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健康>正文

冬病夏治:巧用內服與外用兩種方法有奇效

夏季是全年溫度最高、陽氣最盛的季節, 中醫利用天人合一, 借夏天陽氣盛的優勢, 利用夏季氣溫高, 機體陽氣充沛, 體表經絡中氣血旺盛的有利時機, 通過適當地內服或外用一些方藥來調整人體的陰陽平衡, 使一些宿疾得以恢復。 可以說“冬病夏治”的配合體現了中醫學中人與自然相協調的整體觀念和對疾病重視預防為主的理念。

如慢性氣管炎、支氣管哮喘、肺氣腫、風濕病、痛經、慢性腹瀉等等。 這些疾病因為冬天體內陽氣不足, 加之冬天天氣寒冷、氣溫、氣壓偏低, 這類病特別容易復發。 冬季治療以治標為主, 不能夠從根本上消除病因。 在夏季, 由於影響其發病的氣候因素比較少, 症狀通常比較輕, 有足夠的時間扶正固本, 以提高肌體的免疫能力, 達到痊癒的目的。

冬病夏治有內服與外用

冬病夏治有內服和外用兩種, 都是通過溫熱之藥來驅寒,

內服的羊肉是比較好的, 還有山藥、蓮子肉等。

外治法是在全年最熱的三伏天, 借助自然界的陽氣, 用一些辛溫的藥物, 如白芥子、王不留行、肉桂、丁香等用薑汁調敷相應的腧穴。

艾灸補陽氣

還有一個不錯的補陽氣方法就是艾灸。 具體灸法為:首先把艾條的一端點燃後, 對準穴位, 距離皮膚2-3釐米, 艾灸是以局部有溫熱感而不感到灼痛為宜。 每次灸15—30分鐘, 灸到局部產生紅暈為度, 隔日一次或每日一次, 每月連續灸10次。 常用的冬病夏治的穴位有關元、足三裡、神闕、氣海以及背腧穴。 如果不方便艾灸, 也可以按摩。

冬病夏治對治療寒性疾病的效果很好, 像風濕性關節炎, 風濕骨病, 在中醫界稱為痹證。 “痹”, 閉也, 不通之意, 主要是感受風寒濕之邪氣而致病, 主要是寒氣, 夏天借助陽氣來治療痹症, 可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也可以在貼膏藥以前先艾灸一會, 這個對提高效果更明顯。

另外可按穴位貼服, 如通過貼關元、腎腧來振奮陽氣, 以祛除寒氣, 還有三陰交、足三裡、脾腧這些穴位都可以,

現在的冬病夏治貼和我們的膏藥貼服原理是一樣的。

三伏貼的貼敷

三伏貼的貼敷原理是於夏季三伏日, 自然界陽氣最旺盛的時候, 根據中醫“天人相應”的觀念, 此時人體的陽氣也最旺盛, 經絡氣血流注也最旺盛。 此時採用一些生薑、白芥子等辛溫的藥物,

貼在疾病相應的穴位上, 兩陽相合, 能夠很好地治療一些反復發作性的疾病, 如風濕骨病。

當然夏天由於天氣炎熱, 汗毛孔都是開放的, 這個時候更應該注意風濕病的預防和發病, 比如空調的冷風或者電扇的風不要對著人吹, 一般風濕病患者都有這些經驗, 因為他一見冷風就不舒服。

請點擊此處輸入圖片描

因為他一見冷風就不舒服。

請點擊此處輸入圖片描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