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科技>正文

一波黑科技襲來,萬達和IBM將以哪些技術為實體再賦能?

今年全國兩會上, 李克強總理在政府工作報告提出, 要以創新引領實體經濟轉型升級, 要提升科技創新能力, 加快培育壯大新興產業,

大力改造提升傳統產業。 實體產業要想轉型升級, 科技創新能力將是關鍵。

然而實體科技創新並非一蹴而就, 而是要經過業內不斷的探索與實踐, 才能找到出路。 作為實體之王, 萬達集團近些年來一直致力於實體的轉型創新, 力求打造一個“實體+互聯網”的大型開放平臺, 通過科技手段重塑實體, 萬達網路科技集團就是在此背景下應運而生, 經過一段時間的發展, 萬達網路科技集團已初具規模, 旗下有飛凡、快錢、網路信貸公司、海鼎資訊公司、邁外迪公司、ETCP公司等等......

除了自身的佈局之外, 萬達還積極與知名企業進行技術合作, 共同探索實體的創新, 3月2日, 萬達與銀聯的強強聯合, 就是基於自身強大的實體經濟基礎,

通過新的支付方式來玩轉“實體雲服務”。

萬達用技術賦能實體之路並未就此停止。 3月19日, 萬達網路科技集團與IBM在京簽訂戰略合作協定。 萬達網路科技集團將進軍公有雲業務, 為企業提供國際先進的雲服務。 通過此次合作, 中國企業將獲得相關的IBM雲基礎架構即服務、平臺即服務(IaaS 與 PaaS)以及IBM Watson、區塊鏈和物聯網等先進技術。

此次萬達攜手IBM在雲計算、人工智慧、大資料等多個技術角度進行合作, 目的在於提升萬達集團的技術能力, 將這些技術賦能實體, 説明實體轉型。 萬達自身面臨著商業模式升級換代的強烈需求, 技術能力上的不斷精進, 是推動萬達進一步前進的動力。

在中國經濟新常態的背景下, 隨著國家對技術創新的支援以及對數位經濟的高度重視,

各行業轉型升級的迫切性不斷提升, 未來雲計算、人工智慧、大資料與各領域的融合將不斷加深, 以滿足不同傳統企業的轉型需求, 助推行業轉型發展。 萬達在此時間節點大力開拓技術合作無疑是一次有遠見的選擇, 至少對萬達和整個實體行業來說都有著高度的戰略意義和價值。

雲服務符合萬達“實體+互聯網”戰略的大方向

萬達近些年一直在做實體的轉型與創新, 去年成立的網路科技集團就是在此方面探索的標誌之一, 其定位為運用大資料、雲計算、人工智慧等技術, 整合零售餐飲、影視娛樂、醫療健康、公共服務以及網路金融服務等資源, 打造全球唯一的“實體+互聯網”全生態智慧開放平臺。

萬達有著豐富的線下消費場景、金融需求、大資料, 但是如何充分運用這些優勢將成為萬達能否轉型成功的關鍵點。 而縱觀這些年的佈局與動作不難發現, 萬達提供的解決方案就是基於其海量的實體資源, 為消費者帶來覆蓋各類生活場景的線上+線下消費服務, 給實體零售提供全產業鏈的“互聯網+”服務。

要實現這一目標, 雲服務至關重要, 它能解決線上與線下的連接痛點, 降低各業態場景資料的整合難度與成本, 幫助萬達自己和合作企業挖掘新的商業價值。

萬達欲借人工智慧實現實體的資料整合

在與IBM的合作中, Watson認知計算服務也將引進中國, 這是IBM旗下領先的人工智慧系統。 Watson有著超強的認知與學習能力,

並在不同的領域和場景當中有著廣泛的應用。

據公開資料顯示, 作為全球最大的不動產企業, 萬達集團旗下包括了187座萬達廣場, 超過100家高星級酒店, 17座大型文旅目的地, 1352家影院等。 而萬達網路科技集團旗下的飛凡, 則聚集了一個規模宏大的商業聯盟:擁有超過7000家實體, 其2016年新增合作大型購物中心1799家、中小商家10萬家、影城3600家、大型醫院410家、高端酒店2200家……

萬達這些不動產橫跨不同業態, 不同場景, 如何將這些場景、資料進行無縫整合, 實現再商業化, 人工智慧的作用不容小覷。 可以想像如果今後Watson應用到萬達的商業體系乃至整個實體行業當中, 將逐步為實體解決服務創新、成本管控、用戶粘性等方面的難點, 同時為消費者帶來更多的便利和新鮮體驗。這樣無論是對萬達還是整個實體行業的數位化轉型都將有更大的助力。

綜上所述,技術在萬達商業體系中佔據著重要的地位,而作為實體的代表,萬達用技術賦能實體的意圖不言而喻。IBM在技術領域實力強勁自不用說,但其實萬達的技術能力同樣不遑多讓。

作為萬達承載技術的“排頭兵”,萬達網路科技集團的科技儲備,已經覆蓋了雲計算、大資料,人工智慧、物聯網、區塊鏈、虛擬實境(VR)/增強現實(AR)/混合現實(MR)等前沿技術領域。其中在雲計算層面,該公司投資30億元建設的萬達雲基地資料中心已於2015年底在成都雙流落成,可為各行業企業提供高標準的資料服務和雲計算整體解決方案。

萬達有著線上下場景、業態上的優勢,再加上其自身在技術上的積累以及IBM的技術加成,必將給實體行業帶來全新的發展道路,創造更多發展機遇;另外,將科技賦能實體還能輔助實體在科技智慧化領域成長,實現行銷、管理、服務多維度發展,最終達到促進國內實體的轉型與創新的目的。

同時為消費者帶來更多的便利和新鮮體驗。這樣無論是對萬達還是整個實體行業的數位化轉型都將有更大的助力。

綜上所述,技術在萬達商業體系中佔據著重要的地位,而作為實體的代表,萬達用技術賦能實體的意圖不言而喻。IBM在技術領域實力強勁自不用說,但其實萬達的技術能力同樣不遑多讓。

作為萬達承載技術的“排頭兵”,萬達網路科技集團的科技儲備,已經覆蓋了雲計算、大資料,人工智慧、物聯網、區塊鏈、虛擬實境(VR)/增強現實(AR)/混合現實(MR)等前沿技術領域。其中在雲計算層面,該公司投資30億元建設的萬達雲基地資料中心已於2015年底在成都雙流落成,可為各行業企業提供高標準的資料服務和雲計算整體解決方案。

萬達有著線上下場景、業態上的優勢,再加上其自身在技術上的積累以及IBM的技術加成,必將給實體行業帶來全新的發展道路,創造更多發展機遇;另外,將科技賦能實體還能輔助實體在科技智慧化領域成長,實現行銷、管理、服務多維度發展,最終達到促進國內實體的轉型與創新的目的。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