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軍事>正文

狗中“特種兵”:戰犬讓警犬、軍犬統統靠邊站

“警犬”和“軍犬”經常聽說, 還有一種叫“戰犬”的卻鮮為人知, “戰犬”更高一級, 是警犬和軍犬中的“特種兵”。

英國:2010年組建第一支戰犬隊

英國皇家獸醫部隊從1942年開始徵募戰犬, 到2010年春, 建立了第一支軍事戰犬編隊。 這一新編隊由284名軍官士兵與大約200只戰犬組成。 據英國軍方透露, 這些戰犬已經在阿富汗、波士尼亞、伊拉克、科索沃、北愛爾蘭等戰場執行過任務。

2011年, 英軍在阿富汗的巴斯申營地駐有70只戰犬, 多數是拉布拉多與西班牙獵犬。 但據英國《每日電訊報》報導, “一些最好的戰犬是雜交繁育的, 而且大約1/3來自私人家庭”。 當戰犬不參與巡邏時, 就被關在裝有空調的狗舍裡, 狗舍的電力設備完全獨立。 戰犬甚至擁有營地唯一的游泳池。 足球明星貝克漢姆赴阿富汗時, 曾特意前往營地參觀過戰犬。

也許在阿富汗發生的最令人感動的戰犬故事是塔斯克與他的名為西奧的戰犬。

2011年, 塔斯克遭遇塔利班狙擊手襲擊, 中彈身亡。 戰犬西奧靈活逃過, 竟未受傷, 但幾小時後也神秘地死去。 具體死因難以確定, 有些人猜測, 可能是二者之間的情感紐帶過於緊密, 以至於戰犬傷心地死去。

以色列戰犬:能區分平民和恐怖分子

以色列精英戰犬特種部隊“毒刺”不容小覷。 以色列國防軍主要用三個品種——比利時、德國與荷蘭的牧羊犬, 所有的犬只都有良好的聲譽。 它們受過高級訓練, 是無情、殘暴的攻擊者。 以色列戰犬訓練專案在多年秘密操作之後於1980年最終被曝光, 但其中的許多訓練細節仍屬於高度機密。 “毒刺”戰犬特種部隊一位指揮官告訴以色列媒體:“我們的戰犬知道區分平民與恐怖分子。 它們是怎麼做到的?這是我們的秘密。 ”

以色列國防軍對領犬員的招募條件非常苛刻。 光選撥賽部分就持續三天, 競爭相當慘烈。 一名成功過關的領犬員表示, “220名士兵參與選撥, 最後只有30人通過。 ”培訓階段將持續最多17個月, 涉及初級與高級的步兵指令。

領犬員與戰犬需學會與軍隊的每個分隊配合作戰, 訓練項目包括跳傘、城市戰與反恐等各個方面。 “毒刺”戰犬的行動也曾經引發爭議。 2011年3月, 一隻巡邏戰犬攻擊了參加西岸遊行示威的一名巴勒斯坦抗議者, 而他並不是恐怖分子。

伊朗嗅彈戰犬保衛總統內賈德

2010年, 伊朗完全禁止民眾收養犬類。 伊朗官方認為, “與狗友好是對西方盲目的模仿”。 雖然伊朗官方承認《可蘭經》並沒有完全禁止收養這類寵物, 但還是表示, ”在伊斯蘭教, 有很多說法認為狗是不乾淨的。 ”但伊朗軍警還是養有各類軍/警犬。

1999年, 在法國捐贈了5只戰犬用於承擔邊界巡邏的任務時, 伊朗牧師做出裁決, 允許國內軍警使用緝毒犬。 隨著鄰國阿富汗的鴉片產量劇增, 伊朗的戰犬數量也增加到100只左右。

從2010年3月至2011年3月一年間, 有33噸毒品被緝毒犬偵察出來並繳獲。 如今伊朗總統內賈德在安全部隊裡部署了昂貴的炸彈探測犬, 這一舉動招致了不少非議。 由於這些來自于德國的戰犬平均每只15萬美元, 所以引發了伊朗國內的批評聲浪。 一個持強硬路線的網站稱,這些戰犬的存在與伊朗總統“簡單生活、尋求公正、反對奢華”的領導人形象相悖。

俄羅斯戰犬可以“反坦克”

在1945年出版的《戰爭中的狗》一書中,俄羅斯作家湯瑪斯寫道:“沒有任何一個國家的戰犬比俄羅斯(蘇聯)的更引人注目。”蘇聯紅軍在第二次世界大戰開始時,就訓練了5萬隻戰犬,主要用於邊境巡邏。

在戰犬歷史上,俄羅斯因為訓練反坦克戰犬(基本上就是“自殺式狗彈”)而臭名昭著。這些戰犬一直處於饑餓狀態,然後被訓練去坦克底下尋找食物。當它們被派去攻擊敵方坦克時,身上綁上了炸藥或手榴彈,可謂“一去不復返”。“德國軍隊一聽見狗叫,立刻被嚇得面無人色,慌亂地逃回自己的陣地。”湯瑪斯寫道。

對於現代戰犬,俄羅斯已經更加人道,技術上也更先進。2011年1月,莫斯科科多莫傑多沃機場遭到爆炸襲擊後,當時的總統梅德韋傑夫指示給軍隊配備更多的遙控嗅彈戰犬,以協助粉碎恐怖分子的襲擊。


中國戰犬:維和、搜索、救援、邊境巡邏

中國擁有犬只的歷史很長,而且故事有點複雜。最初,犬僅被視為一種寵物,之後逐漸承擔重要的任務。近幾年,中國國內的犬只數量增長迅速,戰犬的數量也隨之以令人難以置信的速度開始膨脹。

2011年12月,有報導說,中國共有約1萬隻軍隊工作犬,用於維和、搜索、拯救行動及邊境巡邏,但真正的戰犬只是其中1/10。

中國官方於1951年啟動“軍隊工作犬”專案,60年代被中斷,之後於1991年再次啟動。現在,北京擁有自己的軍犬訓練中心和繁育項目。據官方媒體報導,“在過去五年,中國軍隊工作犬已經協助破案數百起,它們在軍中扮演著關鍵的角色。在許多方面,現代技術或人的努力都很難代替戰犬。”

印度戰犬:不會受賄的“特種兵”

2008年,孟買遭到恐怖襲擊之後,印度國內對嗅彈犬的需求劇增,以至於供不應求。據《華盛頓郵報》報導,在恐怖襲擊發生之前,印度軍隊最初在動盪的喀什米爾與旁遮普地區使用過戰犬。但隨著反叛武裝和恐怖分子將目標擴展到整個印度,戰犬也同時被部署到繁榮都市的購物中心、加油站、豪華飯店和其他公共場所。

孟買襲擊事件兩年後,印度對戰犬的需求獲得了滿足。據《華盛頓郵報》報導,2010年,“新德里的警察局已經擁有32只嗅彈犬,又預定了50只。自2008年以來,大型機場的嗅彈犬數量至少增加了50%。”

儘管數量不多,但這些犬只在印度受到高度的關注。正如副督察迪格維傑所說,“這些戰犬很愛國,它們比人還好,因為從來不會受賄。”

法國戰犬陸海空三軍通用

在法國,戰犬被譽為“戰爭之犬”。一個戰犬編隊需服務於三方面:陸軍、空軍和海軍。據法國軍方表示,戰犬訓練項目包括執行基本的使命,訓練“人犬二人組不可分割地為所有軍事單位提供專業支援”。每年,戰犬營地將增加大約250只新犬。

最近關於法國戰犬的新聞是菲塔斯的死亡。菲塔斯是一隻比利時馬里努阿犬,在阿富汗戰爭中成為戰犬英雄而聲名遠播。2011年4月12日,它警覺地發現了襲擊者,警告法國軍隊離開危險之地,從而避免遭遇伏擊。但不幸的是,它被塔利班抓捕並囚禁。數個月之後,2011年8月,菲塔斯重新歸來。據法國軍隊的“臉譜”網站報導,菲塔斯於2013年4月17日死於疾病。

澳大利亞將“克隆”戰犬

據澳大利亞空軍稱,從1943年開始,澳大利亞就開始使用戰犬。當時,它們被訓練成“殘酷的警衛犬”,以保護飛機航行。如今,澳洲戰犬在國內外廣泛執行使命,主要是兩個品種:德國牧羊犬與比利時馬里努阿犬。

澳空軍有自己的戰犬繁育計畫,但也經常從私人那裡購買犬只,甚至還接受過捐贈。如今澳大利亞軍方發現了一個新方法,通過克隆技術來增加軍犬數量。據澳大利亞《星期日先驅報》報導,第一隻克隆犬最早將於2018年“誕生”。

澳大利亞最著名的戰犬是薩比。它的鏡頭感很好,是拉布拉多與紐芬蘭犬的混種。2008年,在阿富汗的一次戰爭中,領犬員負傷,薩比走失。隨後,它被確定為“失蹤犬”。但14個月後,一名美軍士兵發現了它,薩比最終“安全回家”。

一個持強硬路線的網站稱,這些戰犬的存在與伊朗總統“簡單生活、尋求公正、反對奢華”的領導人形象相悖。

俄羅斯戰犬可以“反坦克”

在1945年出版的《戰爭中的狗》一書中,俄羅斯作家湯瑪斯寫道:“沒有任何一個國家的戰犬比俄羅斯(蘇聯)的更引人注目。”蘇聯紅軍在第二次世界大戰開始時,就訓練了5萬隻戰犬,主要用於邊境巡邏。

在戰犬歷史上,俄羅斯因為訓練反坦克戰犬(基本上就是“自殺式狗彈”)而臭名昭著。這些戰犬一直處於饑餓狀態,然後被訓練去坦克底下尋找食物。當它們被派去攻擊敵方坦克時,身上綁上了炸藥或手榴彈,可謂“一去不復返”。“德國軍隊一聽見狗叫,立刻被嚇得面無人色,慌亂地逃回自己的陣地。”湯瑪斯寫道。

對於現代戰犬,俄羅斯已經更加人道,技術上也更先進。2011年1月,莫斯科科多莫傑多沃機場遭到爆炸襲擊後,當時的總統梅德韋傑夫指示給軍隊配備更多的遙控嗅彈戰犬,以協助粉碎恐怖分子的襲擊。


中國戰犬:維和、搜索、救援、邊境巡邏

中國擁有犬只的歷史很長,而且故事有點複雜。最初,犬僅被視為一種寵物,之後逐漸承擔重要的任務。近幾年,中國國內的犬只數量增長迅速,戰犬的數量也隨之以令人難以置信的速度開始膨脹。

2011年12月,有報導說,中國共有約1萬隻軍隊工作犬,用於維和、搜索、拯救行動及邊境巡邏,但真正的戰犬只是其中1/10。

中國官方於1951年啟動“軍隊工作犬”專案,60年代被中斷,之後於1991年再次啟動。現在,北京擁有自己的軍犬訓練中心和繁育項目。據官方媒體報導,“在過去五年,中國軍隊工作犬已經協助破案數百起,它們在軍中扮演著關鍵的角色。在許多方面,現代技術或人的努力都很難代替戰犬。”

印度戰犬:不會受賄的“特種兵”

2008年,孟買遭到恐怖襲擊之後,印度國內對嗅彈犬的需求劇增,以至於供不應求。據《華盛頓郵報》報導,在恐怖襲擊發生之前,印度軍隊最初在動盪的喀什米爾與旁遮普地區使用過戰犬。但隨著反叛武裝和恐怖分子將目標擴展到整個印度,戰犬也同時被部署到繁榮都市的購物中心、加油站、豪華飯店和其他公共場所。

孟買襲擊事件兩年後,印度對戰犬的需求獲得了滿足。據《華盛頓郵報》報導,2010年,“新德里的警察局已經擁有32只嗅彈犬,又預定了50只。自2008年以來,大型機場的嗅彈犬數量至少增加了50%。”

儘管數量不多,但這些犬只在印度受到高度的關注。正如副督察迪格維傑所說,“這些戰犬很愛國,它們比人還好,因為從來不會受賄。”

法國戰犬陸海空三軍通用

在法國,戰犬被譽為“戰爭之犬”。一個戰犬編隊需服務於三方面:陸軍、空軍和海軍。據法國軍方表示,戰犬訓練項目包括執行基本的使命,訓練“人犬二人組不可分割地為所有軍事單位提供專業支援”。每年,戰犬營地將增加大約250只新犬。

最近關於法國戰犬的新聞是菲塔斯的死亡。菲塔斯是一隻比利時馬里努阿犬,在阿富汗戰爭中成為戰犬英雄而聲名遠播。2011年4月12日,它警覺地發現了襲擊者,警告法國軍隊離開危險之地,從而避免遭遇伏擊。但不幸的是,它被塔利班抓捕並囚禁。數個月之後,2011年8月,菲塔斯重新歸來。據法國軍隊的“臉譜”網站報導,菲塔斯於2013年4月17日死於疾病。

澳大利亞將“克隆”戰犬

據澳大利亞空軍稱,從1943年開始,澳大利亞就開始使用戰犬。當時,它們被訓練成“殘酷的警衛犬”,以保護飛機航行。如今,澳洲戰犬在國內外廣泛執行使命,主要是兩個品種:德國牧羊犬與比利時馬里努阿犬。

澳空軍有自己的戰犬繁育計畫,但也經常從私人那裡購買犬只,甚至還接受過捐贈。如今澳大利亞軍方發現了一個新方法,通過克隆技術來增加軍犬數量。據澳大利亞《星期日先驅報》報導,第一隻克隆犬最早將於2018年“誕生”。

澳大利亞最著名的戰犬是薩比。它的鏡頭感很好,是拉布拉多與紐芬蘭犬的混種。2008年,在阿富汗的一次戰爭中,領犬員負傷,薩比走失。隨後,它被確定為“失蹤犬”。但14個月後,一名美軍士兵發現了它,薩比最終“安全回家”。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