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如何讓孩子從學前順利過渡到小學,並取得好成績?

如今, 很多孩子都上過學前班, 但他們對於自己能否適應小學生活仍然帶著一種渴望和焦慮的複雜心情。

他們可能很想知道“老師會是什麼樣子的呢?”“功課會不會太難?其他孩子會不會喜歡我?”“在休息時間, 我們會玩什麼遊戲呢?”“自己能不能交到好朋友?”

顯然, 對於兒童來講, 進入小學具有里程碑意義, 意味著他們正式進入“正規”學校。 同時, 對於父母也有重要意義, 小學學習生活的開始, 是“正規教育”的開始, 決定著至少未來12年的學習生活。

雖然, 不少父母對孩子提出期望時, 會突出強調快樂健康, 會對當前的應試教育不滿, 但仍更關心他們的學業成績, 畢竟孩子總是學業成績落後很難讓他們快樂起來。

無論是父母回顧自己的經歷, 還是聽那些學習成績優異孩子的經歷, 會發現一個共同點:課堂學習是孩子取得學業成功最關鍵的因素。

研究發現:孩子學習興趣越濃、注意力越集中、越積極參與課堂活動, 他們的學業成績就越好;同時, 一年級到四年級之間, 老師對孩子的評價越高, 學習成績也越好。

那麼, 如何讓學校教育和家庭教育有機結合起來, 促進孩子學業成功呢?

一項全美範圍的縱向研究發現,

如果老師提供強有力的教學和情感支持, 那些可能在學業上出現問題的一年級兒童同樣會取得巨大進步。 老師的支持主要體現在以下方面:

頻繁地讀寫指導

有經驗的老師所提供的學習指導會根據兒童學習狀況而調整, 以便使孩子更容易理解。

評價性回饋

當孩子學習成績進步或退步時, 老師會客觀地進行評價, 而不是帶著感情色彩, 去指責孩子性格上的問題。

讓學生參與討論

那些更多機會進行討論的孩子, 學習會更積極, 思維會更活躍。

回應學生的情感需要

當孩子因某次考試失敗而沮喪時, 他們獲得的是老師的鼓勵, 能幫助他們正確看待學習努力與學業成績間的關係。

鼓勵責任心

那些積極參與班級事務, 有責任心的孩子, 會更受老師和同學歡迎, 他們也會更喜歡學校生活。

創設積極的班級氛圍

在老師的影響和帶動下, 更願意討論學習問題的班級, 比總是攀比家庭生活條件、遊戲等班級更有益於孩子發展。

“嗨寶寶育兒”(hiangel_cn)認為, , 由於小學班級的學生較多, 即使是有經驗的老師也不可能照顧到每名學生, 特別是學習生活以外的家庭環境, 這時父母的支持就顯得尤為重要。

父母應該經常與孩子愉快地談論學校生活,瞭解孩子的心理狀況,引導他們學會自己處理好學校生活中遇到的問題;而不是只把注意力放在考試成績高低上;

給予他們老師沒有做到位的支持,比如,給予孩子客觀評價,讓孩子正確面對考試失利,鼓勵他的學習熱情和家庭責任心,在家裡營造全家學習的氛圍,等等,這樣才能彌補學校教育的不足,發揮好家庭教育的作用。

父母應該經常與孩子愉快地談論學校生活,瞭解孩子的心理狀況,引導他們學會自己處理好學校生活中遇到的問題;而不是只把注意力放在考試成績高低上;

給予他們老師沒有做到位的支持,比如,給予孩子客觀評價,讓孩子正確面對考試失利,鼓勵他的學習熱情和家庭責任心,在家裡營造全家學習的氛圍,等等,這樣才能彌補學校教育的不足,發揮好家庭教育的作用。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