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軍事>正文

殲20即將量產,F-22為何還不重新投產:當年停產有何隱情

早在2009年前, 美國就宣告停造F-22“猛禽”戰機。 結果兩年後的2011年, 殲-20亮相了, 讓全世界為之一震。 當時美國就宣稱要重新投產F-22來應對中國的五代機, 但到今天為止, F-22的生產線也沒有成功啟動, 這是為什麼呢?


當年停產是因為美國“差錢”?

F-22戰機的單價為1.4億美元(含每架均攤的研製費用), 相當於3架三代戰機的價錢, 是目前全球最昂貴的戰鬥機之一, 一般國家確實玩不起。 但其相比B-2隱形轟炸機22億美元的單價(同樣含研製費用), 就是小巫見大巫了。 美國一艘“尼米茲”級核動力航母的單價在30-50億美元, 而新型“福特級”核動力航母的造價更是超過100億美元。

先來看看B-2隱形轟炸機, 美國現有20架。 B-2的終身維護費用, 更是個無底洞, 一架B-2洗個小澡, 就需要10萬美元, 平均1月洗一次。 每架B-2每年都要進行一次全身維護, 平均費用是6000萬美元, 足足可以買一架比較高端的三代戰機。 另外, 每架B-2的機棚,

造價也超過1000萬美元。 再來看看美國核動力航母, 美國長期維護著10-11支航母戰鬥群。 美艘核動力航母從服役到退役的使用成本(含維護), 和新造一艘核動力航母差不多。 航母戰鬥群的其他成員這裡就不作計算了。

美國總共部署了187架F-22, 就按200架整數來算, 也不過280億美元, 這個錢還遠遠不及買20架B-2的費用, 僅和一支核動力航母戰鬥群的費用差不多。 美國差這點錢嗎?也有人說, 美國的B-2和所有核動力航母戰鬥群, 幾乎都是在美國最輝煌的時期部署的, 而F-22的量產正處於美國的下滑階段, 不可同日而語。

其實不然, 美國的經濟雖然進步很小甚至停止過, 但美國的軍費卻在年年增加, 從這點也說明美國不差錢, 至少不差購買F-22的錢。

美國天天喊“差錢”, 只是對外的一種宣傳, 讓人覺得美國越來越窮了, 因為美國欠著許多國家的債務, 尤其是中國的, “哭窮”可以繼續賴帳。 一個真正差錢的國家, 軍費撥款越來越少不說, 很多現役裝備也會因為無錢維護而老舊壞掉, 更沒錢來研發新東西, 俄羅斯就是最大的例子。

換個角度, 美國對其他國家多賴一點賬, 部署F-22的那點錢就有了。 反正已經是全球公認的“無賴”國家了, 欠多欠少都一樣。 用別國的錢, 給自己買裝備, 何樂而不為呢?當然, 這是題外話。

F-22停產是因為徒有虛名?

此外, 也有國內外專家推測, 美國停造F-22“猛禽”, 是因為美軍發現F-22只是徒有虛名, 實際作戰效能遠不如預期的那樣。 “猛禽”叫得猛, 實際上是跛腳的“家禽”, 所以美國也不想再花冤枉錢了, 乾脆先叫停, 儲備技術後再升級——這種升級不是小升, 而是大改。

2005年, 美軍第一架F-22正式服役。 F-22項目發展負責人之一的萊威斯將軍指出:“任何一款新型戰機, 即使經過漫長的試飛、評估與發展, 其初始作戰能力也只能發揮出全部作戰效能的78%,

F-22戰機到批量服役多年後也只發揮出了50%的作戰效能!”

如今F-22已服十年有餘, 但其剩餘的作戰效能就是發揮不出來。 究竟是發揮不出來, 還是根本就沒有呢?在美國自己不公佈前, 其他國家只能靠猜測。

2011年的利比亞之戰, 是F-22戰機成軍以來面臨的第一場現代化戰爭。 然而讓人失望的是, 美軍並沒有讓F-22出戰。 空襲利比亞的任務都是由法國“陣風”、美國F-15、F-16、英國“狂風”等第三代戰鬥機完成的。 即使在B-2隱形轟炸機出動之後, 同樣作為隱形飛機的F-22仍是閉門不出。

事後又有專家分析了F-22不敢出戰的原因:首先該機缺乏對地攻擊能力, F-22雖然可攜帶兩枚450千克的精確制導炸彈, 不過也僅能對固定目標實施精確打擊, 無法攻擊地面上的移動目標。 其次,F-22不能繪製作戰地圖,無法獨立選擇地面攻擊目標。如果它要對某個目標進行轟炸,必須在戰鬥起飛前,把相關目標資訊輸入到機載電腦系統中。最後,由於採用大量降低無線電輻射特徵的方案,導致該戰機無法與其他參與空襲行動的戰機交換資訊。

加上此前F-22成軍以來發生的各種事故,有國外軍事刊物尖銳地推測:F-22僅僅是一種對外威懾的演戲工具,用看起來很尖端的外表、很嚇人的資料和各類演習的“成果”來恫嚇別國。F-22的實際作戰能力遠沒有吹噓得那樣響亮,這也是F-22不敢參加實戰的原因。因為一旦實戰,F-22就露底了,日後也就嚇不到別國了。

那麼,F-22到底是“猛禽”還是“家禽”,也許只有時間能證明一切。今天能躲過一場利比亞戰爭,明天總有躲不了的其他戰爭。

被中國反隱形利器逼停?

當今世界隱形技術的發展,也在快速催生更多的反隱形技術。目前,已有不少國家在研究無源被動探測技術——這是專門用來對付各類隱形兵器的絕招。俄羅斯和烏克蘭研製了“鎧甲”無源雷達。捷克也開發出了著名的“維拉”-E無源被動探測雷達,並已出口多國。英國也在研究“蜂窩”無源雷達。

由於中國一直面臨著美國隱形飛機的威脅,因此中國在反隱形技術方面下得力氣很大。早在2009年4月,中國就在“第五屆世界雷達博覽會”上首次公開展出了一種特種雷達的模型。該雷達就是DWL002無源被動探測雷達系統,是專門“抓”隱形戰機的特種雷達。當時,DWL002模型震驚了中外,而多年後的今天,該雷達早已批量部署,並形成了戰鬥力。

除了西南電子設備研究所出品的這款DWL002無源雷達外,中國還成功開發了YLC-20雙站無源測向和定位雷達系統。此外,中國還開發了完全用於探測隱形飛機的JY-27全固態米波雷達,不但能夠較為有效地探測飛行中的隱形目標,並能抗反輻射導彈的攻擊。

中國的DWL002雷達,主要性能優於國外的同類雷達。DWL002自身不發射電磁信號,而是通過探測目標發出的哪怕是微弱、短暫的電磁信號或電磁反射信號,即刻讓目標在螢幕上原形畢露。DWL002系統由4個分站組成:主站即分析處理中心,一般位於中央地帶,另外3個信號接收站則分佈在周邊地區,呈圓弧形佈局,或者以主站為中心圓進行佈局,系統展開部署後,站與站之間距離在50公里以上,從而對目標進行多座標定位。中國用來測試DWL002雷達的類比隱形目標,正是近年來剛剛露面的雷達反射截面小於0.01平方米的“暗劍”無人隱形試驗機。DWL002無源被動探測雷達系統,成為了實實在在的隱形戰機“剋星”。

當代新型戰機參與的空戰,重視的是先敵發現、先敵開火,打擊手段是超視距攻擊,借助機載電子系統,鎖定並引導精確制導彈藥摧毀目標,絕不與對方纏鬥,這恰恰是F-22的強項。然而,各國的反隱形雷達已完全打破了F-22的神話。

更有意思的是,美國叫停F-22生產的日期,正是中國展示DWL002不久之後。因此曾有國外媒體奚落:美國的F-22是被中國的反隱形雷達逼停的!這裡固然有誇大的意思,但各國生產的反隱形雷達確實對隱形戰機產生了重要影響。

不過話說回來,如果F-22是被反隱形雷達逼停的話,那麼多國大力研製的F-35、俄羅斯的T-50、中國的殲20都應該中止研發。不僅如此,目前印度、日本、歐洲等軍事強國都在下大力氣研發各自的隱形戰機,所以在可以預見的未來,隱形戰機是發展的趨勢。因此,反隱形技術並不是導致F-22停產的根本原因。

停產是為了掩蓋致命缺陷

美國《空軍時報》早在2007年就報導稱,F-22正式列裝還不到兩年時間,但美軍機務人員已先後在多架飛機上發現了生銹現象。造成這一問題的罪魁禍首在於機體上部艙蓋的密封性不佳,水氣侵入機內,引起一些鋁制面板同其他材料發生“電化反應”而遭腐蝕。此外,由於一家供應商沒有按規範加工鈦合金零件,機身前部主承力結構的強度也存在隱憂,金屬疲勞的速度很快,可能導致機體壽命無法達到8000小時的設計標準。

2008年9月29日,美國一家軍事網站爆料,洛克希德-馬丁公司正在秘密召回32架F-22,原因是可能存在重大安全隱患或重大設計缺陷。

2009年3月25日上午10點,一架F-22在愛德華茲空軍基地東北約56公里處墜毀。駕駛這架戰機的是49歲的資深飛行員庫利,其已在美空軍服役21年,來不及彈射跳傘,當場死亡。這是該型戰機2005年服役以來的第三次墜毀事故,這說明這款最先進的戰機至今還存在致命缺陷,未被解決。

F-22在日本部署期間,曾暴露的最大問題是缺乏即時資料鏈,無法從其他飛機、衛星和各種地面設施那裡獲得有關威脅的資訊和關於目標的資料,這對在資訊化條件下作戰的機群來說是致命的。

巨大的噪音也是F-22難以真正隱形的一大致命傷。F-22戰機一旦起飛,轟隆隆的噪音相當於F-15的一倍多;降落時,則噪音比F-15大4倍。如果空中加速飛行,F-22 兩台發動機將發出更大噪音,形成比一般戰鬥機還要大的聲波。

F-22雖能做超音速巡航(30分鐘),但飛機本身的機動性和敏捷性卻依然只能在亞音速及中低空的狀態下得到發揮。它的氣動佈局只是三代機氣動佈局的延續和進一步完善,並無本質的突破,遠不如F-35和殲-10B、殲-20的DIS(蚌式)進氣道。

F-22隱身性能突出,是以犧牲自身機動性為代價的。這意味著如果F-22和蘇-27在近距格鬥中,F-22的超音速巡航能力形同虛設,加之F-22的機動性和敏捷性不如蘇-27,所以最終勝負難說。可見F-22想取勝,只能靠隱身這唯一優勢,一但此種優勢失去,它就什麼也不是了。

以上總總問題的出現,其最大根結在於原始設計的缺陷,比如進氣道,這是無法升級和改進的,除非重新設計和建造。而進氣道的重造,又會牽扯到氣動佈局。可見這不是一個小工程,如此力氣還不如重新打造一款新機。比如中國殲-10A和殲-10B,它們雖然同屬殲-10家族,但是兩種完全不同的機型。嚴格來說,殲-10B不是殲-10A的升級版,而是在殲-10驗證機上重新設計來的,比殲-10A整整高了一個檔次。

美國已經認識到了F-22的重大設計缺陷,這是不可逆轉的天生頑疾,所以乾脆就此停產,掩蓋真相,以繼續保持對外界的威懾和神秘。同時,這些設計缺陷又不會影響到F-22對第三代戰機形成的絕對代差,所以只要不是那些有安全隱患的問題,美國也就懶得去花血本重造了,就當過渡機將就用著。

其次,F-22不能繪製作戰地圖,無法獨立選擇地面攻擊目標。如果它要對某個目標進行轟炸,必須在戰鬥起飛前,把相關目標資訊輸入到機載電腦系統中。最後,由於採用大量降低無線電輻射特徵的方案,導致該戰機無法與其他參與空襲行動的戰機交換資訊。

加上此前F-22成軍以來發生的各種事故,有國外軍事刊物尖銳地推測:F-22僅僅是一種對外威懾的演戲工具,用看起來很尖端的外表、很嚇人的資料和各類演習的“成果”來恫嚇別國。F-22的實際作戰能力遠沒有吹噓得那樣響亮,這也是F-22不敢參加實戰的原因。因為一旦實戰,F-22就露底了,日後也就嚇不到別國了。

那麼,F-22到底是“猛禽”還是“家禽”,也許只有時間能證明一切。今天能躲過一場利比亞戰爭,明天總有躲不了的其他戰爭。

被中國反隱形利器逼停?

當今世界隱形技術的發展,也在快速催生更多的反隱形技術。目前,已有不少國家在研究無源被動探測技術——這是專門用來對付各類隱形兵器的絕招。俄羅斯和烏克蘭研製了“鎧甲”無源雷達。捷克也開發出了著名的“維拉”-E無源被動探測雷達,並已出口多國。英國也在研究“蜂窩”無源雷達。

由於中國一直面臨著美國隱形飛機的威脅,因此中國在反隱形技術方面下得力氣很大。早在2009年4月,中國就在“第五屆世界雷達博覽會”上首次公開展出了一種特種雷達的模型。該雷達就是DWL002無源被動探測雷達系統,是專門“抓”隱形戰機的特種雷達。當時,DWL002模型震驚了中外,而多年後的今天,該雷達早已批量部署,並形成了戰鬥力。

除了西南電子設備研究所出品的這款DWL002無源雷達外,中國還成功開發了YLC-20雙站無源測向和定位雷達系統。此外,中國還開發了完全用於探測隱形飛機的JY-27全固態米波雷達,不但能夠較為有效地探測飛行中的隱形目標,並能抗反輻射導彈的攻擊。

中國的DWL002雷達,主要性能優於國外的同類雷達。DWL002自身不發射電磁信號,而是通過探測目標發出的哪怕是微弱、短暫的電磁信號或電磁反射信號,即刻讓目標在螢幕上原形畢露。DWL002系統由4個分站組成:主站即分析處理中心,一般位於中央地帶,另外3個信號接收站則分佈在周邊地區,呈圓弧形佈局,或者以主站為中心圓進行佈局,系統展開部署後,站與站之間距離在50公里以上,從而對目標進行多座標定位。中國用來測試DWL002雷達的類比隱形目標,正是近年來剛剛露面的雷達反射截面小於0.01平方米的“暗劍”無人隱形試驗機。DWL002無源被動探測雷達系統,成為了實實在在的隱形戰機“剋星”。

當代新型戰機參與的空戰,重視的是先敵發現、先敵開火,打擊手段是超視距攻擊,借助機載電子系統,鎖定並引導精確制導彈藥摧毀目標,絕不與對方纏鬥,這恰恰是F-22的強項。然而,各國的反隱形雷達已完全打破了F-22的神話。

更有意思的是,美國叫停F-22生產的日期,正是中國展示DWL002不久之後。因此曾有國外媒體奚落:美國的F-22是被中國的反隱形雷達逼停的!這裡固然有誇大的意思,但各國生產的反隱形雷達確實對隱形戰機產生了重要影響。

不過話說回來,如果F-22是被反隱形雷達逼停的話,那麼多國大力研製的F-35、俄羅斯的T-50、中國的殲20都應該中止研發。不僅如此,目前印度、日本、歐洲等軍事強國都在下大力氣研發各自的隱形戰機,所以在可以預見的未來,隱形戰機是發展的趨勢。因此,反隱形技術並不是導致F-22停產的根本原因。

停產是為了掩蓋致命缺陷

美國《空軍時報》早在2007年就報導稱,F-22正式列裝還不到兩年時間,但美軍機務人員已先後在多架飛機上發現了生銹現象。造成這一問題的罪魁禍首在於機體上部艙蓋的密封性不佳,水氣侵入機內,引起一些鋁制面板同其他材料發生“電化反應”而遭腐蝕。此外,由於一家供應商沒有按規範加工鈦合金零件,機身前部主承力結構的強度也存在隱憂,金屬疲勞的速度很快,可能導致機體壽命無法達到8000小時的設計標準。

2008年9月29日,美國一家軍事網站爆料,洛克希德-馬丁公司正在秘密召回32架F-22,原因是可能存在重大安全隱患或重大設計缺陷。

2009年3月25日上午10點,一架F-22在愛德華茲空軍基地東北約56公里處墜毀。駕駛這架戰機的是49歲的資深飛行員庫利,其已在美空軍服役21年,來不及彈射跳傘,當場死亡。這是該型戰機2005年服役以來的第三次墜毀事故,這說明這款最先進的戰機至今還存在致命缺陷,未被解決。

F-22在日本部署期間,曾暴露的最大問題是缺乏即時資料鏈,無法從其他飛機、衛星和各種地面設施那裡獲得有關威脅的資訊和關於目標的資料,這對在資訊化條件下作戰的機群來說是致命的。

巨大的噪音也是F-22難以真正隱形的一大致命傷。F-22戰機一旦起飛,轟隆隆的噪音相當於F-15的一倍多;降落時,則噪音比F-15大4倍。如果空中加速飛行,F-22 兩台發動機將發出更大噪音,形成比一般戰鬥機還要大的聲波。

F-22雖能做超音速巡航(30分鐘),但飛機本身的機動性和敏捷性卻依然只能在亞音速及中低空的狀態下得到發揮。它的氣動佈局只是三代機氣動佈局的延續和進一步完善,並無本質的突破,遠不如F-35和殲-10B、殲-20的DIS(蚌式)進氣道。

F-22隱身性能突出,是以犧牲自身機動性為代價的。這意味著如果F-22和蘇-27在近距格鬥中,F-22的超音速巡航能力形同虛設,加之F-22的機動性和敏捷性不如蘇-27,所以最終勝負難說。可見F-22想取勝,只能靠隱身這唯一優勢,一但此種優勢失去,它就什麼也不是了。

以上總總問題的出現,其最大根結在於原始設計的缺陷,比如進氣道,這是無法升級和改進的,除非重新設計和建造。而進氣道的重造,又會牽扯到氣動佈局。可見這不是一個小工程,如此力氣還不如重新打造一款新機。比如中國殲-10A和殲-10B,它們雖然同屬殲-10家族,但是兩種完全不同的機型。嚴格來說,殲-10B不是殲-10A的升級版,而是在殲-10驗證機上重新設計來的,比殲-10A整整高了一個檔次。

美國已經認識到了F-22的重大設計缺陷,這是不可逆轉的天生頑疾,所以乾脆就此停產,掩蓋真相,以繼續保持對外界的威懾和神秘。同時,這些設計缺陷又不會影響到F-22對第三代戰機形成的絕對代差,所以只要不是那些有安全隱患的問題,美國也就懶得去花血本重造了,就當過渡機將就用著。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