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戚繼光,中國歷史上有名的懼內名將

“南北驅馳報國情, 江花邊月笑平生。 一年三百六十日, 都是橫戈馬上行。 ”這是著名民族英雄戚繼光的一首題為《馬上作》的七絕詩, 從中不難看出他矢志立志報國的抱負和決心。 戚繼光, 字元敬, 號南塘, 晚號孟諸, 明代著名抗倭將領、軍事家, 與俞大猷齊名。 其父戚景通任漕運官員。 戚繼光率軍之日於浙、閩、粵沿海諸地抗擊來犯倭寇, 曆十餘年, 大小八十余戰, 終於掃平倭寇之患, 被現代中國譽為民族英雄, 卒諡武毅。 世人稱其帶領的軍隊為“戚家軍”。 然而, 就是這樣的一代名將卻是歷史上怕老婆的典範。 讀中國古代歷史,

瞭解更多歷史真相——

戚繼光

說起來, 戚繼光的婚姻, 十分耐人尋味, 他13歲定親, 18歲娶“萬戶南溪王將軍棟女”王氏為妻。 據說, 這位王氏非常賢慧, 自己吃魚頭和魚尾, 把魚身留給丈夫戚繼光。 台州戰役時, 王氏與“戚家軍”親屬居新河所城, 守軍很少,

這時大批倭寇來犯, 情勢危急, 王氏說服守城官兵, 動員城中婦孺, 穿上“戚家軍”服裝列於城上, 倭寇一見城中有戚家軍的主力, 便立刻扭頭撤退。 所以, 王氏上演了一部現實版的“空城計”, 足見這位女性有勇有謀。

王氏既賢慧又勇敢, 但就是有一個問題, 就是不育, 無法為戚繼光生兒育女, 開枝散葉。 於是, 戚繼光分別在36歲、37歲、48歲的時候先後娶了沈氏、陳氏、楊氏等三個小妾。 因此, 戚繼光和王氏的感情也就急轉直下, 王氏不惜“日操白刃, 願得少保而甘心”, 每天拿著一把刀, 打算殺了戚繼光解恨, 恰如“老虔婆惡狠狠做一場!”戚繼光平常就懼內, 如今又自知理虧, 便想盡辦法和夫人和好, 結果, 王氏過繼了二姨太陳氏所生的一個兒子戚安國。

後來, 戚安國早夭, 王氏難以接受妻妾相處的生活。 據《孟諸戚公墓誌銘》記載, 最後, 王氏在晚年“囊括其所蓄, 輦而歸諸王”, 也就是和戚繼光分手, 一拍兩散, 自己回娘家了。

丈夫在外是抗倭英雄, 而到了家裡, 面對妻子王氏, 依然不得不“百煉之剛化作繞指”, 征服戚繼光這樣的一代名將, 最後, 不願意沉淪在死亡婚姻之下, 選擇了離婚分手, 人們不能不嘆服王氏生活的智慧和勇氣。 她既不是悍婦, 她可以讓夫君吃魚身而被傳為千古佳話;她也不是弱女子, 她能夠上演“空城計”, 嚇退來犯倭寇;她更不是小女人, 隨丈夫領軍輾轉全國, 南平倭寇, 北拒蒙古, 一個小女人焉能有如此能耐?王氏既賢慧, 又剛毅, 還聰明, 更有自己的自尊心,

在妻妾成群的家庭中, 作為妻子, 最後選擇與丈夫分手歸家, 由此可見, 王氏思想觀念的空前解放。

在古代中國家庭中, 夫妻的矛盾可大可小, 既有著人性激烈和鬥爭的一面, 也有包容和寬恕的一面, 國有國法, 家有家規, 丈夫與妻子總會有個地位問題。 男人怕老婆, 文雅一點的稱呼是“懼內”。 在中國, 丈夫“懼內”已經有數千年的傳統了。 而到了大明王朝時候, 朝廷修改了家庭婚姻政策, 讓中國人的家庭有了比較寬鬆的生活, 帶來的是女性思想觀念的解放。

——摘自 歷史上的今天 www.51lishi.com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