是要把閉娃按在桌子前一通猛教,還是採用非傳統方式教學,則真是見仁見智的選擇了。適合的或許是最好的?

下面這段ABA先驅洛瓦斯的話送給大家,希望對您有些啟迪:

如果孩子不能按照我們教的方式學,那我們就按照他們能學會的方式教

—— 洛瓦斯

彩泥

美國孩子最常見的玩具之一,家家必備。它最大的好處是鍛煉精細動作。一般玩具店還賣很多彩泥工具,可以用來切、擀、揉、剪綵泥。孩子可以拿彩泥來過家家。干預師說她的目標是讓阿力能夠模仿她做兩個玩彩泥的動作,比如搓球和切泥。我個人感覺這比簡單讓孩子模仿一個拍手或是踢腿的動作更具有功能性,更實用。

穿義大利面

阿力的干預師為了鍛煉他的手眼協調,拿來一盤義大利面讓他穿,其實這和拿珠子穿的效果是一樣的。不同之處在于阿力沒有像對珠子一樣反感,一看是空心面他反倒來了興趣。

讀繪本

這是阿力最薄弱的項目,主要因為干預師是用英文讀書,阿力的英語水準還跟不上。其次,他的認知能力也有限,讀不了太久就走神了。

iPhone遊戲戳氣球

這個遊戲鍛煉了阿力的手眼協調和專注力。一開始干預師帶他玩遊戲的時候,他眼睛四處亂看,干預師就手把手地教他,過了一段時間,阿力開始有了專注力,自己開始看著頻幕戳氣球,逐漸到能自己完成整個遊戲。

打玩具電話

干預師教阿力如何和假想的卡通人物通話,順便幫他練習了英語口語。我發現阿力經過這幾個月的打電話練習,他的溝通能力有所提高。在我和國內的父母通話的時候,他明顯能聊上幾句了。

畫畫

阿力有一個大的磁性畫板,干預師利用起來教阿力填色和如何畫圖形。我從材料中看到,讓孩子站著畫畫可以鍛煉上肢力量和平衡感,所以雖然阿力畫畫沒什麼長進,我們還是一直保留了這個干預項目。

唱歌

干預師還會帶著阿力唱他熟悉的歌,讓他填空,比如唱“一閃一閃亮晶晶,滿天都是XXX”。這是語言行為中的干預方法,可以鍛煉孩子的語言能力和記憶能力。

認知卡片

我給阿力買了一套動詞卡片,每張卡片上一個孩子在做一個動作,比如跑、跳、玩秋千、打電話、喝牛奶等,干預師拿來讓阿力識別卡片以增強他的英語動詞詞彙和人稱代詞的使用。此外,家裡還有兩套分類卡片和反義詞卡片,干預師上課的時候會拿來教阿力抽象思維的概念來提升他的理解力。(我自己干預阿力的時候,會拿卡片來讓阿力用中文看圖說話)

行為干預

前一篇文章提過,干預師每天帶阿力在社區裡走15分鐘左右,中間過幾次馬路,來改善他以前出門亂跑的毛病。此外,我們也經常帶他去超市做同樣的訓練,目的是塑造他在公共場合的行為合規性(不亂跑和亂拿東西)。這樣的行為塑形進行了3個月,效果還是比較明顯的。因為採用的自然場景下的干預,所以孩子很容易泛化。不過有一點,一定要注意經常換人對孩子進行這樣的行為干預,以防孩子只在某一個常干預TA的人面前“老實”。

上面的干預項目只是給大家舉例,干預師大概每隔幾周就會換一些新的教具,以防阿力丟失興趣。我自己也會不時去找適合阿力理解力的各種教具,比如最近我在給他“吃小灶”學英文字母。我覺得把桌面和“玩”式教學穿插起來的效果不錯,這樣阿力學起來沒有那麼枯燥,甚至他根本意識不到是在學習,因此在干預時配合度會提高很多。一段時間下來,我發現他的專注力和認知能力在同步提高,隨之,不良行為如逃避教學和多動也有不少改善。

說起行為干預,有一點說起來大家可能不信,干預師每天給阿力上課的時候除了記錄他完成每項活動的情況,還會記錄他有多少次逃避任務(阿力不配合的時候就躺在地毯上不起來),有多少次有攻擊性行為(阿力有時候耍賴就去掐干預師)等。我認為這才是真正的把ABA的行為干預理念落到了實處——行為合規是我們的孩子未來在社會生存最基本也是最主要的要求,而這種行為的塑造一定要從小開始。我們華人父母的最容易犯的錯誤就是重認知、輕行為,閉娃的行為必須靠我們一點一滴從小去塑造。不少大齡閉娃的父母也都在提醒我們隨著孩子長大,他們的行為問題才是重中之重。

從阿力在國內和美國的干預經歷來看,我感覺我們國內的干預注重“孩子學了什麼”,美國的干預更注重“孩子如何學”。前者在於灌輸各種知識,後者在於提高各項能力——就像“玩”看起來很簡單,但其中涉及多項技能,如認知能力、解決問題能力、批判思維、自我管理能力、溝通能力、動作技巧、執行力等。

但不可否認的是,大環境對特殊教育的實施的影響是巨大的。在我們國內應試教育的大背景下,要想讓孩子進入普通學校進行融合,恐怕短時間內還得進行“填鴨式干預”。但作為對孩子進行終身干預的父母來說,是否可以在日常中考慮換個比較靈活的教法來訓練孩子呢?

根據現代著名兒童心理學家皮亞傑(Jean Piaget)的理論,學齡前的兒童是在一個多感官的交互環境裡成長的,孩子接著日常生活的遊戲、活動不斷地體驗學習以及啟發探索,繼而能引導孩子透過感官體驗與內化知識的融合推動進一步自發性的學習。如果孩子缺乏生活中和遊戲中的視、聽、味、觸、嗅的感官瞭解,就會阻礙他們整合感官認知的體會,這樣就很難進入下一段抽象思維的功能發展。看來想要促進孩子的思維發展,就需要我們讓他們進行與之年齡相配的活動。

我從阿力到美國以後發生的變化感受到干預方式對孩子的影響是巨大的。寓教於樂的特教方式很好地調動了阿力的參與積極性,消除了他的抵觸情緒,也客觀上讓他更能安坐來配合干預師。

我們的孩子雖然特殊,但他們的童年也只有一次,做父母的終歸希望孩子能夠享受屬於他們的快樂。我在想,為了不錯過黃金幹預期我們父母都很拼,但是要把閉娃按在桌子前一通猛教,還是採用非傳統方式教學,則真是見仁見智的選擇了。適合的或許是最好的?

下面這段ABA先驅洛瓦斯的話送給大家,希望對您有些啟迪:

如果孩子不能按照我們教的方式學,那我們就按照他們能學會的方式教

—— 洛瓦斯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