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印度無法匹敵中國的幾大歷史原因(八)——印度國民性

中印兩國由於歷史、文明、人口等原因, 常被拿來對比。 近年來由於中國高速發展, 已將印度遠遠甩在後面。 印度一直弊著一股勁, 事事都要與中國一較高下, 卻常常發現幾乎樣樣不如中國。

為何印度事事競爭不過中國?原因很多, 諸如制度、經濟發展模式等都存在差別。 而幾千年歷史演變的差異使中國具備了很多印度所無可比擬的優勢, 這亦是重要原因。 例如, 國民性。

印度幾千年來不間斷都受種姓、宗教文化因素的影響, 使得印度具有著與中國完全不同的國民性。

有位學者曾講過自己在印度的經歷, 大意為:他租住在印度高種姓富人家中。 富人住在寬敞、舒適的樓房裡。 而低種姓僕人們則住在樓頂上類似鴿籠的狹小、悶熱的窩棚裡。 這位學者問僕人, 你們對這種差距有何看法?僕人答:“富人前世積德, 今生才有福報。 我們前世造業, 今生受苦,

只能認命, 唯求來世得福報”。

也就是說, 幾千年的種姓與宗教文化的影響, 已將深刻鑄造了窮苦大眾, 尤其低等種姓安於現狀, 逆來順受的國民性。 受此影響的印度人, 理所當然的將今生的不幸視為前世造業, 今生的忍受只為彌補前世的惡因, 以求得來世的幸福。

這就使印度人對命運採取認命態度, 對苦難、不公的命運表現出了強大的忍耐力。 這是中國所遠遠不能相比的。 這或許正是印度不平等的種姓制度何以仍能在當今印度頑強生存的重要原因。 如果換作中國, 早就被人民大眾掀翻在歷史的潮流之中了。

相比印度因果迴圈的思想, 中國的“王侯將相甯有種乎”、“皇帝輪流坐, 明年到我家”、“朝為天舍郞, 暮登天子堂, 將相本無種, 男兒當自強”等口號則顯然是完全不同的一種思想。

中國雖然長期受封建專制壓迫, 勞苦大眾也有強大的忍耐力及麻木性。 但在中國, 壓迫是有限度的, 一旦壓迫到一定程度就會反抗。 所以, 中國的農民起義層次不窮, 朝代更迭頻頻。

即使在沒有反抗的穩定社會裡,

身處底層的廣大民眾也有著強烈的出人頭地、光宗耀祖等現世追求。 而不會將幸福寄託于虛無縹緲的來世。

如若將兩者對比, 那麼印度由於受因果輪回思想影響, 對當世的認命態度, 便缺乏改變命運的強烈動機。 加之被極端固化的階層所束縛,

也沒有改變的機會, 必然缺乏進取的信心與動力, 從而造就了印度節奏的緩慢。

中國由於受出人頭地、光宗耀祖、衣綿還鄉等現世追求的影響, 對改變命運, 追求現世幸福, 有著積極的心態, 強烈的動機。 雖然中國也有階層固化, 但尚有流動性, 遠沒有印度的極端, 改變命運並非全無機會。 這就在一定程度上造就了中國的快節奏。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