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四川省的一市轄區名氣很大,名字中有一偏僻字不好認

四川, 天府之國, 是中國西部重要的省份, 簡稱“蜀”或“川”, 封建王朝歷史上北宋真宗時將四川盆地一帶的川峽路分成了益州路、梓州路、利州路和夔州路,

一起合併稱呼為“川峽四路”或“四川路”, 慢慢的簡稱為“四川”, 四川省由此而得名。 四川歷史悠久, 曾為三國時期蜀漢政權的所在地, 四川盆地也被稱為“巴蜀”, 四川地域遼闊, 在眾多的縣市中有一座名氣非常大, 如今已經撤縣改區, 名字中有一個字卻不好認。

這就是位於成都市下轄的郫都區(郫這個字不常用, 不熟悉的話容易被認錯或讀錯), 原來的舊郫縣, 郫縣之所以聞名華夏, 是因為這裡出產了著名的郫縣豆瓣醬, 幾乎在所有的餐館和日常烹飪中都會使用到它。 如今郫縣已於2017年改為郫都區, 以前的老郫縣也成為了歷史。 郫縣因“杜宇化鵑”的傳說而又被人們稱為鵑城, 相傳商朝時的蜀國為望帝杜宇所建立, 從帝鱉靈也在此立國建都。 戰國時, 秦國於西元前316年即秦惠文王時期滅掉巴蜀而設立郡縣制, 將古郫邑改稱為郫縣(此為郫縣名稱的初始)。

秦漢之時, 郫縣曾轄地彭縣、溫江、灌縣的等地, 東漢時曾於西元36年建武十二年時攻佔郫縣而會師成都, 三國時郫縣歸屬蜀漢政權所屬, 西晉以後至南北朝時期, 在郫縣周圍曾發生數次戰爭, 隋朝建立後於開皇三年即西元583年撤溫江縣併入郫縣, 西元618年唐高祖時期置設盤龍縣, 後改為灌縣、導江縣, 武德三年複稱為溫江縣。

西元1377年明朝洪武十年時, 將郫縣併入到灌縣, 1380年重新析出設置郫縣。 清朝時期的郫縣規制基本沒變, 1950年後郫縣縣屬溫江專區, 1968年改為溫江地區, 1983年歸成都市管轄。

郫縣歷史人物輩出, 西漢時期的嚴君平, 生於西元前86年為郫縣人, 于郫縣平樂山宣講《老子》、《莊子》, 並在此山上寫出了“王莽服誅, 光武中興”的預言, 著有《老子注》二卷、《老子指歸》十四卷、《易經骨髓》等書。 “歇馬獨來尋故事, 文章兩漢愧楊雄”中所說的的西漢著名的道家學者官吏揚雄也是郫縣人, 北宋著名詩人張俞也是郫縣人。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