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日本在東北修築“東方馬奇諾防線”,妄想負隅頑抗,蘇聯半月破之

日本關東軍強迫1萬多名中國勞工, 耗時近6年, 在烏蘇里江邊虎頭樞紐修築據點, 因其異常堅固, 被日本人得意地稱為“東方馬奇諾防線”。

1945年4月德國宣佈投降後不久, 蘇聯便開始著手對日作戰的準備工作。 而面對堅固的虎頭要塞, 蘇聯人打算採取偷襲的作戰方針。

由於蘇聯在遠東的鐵路線距離邊境只有2到4公里, 蘇聯在運輸過程中為了保密, 只好白天少量增加運輸車次, 夜晚進行大量運輸。 為了不讓日軍發現戰略意圖, 蘇聯集結在邊境地區的軍隊嚴格保持無線電靜默, 控制一切人員的戶外活動。

1945年8月8日22時50分, 蘇聯向日本宣戰。 8月9日0時, 蘇聯地面部隊從三個方向向關東軍開展了猛烈的進攻, 同時利用傘兵部隊對長春、瀋陽等城市實施空投。 日本關東軍被分割成數塊, 南北不能相顧, 虎頭要塞孤立無援。

在虎頭要塞, 當時尚有1900名日軍在此負隅頑抗。 起初, 蘇軍久攻不下, 多次衝鋒都被打了下來, 不僅損失慘重, 甚至進攻一度停滯。 蘇軍很快改變戰術。

蘇軍首先派訓練有素的哥薩克狙擊手佔據有利位置, 封鎖日軍的火力點。 同時, 堵住要塞的洞口和通氣孔, 將汽油灌入地下工事, 用燃燒彈攻擊。

地下工事內的日軍大多被燒死或者窒息而死。

還不放心的蘇軍更是將自動火炮開到要塞坑道口邊, 近距離用火炮直接對洞口連續轟擊, 死活不論。 最終, 被稱為“東方馬奇諾防線”的虎頭要塞除了逃跑外的70餘名日軍, 其餘日軍全部被擊斃。

至此, 蘇軍僅用半個多月便攻下了這座被日本關東軍吹上天的“東方馬奇諾防線”。

據後來參加過這場戰爭的日本退伍老兵回憶道:“他們先是在日本關東軍的薄弱防禦地段, 利用大規模機械化部隊打開豁口, 然後高速縱深, 再利用空降部隊中間開花, 關東軍的防禦體系便徹底瓦解了”。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