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德國戰敗後,落入美國手中的520萬俘虜最終是怎麼樣的命運?

(圖為被美軍俘虜的德國隨軍女護士)

按照盟軍最高司令部的報告統計, 從1944年6月12日到1945年5月18日, 總共有785.7萬德國軍人成為西方軍隊的俘虜,

其中250余萬人落入英聯邦軍隊之手, 還有約520萬人則落入美國人手中。

根據1929年7月27日簽訂的《關於戰俘待遇的日內瓦公約》第三部《戰俘》的相關規定, 俘虜應該被關押在衛生且氣候適宜的地區, 戰俘所居住的房屋或營棚應符合拘留國安置自身部隊的相同衛生條件, 戰俘的口糧在量和質方面應與拘留國部隊相同。 美國、英國、德國均在戰前簽署, 加入並批准了該公約。

但當時擔任歐洲盟軍最高統帥部司令的艾森豪將軍卻沒有執行這一規定, 他對保守的英國人那套循規蹈矩的做法不以為然。 這位美國人決心讓歐洲人好好領教領教美國的戰俘新思維。 為此, 在1945年4月, 艾森豪提出如下建議, 德國的戰俘可分成兩種類型:第一種,

投降的戰俘。 第二種, 繳了械的敵對武裝力量。 第一類人可按《關於戰俘待遇的日內瓦公約》處理。 第二類人則仍舊按敵對武裝力量處理, 換句話說, 第二類人變成了不能享受戰俘待遇的繳了械的敵對武裝力量, 即使他們投降了, 也可以殺死他們。 實際上到了1945年8月, 所有的德國戰俘都歸入了第二類。

美國軍方將德國戰俘關在用鐵絲網圍成的巨型柵欄裡, 他們沒有為戰俘提供衛生和有營養的食物, 當時的情況並不是食物缺乏, 由當時盟軍和國際紅十字會披露的材料顯示, 美軍在歐洲的食品總部有大量食品囤積, 國際紅十字會有10萬噸食品儲存在瑞士。 而美國一天只為德國戰俘提供一頓的食物, 數量只有美國士兵的1/10,

許多德國戰俘因饑餓而死。

由於戰俘營裡缺乏必要的衛生設施, 疾病迅速蔓延, 主要是痢疾、傷寒、壞疽和肺炎。 美軍對因戰鬥而負傷或者患病的德國戰俘有時不提供相應的醫療救助, 戰俘在無醫無藥的情況下, 生命“自動地消失”了, 這是戰俘大量死亡的主要原因。 國際紅十字會多次要求視察戰俘營, 但都被美軍拒絕。

在關押期間, 美軍還對德國戰俘進行非人道的折磨。 為了獲取情報, 美軍經常對戰俘進行刑訊逼供、毆打和恐嚇。

許多戰俘在戰後沒有被釋放, 而是被“贈送”給了法國, 以幫助其重建國家。 這種做法違背了戰俘的意願, 他們在遷徙過程中怨聲載道。 據統計, 最終有70萬德國戰俘被送到法國, 關進戰俘營裡。

由於戰後法國食品極度短缺, 而且法國仇德情緒比較嚴重, 戰俘們遭到了饑餓和酷刑的折磨。

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時, 在美軍的德國戰俘集中營裡, 有100多萬已經投降的德國戰俘死于人為的饑餓、疾病和無醫無藥。 到1950年, 大多數非登記在冊的德國戰俘的材料被美軍相關機構銷毀。 這100萬在戰俘營裡死亡的德國士兵的人數, 相當於從1941年到1945年在西線與盟軍打仗死亡的德軍人數的總和。 第二次世界大戰就是在這樣的死亡中落幕的。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