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歷史人物齊桓公化身社會人,告訴你“風馬牛不相及”的意思和典故

“風馬牛不相及”為什麼會被用表示兩事物毫無關聯, “風”“馬”“牛”這3個字本身就沒有聯繫, 為什麼會被放到一起呢。

這個成語最早出現在《左傳·僖公四年》,

故事不得不提到“春秋五霸”之首的齊桓公。 話說當時的齊桓公任管仲為相, 推行改革, 齊國國力日漸強盛。 有了底氣之後, 齊桓公便逐漸有了野心, 於是召集宋國、陳國、蔡國、邾國四國諸侯會盟, 會盟就要有個盟主, 這三國一看:得, 打不過你齊國, 行, 就推你齊桓公做盟主吧, 反正有鍋你得背著, 有事你得頂著。 於是齊桓公成為了史上第一個充當盟主的諸侯。

當時中原華夏諸侯苦於戎狄等遊牧部落的攻擊, 諸侯一看你齊桓公作為盟主, 不能不管我們這些小弟啊。 我們被別的勢力欺負, 你作為老大得幫小弟們出頭, 都來找齊桓公訴苦, 齊桓公一看這得管, 這小弟都罩不住, 以後真沒人跟著自己混了。 於是齊桓公打出"尊王攘夷"的旗號。

聯合九合諸侯, 北擊山戎, 南伐楚國, 成為中原第一個霸主, 受到周天子賞賜。

“風馬牛不相及”這故事就發生在齊桓公南攻楚國的時候, 當時齊桓公派出手下得意小弟管仲, 率領眾多弟兄, 直奔楚國而去, 楚國一看對方人多勢眾,

尤其領隊的這個管仲厲害啊, 齊國強大全靠他了, 這動起手來我們楚國根本不是個啊, 於是秉承“君子動口不動手”的宗旨, 想派出使者去跟管仲談判, 楚大夫屈完對楚王說:“明日只需老夫一席話語, 管教管仲拱手而降, 齊兵不戰自退。 ”於是第二天屈完來見管仲, 對管仲說道:“君處北海, 寡人處南海, 唯是風馬牛不相及也。 不虞君之涉吾地也, 何故?”意思就是說, 你們齊國的片區是北海, 俺們片區是南海, 咱們沒有半毛線的關係, 就算咱們的牛馬走丟了, 也走不到對方的領土上去, 你不遠千里來懟我, 什麼意思?管仲就問屈完:“為什麼不向周天子納貢?”屈完說“哎呀, 我們給忘記了, 我們這就補上貢品, 今後也按時進貢行不?我這就回去讓楚王準備貢品去。
”說完屈完領著自己的人馬呼啦一下子跑回去了, 管仲一看人家都走了, 自己也別杵在這裡了, 怪沒意思的, 只好領著眾人回去覆命了。

這裡“風馬牛不相及”的“風”是“走失、丟失”的意思, 就是走丟的牛馬, 無論如何也到不到你那裡, 說明兩個地方距離遙遠, 毫不相干。 也有一說根據“牝牡相誘謂之風……”的意思來說, “風”指公母互相誘惑, 也就是說, “風馬牛不相及”的意思是牛和馬無論如何也配不到一起, 來比喻不相干的兩件事。 還有一說“風”指的是風向, 牛順物,乘風而行則順;馬健物,逆風而行則健。 牛是順風走, 馬是逆風走, 牛馬走的是兩個相反的方向, 無論如何也不會有交集, 不會見面。

PS:三國時候司徒王朗也學屈完,

用一席話語想讓蜀兵退兵, 結果沒學成, 反而讓諸葛亮給說的氣絕身亡。

故事編撰:園長老大, 僅供娛樂, 請勿較真。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