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育兒>正文

你是希望你的孩子將來成為棟樑還是廢物 這都是父母的一念之差

01, 我的孩子就是要讓她從小開始做家務

我的好基友的孩子因為早產的原因, 智力發育晚于正常孩子。 但是, 他們並沒有把她當成有問題的孩子溺愛她。 而是從孩子一歲時, 就開始教孩子做家務。

圖片來自網路

最近幾次到基友家去玩, 發現她的孩子的智力真的提高很快。 不光是考試成績比過去提高很多。 而且, 家務活做的也像模像樣。

我仔細觀察了一下--

吃完飯, 這個孩子就會很主動的收拾碗筷。 然後端進廚房, 洗刷起來。 然後她會擦桌子, 掃地。 。 。 。 。 。 整個過程有板有眼, 做得非常好。

孩子的媽媽對我說, 這個孩子的日常家務活動包括整理自己的房間、打掃衛生、都做的很好。 不讓我們操心。 而且, 她自己的一些內衣內褲, 也常常是自己洗。

我有點納悶。 現在的孩子, 有幾個會做家務?有幾個能幫助父母收拾碗筷拿去清洗?更別說洗衣做飯等等。 即使孩子想做,

父母一般也不會讓孩子做這些瑣碎的事情, 怕虧了孩子。

爸爸說, 正是他們讓孩子及早的學會做家務, 學會自己動手, 動手指頭, 孩子學會了有條不紊的做事情, 處理問題。 反過來, 讓孩子的大腦有了更多的刺激。 加速大腦細胞的代謝, 提高了孩子的智力發展。

而且, 通過做家務, 孩子還知道媽媽的辛苦。 知道爸爸養家的不易。 學會了控制自己的脾氣。 有事情會和爸爸媽媽商量。

其實, 孩子做家務, 有利無害。

1, 有了責任感。 鍛煉了孩子的綜合能力。 知道了自己在家庭中的分量。

2.學會了邏輯思維。 知道怎樣做, 做什麼。 學會了計畫。

3.學會了關注父母。 學會了包容。 知道生活是什麼。

其實, 生活中瑣碎的事情, 恰恰能鍛煉孩子的智力。

02, 父母應該想辦法讓孩子愛上做家務

圖片來自網路

孩子做任何事情都是憑著自己的一時興起。 開始的時候興趣滿滿。 但是時間一長, 就會厭倦。

要使孩子做的有趣, 孩子才能把興趣轉換為習慣。

琪琪是個非常喜愛玩具的孩子。 家裡的玩具一大堆。 每天回到家裡, 她都要陪伴著這些玩具直到自己睡覺。 如果少了那個玩具, 她會哭的很厲害。

但是, 琪琪有一個毛病, 就是她的玩具撒的滿屋子都是, 不會收拾。 媽媽說過她幾次, 但是都沒有效果。 於是, 媽媽想了個辦法。 她幫助孩子給每個玩具建立了一個小窩。 讓琪琪每天晚上把玩具送進自己的小窩。 並且讓琪琪告訴玩具, 時間不早了, 應該回家了睡覺了。

琪琪按照媽媽教她的那樣,

給每個玩具的小窩起了個名字。 晚上, 琪琪在睡覺前, 都會把玩具送進自己的小窩。 這樣, 即把玩具歸於整齊, 也整理了房間, 還養成了時間觀念。 責任感。 以及成就感。

有成就感, 孩子才有新鮮感。 每天都是新鮮感, 孩子才不會厭煩

琪琪每天整理好房間, 都會讓媽媽過來看一下自己的傑作。 媽媽也適時的表現出來讚賞的笑容。 和孩子一起欣賞成果。

媽媽鼓勵孩子, 讓孩子感受成就感, 同時感受家庭共同參與的快樂。 同時, 媽媽會提出小小的建議, 讓孩子覺得這個建議非常好。 於是, 會有一個新鮮的想法在孩子的大腦中出現。 孩子明天會做得更好。

03, 聰明的父母允許孩子做犯錯

很多家長認為, 讓孩子做家務還不夠給自己添亂的, 反倒耽誤時間。

晨晨是個單親家庭的孩子。 孩子的媽媽一直身體不好。 由於身體不好, 所以脾氣也不好。 常常發火。

在孩子5歲的時候, 媽媽對孩子說, 從現在開始, 孩子你需要幫媽媽做些家務。 幫媽媽分擔一些家庭瑣事。

5歲的孩子多少有點懂事了。 她知道媽媽不容易。 也想幫助媽媽做點家務。替媽媽分擔一下。可是孩子不會做。

於是,媽媽告訴她,讓她學著洗碗。

第一次洗碗,孩子真的想做好。她學著媽媽平時的那樣,把碗盤摞在一起,高高的,端起來向廚房走去。可是一不當心,腳底下一滑,端著的碗盤掉在地上,全部摔碎了。

媽媽聽見響聲,出來一看,心疼的是哪些摔碎的碗盤。張開就罵起孩子。罵的孩子心裡很委屈,大哭起來。。。。。。

媽媽現在真是非常後悔。後悔自己當時的做法傷了孩子的心。以至於孩子現在什麼家務都不做。

孩子說,既然自己什麼都做不好,那還做它幹什麼?

我們不應該想這位媽媽一樣,在孩子有失誤的時候訓斥孩子。傷孩子的心。

當孩子出現錯誤時,家長不要責備,應該協助孩子找出失敗的原因,同時鼓勵孩子繼續做下去,讓孩子感覺到父母是自己最堅定的支持者。

家長不要動不動就說:“你怎麼這麼笨啊?什麼也做不好?”

古雲: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

所以,父母一定要耐心對待孩子。

孩子的責任擔當是從日常生活中培養起來的,這種習慣應該從嬰幼兒開始,讓孩子養成良好的日常行為習慣,而不是等孩子長大才開始。

圖片來自網路

比如:

1歲的孩子可以嘗試自己吃飯。

2~3歲的孩子可以幫助家長拿取物品,獨立整理自己的玩具。

3~4歲的孩子飯前可以幫媽媽擺餐具,飯後可以把餐具放回洗碗池;可以洗自己的襪子、夏季的衣服、手絹等小物品,可以喂寵物。

4~5歲孩子可以自己整理床鋪,準備餐桌,整理自己的書包、房間和書櫃。

。。。。。。

所以,你的孩子是棟樑還是廢物,都是在父母的一念之間。

沒有父母希望自己的孩子是個廢物。那麼,從小事開始做起。從生活的點滴中培養孩子的好的習慣和好的擔當。

也想幫助媽媽做點家務。替媽媽分擔一下。可是孩子不會做。

於是,媽媽告訴她,讓她學著洗碗。

第一次洗碗,孩子真的想做好。她學著媽媽平時的那樣,把碗盤摞在一起,高高的,端起來向廚房走去。可是一不當心,腳底下一滑,端著的碗盤掉在地上,全部摔碎了。

媽媽聽見響聲,出來一看,心疼的是哪些摔碎的碗盤。張開就罵起孩子。罵的孩子心裡很委屈,大哭起來。。。。。。

媽媽現在真是非常後悔。後悔自己當時的做法傷了孩子的心。以至於孩子現在什麼家務都不做。

孩子說,既然自己什麼都做不好,那還做它幹什麼?

我們不應該想這位媽媽一樣,在孩子有失誤的時候訓斥孩子。傷孩子的心。

當孩子出現錯誤時,家長不要責備,應該協助孩子找出失敗的原因,同時鼓勵孩子繼續做下去,讓孩子感覺到父母是自己最堅定的支持者。

家長不要動不動就說:“你怎麼這麼笨啊?什麼也做不好?”

古雲: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

所以,父母一定要耐心對待孩子。

孩子的責任擔當是從日常生活中培養起來的,這種習慣應該從嬰幼兒開始,讓孩子養成良好的日常行為習慣,而不是等孩子長大才開始。

圖片來自網路

比如:

1歲的孩子可以嘗試自己吃飯。

2~3歲的孩子可以幫助家長拿取物品,獨立整理自己的玩具。

3~4歲的孩子飯前可以幫媽媽擺餐具,飯後可以把餐具放回洗碗池;可以洗自己的襪子、夏季的衣服、手絹等小物品,可以喂寵物。

4~5歲孩子可以自己整理床鋪,準備餐桌,整理自己的書包、房間和書櫃。

。。。。。。

所以,你的孩子是棟樑還是廢物,都是在父母的一念之間。

沒有父母希望自己的孩子是個廢物。那麼,從小事開始做起。從生活的點滴中培養孩子的好的習慣和好的擔當。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