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數碼>正文

努比亞發新機念念不忘小圓圈,還順便致敬了魅族腰圓指紋鍵

努比亞剛剛正式發佈 nubia N2、M2 及其青春版等三款新機, 與此前工信部網站「爆料」的一樣, 這三款手機都採用了正面的指紋識別按鍵, 並且保留了努比亞多年來引以為傲的小圓圈設計, 這個設計在國產手機乃至整個手機行業都很少見到。

魅族努比亞的「愛恨情仇」

可以理解的是, 正面指紋識別是一個趨勢, 而努比亞又對小圓圈設計不忍割捨。

其實早在工信部網站「爆料」努比亞新機的時候, 很多人都又默默的為魅族心疼了三秒, 因為這顆「腰圓」的按鍵實在複製性太強了。 稍微瞭解魅族和努比亞的人可能知道, 多年前這個小圓圈設計努比亞就是從魅族手裡搶先註冊了專利的, 所以魅族只有在少數幾款手機上使用過這顆圓形Home 鍵, 當然了很多人都認為魅族的那個設計更為創新, 因為它是採用螢光發光設計, 即使息屏之後也還有淡淡的螢光在黑夜中如螢火蟲一樣,

而有新消息提升的時候一頻一閃猶如手機會呼吸一般。

不過魅族很快扭轉了這個局勢, 在 2014 年發佈的旗艦 MX4 Pro 上率先採用了正面按壓式的指紋識別, 這也是 Android 手機上首款採用正面按壓指紋識別的手機, 不過彼時 MX4 Pro 的 Home 鍵採用了矩形設計。 次年魅族帶著全新的 mBack 交互, 在魅藍note2 上發佈了最具革命性的交互創新;再到 5 月的 MX5 發佈, 腰圓按鍵與指紋識別合二為一, 也從此刻起, 這一功能成為魅族手機的標配。

正面指紋識別是怎麼流行起來的

即使在目前, 指紋識別的位置也劃分了很明確的陣營:正面指紋識別與背面指紋識別, 至於像索尼那樣特立獨行放在側邊電源鍵上的, 恐怕也不會有人去嘗試。

正面是紋識別的鼻祖是蘋果在 2013年9月發佈的 iPhone 5s 上, 背面指紋識別同樣要追溯到同年 10月發佈的 HTC One Max 上。

這麼多年過去了大多數 Android 手機仍然堅守在背面指紋識別陣營, 其實還有有多番無奈的。

第一, 最好的正面指紋識別方案被蘋果買了。

2011年, AuthenTec研發出了一種基於電容和射頻識別的指紋識別新技術;2012年5月蘋果提出全資收購該公司。

第二, Android 三大交互按鍵與指紋識別模組的衝突。

Android 系統最初的按鍵遠不止三個這麼多, 經過革新逐漸保留下來最常用的返回、Home鍵、多工鍵, 這三大按鍵在剛開始與指紋識別模組並不能很好的融合在一起,

最主要的原因還是上述的第一點, 缺乏頂級的指紋模組供應商。 當然現在這個已經不是問題了, 但是又衍生出更多的問題, 那就是指紋按鍵的位置和形狀。

所以魅族 mBack 的出現, 很大程度上規避了 Android 傳統三大按鍵的矛盾, 輕觸返回、按壓返回桌面, 而多工則交給底部上滑手勢, 這直接空出了返回鍵和多工按鍵的位置, 大大提升了手機正面的美觀性, 另一方面居中的 mBack 按鍵也兼顧了左右手使用者的操作習慣。

iPhone 與魅族的指紋識別,從視覺呈現和操作邏輯方面來說,都是比較符合智慧手機的交互邏輯,當我們看到需要用到指紋識別的交互介面時,有一種「所見即所得」的操作邏輯過程,所以整個過程操作下來不僅是手指的互動上,就連眼睛接受到的都是最符合邏輯的。

為何我們只愛魅族和蘋果?

努比亞極力保留小圓圈,一個很重要的原因還是想在實現了腰圓指紋按鍵之餘保留自己的品牌認知度,這一點其實在蘋果和魅族身上都已經實現了,當然魅族可能吃點虧,因為現在赤裸裸的把腰圓設計直接拿來用的廠商已經數不過來了。

作為一家有審美追求的廠商,在「抄襲」這件事上,也許會往更高水準的產品去看齊,所以錘子手機去年發佈 M1/M1L 的時候,堅持了「實體按鍵」一個原則不動搖,卻又不像被人吐槽像三星像魅族,人往高處走,抄往高處抄,於是我們見到了跟蘋果非常相像的錘子的圓形 Home 鍵:

說回魅族,魅族的「腰圓」按鍵,很多人都以為在魅藍note2 上率先使用,殊不知早在魅族轉行做的第一台智慧手機M8,也是國產智慧手機開山鼻祖,上就出現了這顆設計非常棒的按鍵;另外,MX4 Pro 的按鍵最早也可以追溯到魅族第一款 Android 手機 M9 。

蘋果從始至終只有一顆按鍵,並且高度集成各項功能,這與其系統本身的交互是高度相關聯的。在 Android 上如果想要實現多功能的交互,目前而言,魅族的 mBack 是最好的解決方案。

外觀上與魅族「腰圓」按鍵相同或者貌合神離的方案也有不少,但大多只具其形而已,交互方面也更多依賴固有的安卓「三大金剛鍵」,華為和聯想在此基礎上稍作修改,加入了手勢操作,交互是高度集成了,但是便捷性卻遠不如魅族 mBack ,學習成本也更高。

總結

高屏占比在未來是一個趨勢,正面指紋按鍵必將成為阻擋高屏占比發展的一個阻礙,好在螢幕內指紋識別的技術已經初具雛形,未來也許不用在意指紋按鍵誰抄襲誰這個問題。而就目前而言,iOS 和 Android 兩大陣營,成得上交互方面極致的也只有 iPhone 7 和魅族的 mBack 。

iPhone 與魅族的指紋識別,從視覺呈現和操作邏輯方面來說,都是比較符合智慧手機的交互邏輯,當我們看到需要用到指紋識別的交互介面時,有一種「所見即所得」的操作邏輯過程,所以整個過程操作下來不僅是手指的互動上,就連眼睛接受到的都是最符合邏輯的。

為何我們只愛魅族和蘋果?

努比亞極力保留小圓圈,一個很重要的原因還是想在實現了腰圓指紋按鍵之餘保留自己的品牌認知度,這一點其實在蘋果和魅族身上都已經實現了,當然魅族可能吃點虧,因為現在赤裸裸的把腰圓設計直接拿來用的廠商已經數不過來了。

作為一家有審美追求的廠商,在「抄襲」這件事上,也許會往更高水準的產品去看齊,所以錘子手機去年發佈 M1/M1L 的時候,堅持了「實體按鍵」一個原則不動搖,卻又不像被人吐槽像三星像魅族,人往高處走,抄往高處抄,於是我們見到了跟蘋果非常相像的錘子的圓形 Home 鍵:

說回魅族,魅族的「腰圓」按鍵,很多人都以為在魅藍note2 上率先使用,殊不知早在魅族轉行做的第一台智慧手機M8,也是國產智慧手機開山鼻祖,上就出現了這顆設計非常棒的按鍵;另外,MX4 Pro 的按鍵最早也可以追溯到魅族第一款 Android 手機 M9 。

蘋果從始至終只有一顆按鍵,並且高度集成各項功能,這與其系統本身的交互是高度相關聯的。在 Android 上如果想要實現多功能的交互,目前而言,魅族的 mBack 是最好的解決方案。

外觀上與魅族「腰圓」按鍵相同或者貌合神離的方案也有不少,但大多只具其形而已,交互方面也更多依賴固有的安卓「三大金剛鍵」,華為和聯想在此基礎上稍作修改,加入了手勢操作,交互是高度集成了,但是便捷性卻遠不如魅族 mBack ,學習成本也更高。

總結

高屏占比在未來是一個趨勢,正面指紋按鍵必將成為阻擋高屏占比發展的一個阻礙,好在螢幕內指紋識別的技術已經初具雛形,未來也許不用在意指紋按鍵誰抄襲誰這個問題。而就目前而言,iOS 和 Android 兩大陣營,成得上交互方面極致的也只有 iPhone 7 和魅族的 mBack 。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