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昱見|日本西瓜一個賣300元?真相沒你想的那麼簡單

這兩天, 知乎上的一則回答火了, 該文講了這麼一個故事:

有個在中國汽配廠做高管的日本人在退休後久居中國, 捨不得離開。

原因是這個日本人的夢想就是買一個大西瓜, 切成兩半, 然後用勺子挖著吃。

但是到了中國後, 徹底刷新三觀, 原來每個中國人都是這樣吃瓜的。

於是, 他就選擇留在中國。

該文貼出後很快在網上走紅, 很多去過日本的網友跟帖, 佐證日本的水果確實很貴。

一個西瓜賣三百塊錢?一小袋草莓賣五十元?得知這一真相的網友們紛紛感歎還是生活在偉大祖國幸福, 並憐憫起日本人民吃不到水果的苦難深重來。

首先必須承認, 在日本, 水果確實賣的不便宜, 但如果考慮到中日之間的人均收入差距,

這個“不便宜”就會打不小的折扣。

但還有另外一筆賬我們要算。

在我們感歎中日水果價格天壤之別時, 不知有沒有考慮過一個問題, 既然日本水果如此之貴, 為何不從中國等國進口呢?有著平均二十倍的價格差, 即便算上運費, 我們的水果運到日本估計也會便宜不少。 但為啥沒有出現這種情況呢?

回答是關稅制度。

在農業關稅方面, 日本一直保持著十分特殊的農產品關稅制度, 不是固定收百分之多少的稅, 而是參考日本國內農戶的出貨價格。 也就是說, 如果中國西瓜一塊錢一斤, 而日本西瓜十塊錢一斤, 中國西瓜出口日本時就要被徵收900%的關稅!

為什麼要實行這麼變態的關稅制度呢?答案是, 為了保護本國農民的收入。

日本農業家庭的人口占總人口的7%左右, 雖然比其他發達國家還略高一點, 但占總人口的比例還是不大的。 但日本農民是一個相當抱團的團體, 由於有高度的組織性, 有全國和地方農業協會統一發聲, 地域分佈上又有優勢(由於日本農村人口少, 投票率反倒高, 農民的一票比城市居民的一票要管用), 任何政黨都不敢忽視農民群體。 眼下執政的自民黨在過去幾十年裡也一直和農協保持著良好的互助關係。 而農協最主要的需求, 就是保障農民收入, 而受制於農協的日本政府對此照單全收, 實行“農業保護主義”。

眾所周知, 怎樣幫助農民脫貧, 是包括中國在內的很多發展中國家最為頭痛的問題, 但這在日本根本就不是事兒。

農民在日本是絕對的富裕階層。 日本農民的平均年收入超過700萬日元(約合人民幣40萬元), 和日本政府的中級文官大致相當。 而日本農業耕作方式跟中國東部地區相似, 戶均耕作面積很小, 無法像美國農業一樣實行集約化大規模生產。 而日本的一畝果樹又不比其他國家的一畝能多產多少, 所以為了拉高農民的收入, 水果等農產品的價格就貴了。

當然, 日本農產品也不是平白無故的賣這麼貴, 支撐昂貴的背後是品質的保證, 走在日本的超市里, 你會發現滿眼的“國産”字樣。 日本人對自產水果有一種自豪感, 超市里的進口水果不多, 絕大部分是日本國內產, 香蕉什麼的如果是菲律賓產, 價格會便宜得多。

前幾年, 通過幾十年艱苦談判,美國終於敲開了日本進口米市場的大門。進口大米價格只有日本大米的1/5,一度把日本米業幾乎衝垮。不過盛景不長,半年後日本人紛紛發現進口大米的口感與自己的習慣不同,又轉而競相購買高價的本國米(一公斤約合50元人民幣)。結果,日本米一度幾乎脫銷,進口米則大量積壓,逼得政府不得不出臺法令,要求商家只能賣“進口大米”或賣“混合大米”,不能單賣日本米,以消化進口大米,減輕市場壓力。折騰了一氣,日本人又回歸到只吃日本米的傳統,雖然價高。

事實上,不僅我們對日本農產品的高價感到詫異,吃慣了高價農產品的日本人也對中國農產品的低價感到不可思議:農產品賣的這麼便宜,怎能保證品質?筆者大學時認識一位元日本老師,一次吃飯時談到中國的食品安全問題就很有感觸,她說在日本,農民可是個很神聖的職業——他們製造的東西可是要被人吃到肚子裡去的,怎能不神聖呢?這樣一個神聖的職業,社會又怎麼好意思讓他們過窮日子?

齊魯壹點記者 王昱

齊魯壹點用戶端版權稿件,未經許可不得擅自轉載,違者將依法追究法律責任。

通過幾十年艱苦談判,美國終於敲開了日本進口米市場的大門。進口大米價格只有日本大米的1/5,一度把日本米業幾乎衝垮。不過盛景不長,半年後日本人紛紛發現進口大米的口感與自己的習慣不同,又轉而競相購買高價的本國米(一公斤約合50元人民幣)。結果,日本米一度幾乎脫銷,進口米則大量積壓,逼得政府不得不出臺法令,要求商家只能賣“進口大米”或賣“混合大米”,不能單賣日本米,以消化進口大米,減輕市場壓力。折騰了一氣,日本人又回歸到只吃日本米的傳統,雖然價高。

事實上,不僅我們對日本農產品的高價感到詫異,吃慣了高價農產品的日本人也對中國農產品的低價感到不可思議:農產品賣的這麼便宜,怎能保證品質?筆者大學時認識一位元日本老師,一次吃飯時談到中國的食品安全問題就很有感觸,她說在日本,農民可是個很神聖的職業——他們製造的東西可是要被人吃到肚子裡去的,怎能不神聖呢?這樣一個神聖的職業,社會又怎麼好意思讓他們過窮日子?

齊魯壹點記者 王昱

齊魯壹點用戶端版權稿件,未經許可不得擅自轉載,違者將依法追究法律責任。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