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西漢末年的新朝皇帝王莽改制是對是錯,他最後是怎麼死的


王莽

他是西漢外王莽(西元前46年12月12日-西元23年10月6日):字巨君, 魏郡元城(今河北大名東)人, 新顯王王曼長子、西漢孝元皇后王政君侄。

新朝開國皇帝, 西元8年-西元23年在皇帝位。 戚王氏家族的重要成員, 其人謙恭禮讓、朝野有威名。 西漢末年, 社會矛盾空前激化, 王莽被視為能挽救危局的不二人選。 西元8年12月1日, 王莽代漢建新, 建元“始建國”, 推行新政, 史稱“王莽改制”。 其後, 爆發農民大起義, 新朝覆亡。

西漢末年, 皇室勢力衰微, 朝中大權被王莽獨攬。 王莽稱帝之前, 非常注意籠絡人心, 表現得禮賢下士, 謙恭大度, 也做過幾件順應民心的好事。 後來, 王莽利用手中的權力終於成功稱帝。

稱帝之後, 當時還有許多漢朝的老臣對王莽的篡漢行為持反對態度, 為了鞏固自己的統治, 他除了對一些大臣進行大肆殺戮外, 還進行了改制, 他改制的原則是根據古代經典, 史稱“托古改制”。

由於他改制不從實際出發, 給人們帶來了巨大的災難。 比如幣制改革, 15年間改了5次, 銅錢越鑄越小, 面值卻越來越大, 造成了經濟混亂, 受害最深的還是普通人民。 此外, 王莽還不斷對外征戰, 加上連年災荒, 人民凍死餓死的不計其數。 王莽改制前10年, 西漢有近六千萬人口, 改制後期已不足三千萬人口了。 人民再也無法生活下去了, 終於爆發了“綠林”、“赤眉”起義。 王莽在政權垂危之際, 曾發動官吏和百姓大聲悲哭, 以哀求上蒼保佑。 老百姓來哭, 供給飯食, 哭得悲慟者, 還任命為郎, 因此被任命為郎的竟有5000人。 但這也沒能挽救他滅亡的命運。 最終, 政權被推翻, 王莽被殺死。

王莽

王莽為何落得如此結局?王莽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因外戚干政成功登上皇位的人。

西漢末年, 社會矛盾空前激化, 西漢政權經濟基礎已經被消耗殆盡, 西漢政權已經岌岌可危。 王莽出身于權傾朝野的外戚王氏家族。 王莽早孤, 由姑姑嫂子撫養長大。 當他的兄弟們驕奢縱欲、放浪聲色的時候, 他卻在苦讀六經,

侍奉姑嫂。 王莽十次被評為“感動華夏”的道德楷模, 十二次參加全國巡迴演講。 當時西漢所有元老大臣都認為王莽是拯救西漢王朝的不二人選。 王莽依靠打道德牌躋身高位。 王莽雖身居高位, 卻從不以自己為尊, 總能禮賢下士、清廉儉樸, 常把自己的俸祿分給門客和平民, 甚至賣掉馬車接濟窮人, 在民間深受愛戴。 朝野的名流都稱讚歌頌王莽, 他的名聲甚至超越了他那些大權在握的叔伯。 王莽為了維護自己的光輝形象, 十年不給自己的老婆添置新衣。 王莽還逼迫犯法的兒子自殺, 塑造大義滅親的典範。 王莽通過舉報自己的表兄通姦的方式, 除掉了自己的政敵淳于長, 為登上大司馬之位掃清了障礙。

王莽大權在握後就露出了猙獰面目,

開始以各種莫須有的罪名剷除政敵, 排除異己。 王莽繼續打道德牌, 他素衣素食, 帶頭減薪, 卻給全國官員漲薪。 他將自己的住宅捐給災民居住, 還帶頭將自己全年的薪俸捐出來, 在首都為災民修建一千套免租房。 王莽的聲望達到了頂峰。

西元8年十二月, 王莽逼迫王政君交出傳國玉璽, 接受孺子嬰禪讓後稱帝, 即新始祖, 改國號為“新”, 改長安為常安, 稱“始建國元年”。 王莽在朝野的廣泛支持下, 登上了最高的權位, 開了中國歷史上通過(符命)禪讓作皇帝的先河。

王莽當上皇帝後, 就開始了大刀闊斧的改制, 即全方位的政治經濟改革。 在思想上, 他把儒家思想和治國理念抬高到至高無上的地步, 並盲目加以照搬照抄。在政治上,將天下田改名‘王田’,以王田制為名恢復周朝的井田制,大開歷史的倒車。在經濟上,他將把鹽、鐵、酒、鑄錢及山林川澤收歸國有,展開血腥的國有壟斷經營,謀取暴利。並不斷巧立名目增加稅收。王莽還改革幣制,不切實際地廢除了五銖錢,盲目推行各種新幣制,使貨幣的流通和信用受到了嚴重的削弱, 使財政經濟陷於癱瘓。他實際上是通過製造通脹來巧取豪奪所有民眾的財富。在法律上,王莽推行嚴刑峻法,重用酷吏。全國監獄人滿為患,只得不停地擴建監獄。王莽以改制為名,行復古之實,任性地開歷史的倒車,導致社會分崩離析,民怨沸騰,各地起義軍風起雲湧。

王莽

西元22年,王莽見四方農民相繼起義,知天下潰畔,事窮計迫,乃議遣風俗大夫司國憲等分行天下,宣佈廢除所有不利於國民的為政舉措,然而,已經來不及了。舂陵兵起,新朝滅亡。後代學者將其失敗原因歸結為歷史的局限性,認為在王莽時代,他所能夠想像的美好制度就是周朝禮制。他任性地開歷史的倒車是他失敗的根本原因。其次,是他心口不一的個人品德。他表面上把民生掛在嘴上,實際上卻幹的是巧取豪奪的勾當。他只考慮王朝的生路,卻不給民眾以生路,焉能不敗?

西元23年,綠林軍攻入長安,王莽在王揖等護衛下逃往漸台,公卿大夫、宦官、隨從還有千余人。守城的王邑日夜搏鬥,部下死傷略盡,也退至漸台。這時他的兒子、侍中王睦正想脫掉官服逃命。王邑將他喝住,父子倆一起守著王莽。最後隨從王莽的千餘人全部戰死或者被殺。王莽在混亂中為商人杜吳所殺,校尉公賓問杜吳王莽的屍身在哪,杜吳告訴他在“室中西北陬間。”公賓就斬了王莽的首級,懸于宛市之中,新朝皇帝王莽暴死,時年69歲。王莽被殺死後,頭顱被送到宛城,懸掛於街市。人們恨他稱帝前把好話說盡,稱帝后又不顧人民死活,所以把他的舌頭割下來切碎了分食。王莽的頭骨被處理後塗上油漆,收藏在皇宮武庫之中,並一直收藏了270多年,西晉惠帝元康五年宮中失火才被燒毀。

王莽是中國歷史上唯一一個死後被割下舌頭的皇帝。

並盲目加以照搬照抄。在政治上,將天下田改名‘王田’,以王田制為名恢復周朝的井田制,大開歷史的倒車。在經濟上,他將把鹽、鐵、酒、鑄錢及山林川澤收歸國有,展開血腥的國有壟斷經營,謀取暴利。並不斷巧立名目增加稅收。王莽還改革幣制,不切實際地廢除了五銖錢,盲目推行各種新幣制,使貨幣的流通和信用受到了嚴重的削弱, 使財政經濟陷於癱瘓。他實際上是通過製造通脹來巧取豪奪所有民眾的財富。在法律上,王莽推行嚴刑峻法,重用酷吏。全國監獄人滿為患,只得不停地擴建監獄。王莽以改制為名,行復古之實,任性地開歷史的倒車,導致社會分崩離析,民怨沸騰,各地起義軍風起雲湧。

王莽

西元22年,王莽見四方農民相繼起義,知天下潰畔,事窮計迫,乃議遣風俗大夫司國憲等分行天下,宣佈廢除所有不利於國民的為政舉措,然而,已經來不及了。舂陵兵起,新朝滅亡。後代學者將其失敗原因歸結為歷史的局限性,認為在王莽時代,他所能夠想像的美好制度就是周朝禮制。他任性地開歷史的倒車是他失敗的根本原因。其次,是他心口不一的個人品德。他表面上把民生掛在嘴上,實際上卻幹的是巧取豪奪的勾當。他只考慮王朝的生路,卻不給民眾以生路,焉能不敗?

西元23年,綠林軍攻入長安,王莽在王揖等護衛下逃往漸台,公卿大夫、宦官、隨從還有千余人。守城的王邑日夜搏鬥,部下死傷略盡,也退至漸台。這時他的兒子、侍中王睦正想脫掉官服逃命。王邑將他喝住,父子倆一起守著王莽。最後隨從王莽的千餘人全部戰死或者被殺。王莽在混亂中為商人杜吳所殺,校尉公賓問杜吳王莽的屍身在哪,杜吳告訴他在“室中西北陬間。”公賓就斬了王莽的首級,懸于宛市之中,新朝皇帝王莽暴死,時年69歲。王莽被殺死後,頭顱被送到宛城,懸掛於街市。人們恨他稱帝前把好話說盡,稱帝后又不顧人民死活,所以把他的舌頭割下來切碎了分食。王莽的頭骨被處理後塗上油漆,收藏在皇宮武庫之中,並一直收藏了270多年,西晉惠帝元康五年宮中失火才被燒毀。

王莽是中國歷史上唯一一個死後被割下舌頭的皇帝。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